“目前,国内的期货市场有52个品种,其中商品期货46个,2015年发展了金融期货。”冉华指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较快,对全球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国内的期货市场没有对外开放,境外的资本不能随便参加,所以较封闭。从目前的交易量看,国内交易量占全球70%。
期货市场的现状
90年代初期,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各部委、政府都建立了自己的期货交易所,由于没有监管,产品随便上市,期货带来的社会危害比较大。1998年,证监会对期货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期货市场迎来规范发展的时期,交易模式不断创新,市场风险越来越少,逐渐得到社会认可。
对于期货的服务模式,冉华说,通过不断探索,除了企业直接参与之外,还有“保险+期货”、点价交易、粮食银行、订单农业等等多种模式。
模式一:“保险+期货”。简单来说就是保险公司开发保险产品卖给农民,农民买农业保险,保险公司在期货市场上对冲风险,整个链条由此形成。
模式二:点价交易。目前市场上大宗商品的通行模式。买卖双方都只谈未来,比如明年3月份买货的时候,根据期货的盘面价格,谈定交货地点和品级,根据期货价格来确立,其他价格从期货上来缓冲,解决了定价问题。现在期货市场上交易的主体模式是点价模式。
模式三:粮食银行。近年发展很快,农民把粮食交给当地的粮食企业作担保,可以取玉米,也可以兑换别的品种,粮食银行又通过期货市场对冲风险。
模式四:订单农业。主要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合作社将粮食卖给公司,公司再通过期货市场来转移风险。当然履约时可能产生一些问题,部分农民在价格上涨之后,不把粮食卖给公司,就面临着履约的风险问题。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期货市场有以下功能:
免费提供公开、连续、权威的价格信息。有了期货之后,信息和价格风险由全社会共享,对整个产业影响重大。
助推企业做大做强。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是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管理风险,期货市场在进口贸易和海外资源收购中也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今后在全球发展期货贸易,如果没有先进的风险管理规定,想把企业做大很难。
有利于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冉华举例,中粮每年约收购玉米600万吨进行深加工,并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按每农户5吨产量计算,大约稳定了120万种植户的订单收入。
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助推我国融入全球生产贸易体系。目前,国内日均压榨大豆1000吨以上的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进口大豆,每年进口的大豆可为我国节约耕地面积约8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4.4%。如果没有风险管理机制,进口大豆国内到岸税后价是3元/斤,风险很大。
期货市场当前监管情况
期货市场监管非常困难。“扰乱市场的行为很多,需要逐渐规范。”在冉华看来,期货市场的监管,主要有几个方面:
防止价格上涨。价格影响消费,社会各方利用价格来安排生产消费,一旦价格被操纵以后,就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错误、浪费,所以监管最重要的是确保价格不被操控。
防止过度投机和结算风险,通过制定相关规则来控制风险。
第三方市场监控。第三方协助期货交易所保证市场价格不被操控。另外证监会正在建立期货市场体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交易价格乱象。
加强对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的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以后,对信息进行发布。证监会现在也建立了检查机制,看监管是否落实,有没有按照制度办事,目前看来,取得一定成效。
“期货市场有现货市场,农业市场也有现货市场。”冉华建议,社会各方要加强对现货产业和领域的支持,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水平。现货部门多利用期货市场的信息来研判信息、制定决策。“我们鼓励现货企业多进入期货市场,把期货企业做大做强。”冉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