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慧 庄 薇 吴 娜 厉跃红 郭娜菲
围产期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筛选的质性研究*
◆余 慧 庄 薇*吴 娜 厉跃红 郭娜菲
目的 了解学科专家对围产期护理关键指标的看法,为制定规范的围产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1名学科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应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学科专家的观点后发现,应筛选围产期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论 现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以通用指标为主,不适用围产期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应创建一套可量化、操作强的围产期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促进围产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护理内涵的深化。
学科专家;围产期;护理质量评价;质性研究
First-author's address First Maternal and Infan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4, China
围产期是指妇女怀孕28周到产后1周的重要时期[1],关系到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是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孕产妇安全健康的关键阶段[2]。2015年11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二孩”的重大决策[3],使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孕产妇比例增高,围产期健康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服务资源都面临新挑战。优质的围产护理是母婴安全及产科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质量指标对护理工作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4]。目前,我国护理质量指标大多针对综合性医院[5],缺乏一套能反映围产期护理内涵质量指标的评价体系。本研究旨在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了解专家对围产期护理质量评价的看法,为形成围产期护理内涵质量评价指标奠定基础。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拟定的访谈对象目标人群包括产科、助产护理专家、护理管理者和护理科研人员。准入标准:(1)产科、助产护理专家、护理管理者或护理科研人员。从事围产期相关工作,工作15年及以上;(2)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3)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研究者配合程度好;(4)自愿参加本研究。
样本量以资料饱和,不再出现新的信息为止。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5年6月选取11位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护理管理、教育、临床护理专家作为研究对象,用序号A~K表示,基本信息资料见表1。
1.2 方法
访谈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征询访谈对象的书面同意。访谈地点选择安静、自然的环境,访谈时间在20~30分钟。
1.2.1 确定访谈提纲 根据研究目的,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由5名课题组成员共同拟定访谈提纲内容,并对1名护理专家进行预实验,修订后确定访谈提纲。主要内容包括:(1)请谈谈您对目前护理质量评价现状的看法;(2)您认为围产护理内涵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3)在筛选围产期护理内涵质量指标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表1 被访谈者一般资料
1.2.2 资料整理与分析 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的情况下,全程录音。访谈结束后,由两名课题组成员在48小时内将录音内容转化为文字。转录采用Colaizzi分析法[6],步骤为:(1)仔细阅读所收集资料;(2)析取有意义的陈述;(3)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4)汇集编码的观点;(5)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6)辨别归纳出的相似观点;(7)返回受访者求证,验证结论的合理性,进行必要修正,得出最后结论。
1.2.3 伦理原则及隐私保护 访谈前告知参与者研究目的、访谈内容、注意事项及保密原则,发放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者接收质性研究相关培训。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不对访谈者实施任何干预,尊重访谈对象的任何观点,不予评判。访谈记录及资料分析中,用编码代表姓名,不泄露参与者个人隐私。妥善保管录音资料,必要时删除敏感性材料,并告知参与者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与用途。
通过分析和归纳访谈资料,提炼出围产期护理内涵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主题。
2.1 围产期护理内涵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2.1.1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尚未统一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一直处于争论状态,各质控中心根据官方机构发布的指南及自身特点制定评价指标不统一,使评价指标的侧重点和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5]。如专家D:“现在全国各地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不统一的,在符合地方特色的同时,也造成了各地方的指标体系差距较大”;专家B:“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方的指标体系不一样,也会造成一些问题”;专家G:“不同的指标体系的侧重点不同,有的注重基础护理,有的注重护理安全,有的注重护理文书,会造成制定标准的时候做了很多重复的工作”。
2.1.2 现存指标体系以综合性医院为主 在评价内容上,我国护理质量评价经历了由主观到客观、由负向指标到正向指标、由单维评价到多维评价的转变[7];在评价对象上,仍以综合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为主,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缺乏体现专科护理特色的指标[8]。如专家A:“目前的指标体系大部分都是针对综合性医院的,很难体现专科护理内涵,对于专科护理的评价敏感性不高”;专家F:“我们需要设立一套符合围产期专科特色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深化护理内涵,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专家D:“随着围产专科的发展以及高级护理实践的开展,衡量我们专业水平的指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综合医院的评价指标,更低的侧切率、更高的纯母乳喂养率、自由体位分娩率、陪伴分娩率等专科指标更能反映一个专科医院的护理水平”。
2.2 围产期护理内涵指标体系建立的可行性
2.2.1 指标体系的定位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医院内部应具有导向作用,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对外部应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用于评价医院间的护理质量。围产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围产期护理的内涵,同时可以应用于产科专科医院以及综合性医院的产科病房间的横向比较。如专家C:“构建的指标体系应纳入专科护理指标,体现围产护理的特性”;专家G:“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应用于专科医院内部,还可以进行医院之间围产期护理质量的比较”。
2.2.2 以“结构—过程—结果”为基本框架 美国著名学者Donabedian提出“结构—过程—结果”模式的质量评价理论框架[9],以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为质量评价模式。在构建围产期护理内涵质量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兼顾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既要涵盖反应基础护理质量的通用指标,还要加入反映围产专科特色的指标。如专家A:“可以将要素、环节和终末质量结合,围绕产前、产时和产后三个阶段”开展;专家F:“围产期的指标体系要结合综合性医院的指标体系,增加一些围产期内涵指标,在体现专科特色的同时兼顾基础护理质量”;专家I:“不能只要求有好的结果,还要注重过程,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2.2.3 增加体现围产特色的指标 围产期专科护士和助产士的工作内容是形成围产期护理质量指标的基础。围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充分体现产科和助产的护理内涵。产科、助产护理专家按照“产前—产时—产后”的流程,列举出产科重要的护理项目,为形成围产护理指标体系提供客观依据,见表2。
2.2.4 提高可操作性 在制定评价指标时,为了提高可操作性,应明确各评价指标的概念,并对其测量方法进行定义。如专家B:“评价指标的定义和测量方法要明确”;专家C:“在选择指标的时候要有理论依据,在循证基础上形成指标体系”;专家E:“选择的指标要突出护理的专科特色,便于临床操作”。
表2 围产期护理质量指标访谈结果
3.1 围产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推进临床专科发展
围产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同时还对临床专科护理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一是指标体系用于医疗机构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通过评价护理质量,规范护士行为,保障医疗安全;二是以“结构—过程—结果”为基本框架的评价体系的关注点不仅局限于终末质量,更注重整个护理流程的优化和持续改进;三是指标体系中加入“纯母乳喂养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等专科指标,体现了围产期护理的专科特色,对围产期临床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3.2 围产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注重可操作性
在JCAHO的定义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指对护理质量的数量化测定,是评价临床护理质量及其护理活动的工具[10]。为提高其可操作性,在进行指标筛选时,应选择最能反映围产期护理工作特点和评价目标的指标,并明确各项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重点突出。同时,可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信息技术提取多个客观指标,实现护理质量监控的智能化、自动化,提高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可操作性,提高护理管理效率。
3.3 围产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兼顾专科与基础护理质量
通过本次专家访谈,得出了体现专科特色的围产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为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整个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兼顾专科护理指标和基础护理指标,合理设置不同指标的权重,并在循证的基础上对指标内容及权重进行不断更新和优化,进而充分发挥其在质量管理中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1] WHO. Rep on a Seminar Tour[J].Public Health Paper,1972,42:22-26.
[2] 彭 雷.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3):214.
[3] 韦 艳,王伯璐.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研究[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6(1):24-25.
[4] 郭红艳,谢 红.美国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我国护理质量管理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4(5):459-462.
[5] 王亚亚,么 莉,尚少梅,等.我国70所三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指标使用现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8):943-946.
[6] Coates V. Qualitative research: a source of evidence to inform nursing practice[J].J Diabetes Nurs,2004,44(10):956-958.
[7] 雷 芳,陈渊青,罗 红,等.护理质量管理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3):67-70.
[8] 郭娜菲,曹 洁,张玲娟.专科护士分级岗位管理的质性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6):49-51.
[9] TAPPEN R M. Nursing leader ship and management: conceptsand practice[M].2nd ed. Philadelphia: F.A. DavisCompany,1989:475-478.
[10] JCAH0.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indicators[J].Quality Review Bulletin,1989,15(11):330-339.
通信作者:
庄 薇: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护理部主任
E-mail:angelsign8023@126.com
收稿日期:2016-05-31
责任编辑:张盼盼
Screening of Key Indicators on Perinatal Nursing Quality: A Qualitative Study
YU Hui,ZHUANG Wei,WU Na,et al.
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6,23(6):44-46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specialists’ views about key indicators on perinatal nursing quality,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erinatal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Method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used for in-depth interview of 11 subject specialists, and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for analysis.ResultTwo main themes were identifi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screening of key indicators on perinatal care quality.ConclusionThe current common metrics based criteria of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is not suitable for perinatal specialist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A set of quantifiable, operational perinatal nursing quality indicators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rinatal care quality and deepen the connotation of nursing.
Subject Specialists; Perinatal Period;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Qualitative Study
10.13912/j.cnki.chqm.2016.23.6.16
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管理优化项目(SHDC2014617)
庄 薇
2016-03-18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上海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