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促进城口全域旅游发展

2016-12-26 14:04张鸿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张鸿霞

摘要: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在城口旅游发展中,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以万盛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蓝本,分析城口文化与旅游资源特性,提出文化与旅游融合建议,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关键词:文化与旅游;城口;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1.011

0前言

中国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已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中国旅游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与趋势。在旅游需求方面,伴随着国民旅游普遍化、多元化的发展,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和清明、“5.1”、中秋、“10.1”等各种假期增多以及重大节日高速公路免收过路费等一系列刺激政策,直接带动旅游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消费分层明显加速。同时,在市场竞争方面,国内旅游景区景点的迅速发展,旅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推动下,唯有把握旅游核心竞争力--文化,才能占据市场主导。

1旅游与文化现状

党的十八大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文旅融合将是未来重点推动和扶持的领域。2014年8月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明确提出了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深挖旅游业文化内涵的重要任务。2014年重庆市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大力创新文旅融合”作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首要措施。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市级层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都是当前和今后必须要坚持和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在“传统产业相对饱和,新业态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的经济新常态下,资源需求少、能源消耗低、发展潜力大的文化、旅游产业正符合新发展方式的要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实现旅游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站在旅游产业的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基本内涵;站在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2万盛旅游文化实践

重庆文化旅游产品也日渐增多,各大景区、景点也积极努力推动当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由张艺谋执导的《印象武隆》、酉阳桃花源农耕体验、彭水蚩尤九黎城、秀山花灯文化、奉节白帝城、南川金佛山佛教文化、万盛红苗文化等。就仅为区级经开区的万盛而言,充分依托当地经济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采取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务实之举,简单归纳就是“六个一”,和一条文化旅游产业链。

(1)搭建一个文化旅游融合的平台。成立黑山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系重庆黑山谷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要对本地文化梳理、提炼、挖掘、整理,从事开发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旅游文化产品,为万盛文化旅游发展全方位配套服务。

(2)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①景区常态化演出。依托文化公司下属艺术团,通过挖掘和整理本地文化,创作出《跳笙歌》、《山那边》、《踩槟榔》等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红苗文化节目80余个,将景区演出常态化(景区常规演出200余场/年),起到较好的营造景区文化氛围作用。②大力开展宣传营销。如:积极参与全国与市、区的大型营销活动(西旅会等、旅游系统组织的全国大篷车巡演、参加央视节目录制等);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宣传推广万盛文化,助推万盛旅游如:浪漫春游季,九九重阳九元九,年初一到黑山谷1元,重庆大学生徒步穿越黑山谷等。代表万盛经开区作为央视《城市1对1》栏目嘉宾主持宣传红苗文化与万盛旅游。

(3)打造一个品牌节会。我区坚持节庆文化与旅游融合,在龙鳞石海景区打造每年三月三的苗族踩山会,现已成功举办17届,其中第十二届的原生态情景剧、苗族绝技与十七届以蝴蝶妈妈为文化亮点,打造的以蝶母为中心,蚩尤战马为补充的红苗盛宴,暨吸引游客体验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又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

(4)研发一批旅游商品。通过整理、挖掘基础上,将万盛文化元素和黑山谷精灵—黑叶猴相融合,设计、制作出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黑叶猴系列特色旅游商品11种,并在黑山谷游客服务中心设置了一个monkey形象店,进行展示和销售,丰富了旅游购物环节,满足了游客的购物需求。

(5)打造一系列以黑山谷,龙鳞石海旅游景区为背景的精品文化节目。大型原生态舞蹈《笙歌苗舞》,舞蹈《爱在黑山谷》与卡通儿通剧《勇创黑山谷》、《跳笙歌》、《昭姬乐嘞》曾获全国十六届“群星奖”选拔赛(重庆赛区)一等奖、重庆市乡村文艺汇演一等奖,《苗家鼓娃》、《爱在黑山谷》两次荣登央视舞台。

(6)坚持一种理念。按照“全域旅游、景城一体、四季度假”理念,突出文化旅游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体育、商业、农业等其他行业与旅游融合,打造文化旅游新形势。将文化元素全面注入城市主题、黑山旅游带和乡村旅游联动带、核心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小镇等布局中。

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以文促旅、以文带商、以文富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链。这种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产业链运作模式,不仅为全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借鉴模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地方旅游产业的升级,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繁荣,对构建和提升当地新的文化旅游产业业态体系以及人口产业双集聚的形成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3城口全域旅游文化的建议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重庆市最北端,属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重庆和三峡库区连接陕南、川东、鄂西的交通要塞,大西北连接长江黄金水道最便捷通道的必经之地。因位居渝川陕结合部,在全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对接南北、传递东西的独特区位优势,有良好的原生态环境和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被重庆市定位为“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基地、特色产业基地”。按照“全域旅游、区域协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不断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如何立足城口旅游发展目标,找到代表性和脱颖而出的文化特质呢?围绕城口旅游发展思路,让文化之魂附着在旅游个体上,创新旅游文化的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和发展业态等方面,充实旅游拓展要素,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抢占新的旅游市场,成为我们城口旅游人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1科学研判区域旅游发展形势,确立城口旅游发展方向

抓住旅游文化项目文脉,树立城口旅游项目主心骨(为旅游文化“找魂”)。通过文化挖掘,寻找最具代表和体现旅游项目本质文化要素,然后再通过旅游的手法提炼、重构,为项目形成一个特制的、不可复制的文化精髓,最终注入旅游项目中,使其成为旅游项目独一无二的灵魂。

3.2发展全域旅游,制定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旅游规划

城口这一特殊的地域环境所孕育的不同地域文化及其在全域旅游中的特点和价值亦有所不同,因此,在规划和布局中,不仅要对城口的旅游产品范围、类型、特点、规模等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方案,而且对每一项内容或项目都应注入内涵丰厚的文化元素,并同时注意到旅游文化产品的不可重复性,从而使相关项目在具体的操作中始终围绕文化定位的主线实施。

3.3加强旅游文化产品精品建设

围绕民族民俗文化生活场景,民间故事等打造一台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国内外游客到此必看的旅游演艺节目。2010年,城口大巴山钱棍舞代表重庆市亮相上海世博会。2011年10月,“重庆城口钱棍舞表演活动”被世界纪录协会现场认证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钱棍舞表演活动”。2012年,城口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钱棍舞之乡”。这些荣誉和品牌,均可作为城口打造大型演艺节目的切入点。打造若干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活动品牌,重点打造消夏养生节、彩叶节,丰富消夏避暑、养生度假文化内涵,创新彩叶节的参与和娱乐项目,加强节庆活动与其他城口文化资源如钱棍、孝歌等的衔接,提升节庆品质和影响力,使其成为城口的靓丽名片。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Z].

[2]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Z].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