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韩颖, 陈侠李
·卫生服务评价·
2014—2020年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预测研究
王晶, 韩颖, 陈侠李
目的 了解我国新医改以来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通过《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收集相关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利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2014—2020年基层卫生人员发展趋势。结果 近5年,我国基层卫生人员年增长率(2.76%)低于全国卫生人员年均增长率(5.91%);2013年,基层卫生人员总数达351万人,其中全科医生11.7万人,每千人口基层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数为0.77和0.42人,医护比为1:0.55;预计到2020年基层卫生人员总数将达到目前的1.3倍,每千人口基层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数将达到0.95和0.67人,医护比达到1:0.71;按目前发展速度,基层卫生人员配备水平要达到同期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10年时间。结论 我国基层卫生人员数量不足、质量偏低、结构不合理、供给速度缓慢,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建设,提高人员配备数量与质量。
基层卫生服务; 卫生人力资源; 预测; 灰色模型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称为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是需要一个连续、协调、以人为本、以基层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整合体系。新医改以来,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但是基层服务能力没有明显提高,这已成为未来几年制约我国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医改继续加大力度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就医需求的根本措施[1]。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供给现状,对未来5—10年我国基层卫生人力供给情况进行预测,为优化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供给,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是根据《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的相关统计结果以及结合《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卫生人力资源有关资料对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人员结构以及社会学特征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部分国际比较数据来自《世界卫生统计年鉴》。其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的卫生人员。
1.2 研究方法
1.2.1 统计描述性研究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录入,对我国近5年来基层卫生人员数量、结构和发展趋势进行统计描述。
1.2.2 灰色预测模型GM(1,1) GM(1,1)灰色系统模型是依据原始数据建立的微分方程所描述的动态模型揭示实物的发展过程,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2]。该模型所需的资料不要求典型的分析规律,计算量小,它通过数据累加生成直线而进行趋势预测,对呈现递增或递减趋势的数据预测效果较好。该模型在工程控制、经济管理、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以及复杂的农业系统都有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预测精度较高,可靠性较大,被很多专家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人力预测方法之一[3]。
本研究以我国2009—2013年基层卫生人员总数、卫技人员数和医护人员数为基数,利用GM(1,1)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2014—2020年基层人员的配置情况进行预测。GM(1,1)灰色预测模型建立步骤如下:
第1步:设时间序列x(0)有n个观察值,即:
x(0)={x(0)(1),x(0)(2),x(0)(3),…,x(0)(n)}
通过累加生成新序列:
x(1)={x(1)(1),x(1)(2),…,x(1)(n)}={x(1),x(1)+x(0)(2),…,x(1)(n-1)+x(0)(n)}
则GM(1,1)模型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其中:a称为发展灰数;u称为内生控制灰数。
第2步: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a、u。
第3步:求出GM(1,1)的模型:
k=0,1,2…,n
还原即可得到:
k=2,3…,n
第4步:对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本文选取平均相对误差对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检验,以检验模型的拟合精度。设模拟值的残差序列为:
其中,相对误差序列为:
平均相对误差为:
2.1 2009—2013年我国卫生人员队伍发展情况
2013年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979.05万人,比2009年增加200多万人,年增长率达5.91%。基层卫生人员总数5年增加约37万人,年增长率为2.76%;其中护士年增加15万人,年增长率8.10%,执业(助理)医师增加12万人,年增长率3.14%;护士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执业(助理)医师增长速度。基层卫生人员占卫生人员总数的比例由2009年的40.51%下降为2013年的35.89%,下降了4.62%。见表1。
表1 我国卫生人员发展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2.2 2013年我国基层卫生人员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我国基层卫生人员总数达到351万人,其中卫技人员数为213.8万人,占60.83%。在卫技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05万人,占49.12%;注册护士57.7万人,占26.97%,医护比为1:0.55;全科医生约11.7万人,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11.14%。
从总体上看,我国基层卫技人员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以45岁以下为主,学历以大中专为主,占75%;职称以中级以下构成为主,占90%。从不同岗位看,不同岗位人员学历和职称存在较大差异,以基层执业(助理)医师与护士为例:从学历上看,执业(助理)医师中研究生学历仅占2%,大学本科学历也不到35%,大中专学历人员数较高,占到60%;护士大学本科学历的仅为7%,拥有大专和中专学历者是基层护士的中坚力量,超过85%;从职称上看,执业(助理)医师职称基本集中在中级和师级/助理(65%以上),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不到10%;护士职称基本集中在师级与士级(约70%),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不到25%。
2.3 对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的预测
2.3.1 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灰色预测模型 本研究以我国2009—2013年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配备量为原始数据,对2014—2020年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预测,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得到:
(1) 我国基层卫生人员的灰色预测模型函数为:
(模型1)
(2) 基层卫技人员的灰色预测模型函数为:
(模型2)
其中:职业(助理)医师的灰色预测模型函数为:
(模型3)
注册护士的灰色预测模型函数为:
(模型4)
(3) 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的灰色预测模型函数为:
(模型5)
(4)千人口护士的灰色预测模型函数为:
(模型6)
由拟合精度检验结果可知,以上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0.10,结合我国2009—2013年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吻合程度可以看出,模型对其他年份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程度均合格(见表2)。由此可见,上述用于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预测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以用于预测。
表2 我国2009—2013年基层卫生人员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的比较 万人
注:为保证数值的精确度,表中较小数据保留至小数点后4位
2.3.2 对2014—2020年我国基层卫生人员供给量的预测 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会不断壮大(如图1)。根据近几年基层卫生人员供给速度,预计到2020年基层卫生人员总数将增加到410.97万人。其中卫技人员将增加64.08万人,非卫技人员将减少4.53万人。在卫技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将增加29.32万人,注册护士将增加36.72万人,其他人卫技数量将减少约2万人(如图2)。目前,基层卫技人员中医护比为1:0.55,根据以上基层卫技人员预测结果计算,到2020年基层卫技人员医护比将达1:0.71。
2.3.3 对2014—2020年我国千人口基层卫技人员数的预测 根据目前我国千人口卫生人员数,结合总卫技人员数、基层卫技人员数以及我国总人口增长预测结果综合分析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千人口基层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95人,千人口护士数达到0.67人。见表3。
图1 2014—2020年基层卫生人员供给预测结果
年份执业(助理)医师(人)注册护士(人)20140.790.4520150.820.4820160.840.5120170.870.5520180.900.5920190.920.6320200.950.67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并结合预测数据计算所得
图2 2014—2020年基层医护人员预测结果
2.4 不同国家千人口医护人员配备情况
我国目前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护士数分别为2.04人和2.04人,医护比为1:1,医护比例目前依然倒置。按照目前全国卫生人力资源供给速度,无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卫生人力资源配备水平,特别是护理人员的配置。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医护比约为1:2),还需要10年左右的发展时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医护比1:3),还需要14—19年的时间。见表4。
表4 各国每千人口医护人员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本研究对其数据进行计算、预测所得
3.1 预测模型的应用
在本研究中,运用GM(l,1)灰色模型对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预测,仅依据1个变量,原始资料易得,程序操作简单,且能迅速得到预测结果。在对模型的精度检验结果中显示,原始数据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都小于0.10,因此预测效果相对准确,可用于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预测。但因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同时,还受政治、经济以及居民健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灰色预测模型尚不能完全反映这些因素的变化。因此,本文中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国未来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预测结果仅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相对平稳发展状态下的卫生政策研究的参考依据[4]。
3.2 我国基层卫生人员数量配备尚显不足
《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卫生人员2020年发展规划目标,即千人口执业(助理)医护人数达到2.5人和3.14人[1]。同时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基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3年我国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为2.04人和2.04人,按照目前发展速度,到2020年可分别达到每千人口2.76人和4.00人,有望实现国家发展规划目标,但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预计需要5—14年的时间。
从基层卫生人员数量来看,2013年我国千人口基层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分别为0.77人和0.4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数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7.57%,低于中等发达国家30%~60%的比例[5]。根据模型预测,到2020年我国千人口基层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仅能发展到0.95人和0.67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将占到全国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8.00%。由此看出,我国基层卫生人员增长速度与其他卫生人员增长速度相比较为缓慢,今后需要加大基层卫生人员的供给量。
从全科医生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占基层医生总数的11.14%,2020年我国要实现每万人口2名全科医生的配备标准[1],全科医生还有至少25万人的缺口[6]。目前我国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为1.07人,而发达国家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11人,我国全科医生数不到发达国家的1/3[7-9],作为未来基层卫生服务的骨干力量,尤其需要加强全科医生数量的供给。
3.3 我国基层卫技人员结构有待调整
从医护比例看,2013年我国医护比仅为1:1,远未达到WHO建议的1:2的理想最低标准[10],也低于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约1:2),更低于发达国家1:3~1:6的平均水平[11-12]。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护比会达到1:1.45,基本可实现《规划》中医护比目标1:1.25。
从基层医护比角度看,我国基层医护比在2013年仅为1:0.55,根据模型预计,到2020年也只能发展到1:0.7,要达到《规划》中要求的医护配置1:1.25的目标,基层每年至少需增加10万护理人员的供给量。由此看出,我国基层卫生人员配备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另外,目前我国基层卫生人员总体学历以大中专为主、职称以初中级为主。可见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总体素质较低,这已成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大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员素质是未来基层卫生的重点工作[13]。
根据基层卫生人才短缺的实际情况,我国政府应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政策背景下,调整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结构,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基层卫生人员素质培养。同时改革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形成医学院校高素质基层人才培养模式,使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从而建设一支致力于基层卫生服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14]。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未来总卫生人员配置基本可达到2020年发展规划目标,但基层卫生人员依然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缓慢、总体素质较低的问题。因此,要继续努力加大基层卫生人力建设。
[1]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0):25-39.
[2] 贾得海,曾建初.灰色系统理论GM(1,1)预测模型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6):115-120.
[3] 温淑云,周增桓,曾志嵘.刍议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五种常用方法的运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1356-1358.
[4] 陈烈平,唐程翔,林永强,等.福建省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11):906-909.
[5] Dan M,Liza P,Helena K.Improving primary care in British Columbia,Canada evaluation of a peer-to-peer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gram for family physicians.[DB/OL].[2013-4-3].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2/6920/12/110.
[6] 王潇雨.我国全科医生缺口仍达20多万[N].健康报,2014-10-16(1).
[7] Taylor RB.The promise of family medicine:history,leadership,and the Age of Aquarius[J].J Am Board Fam Med,2006,19(2):183-190.
[8] Harland RW.The 2005 rose prize essay.GP education in Northern Ireland 1920-1990.A study of the use and misuse of power[J].Ulster Med J,2006,75(2):141-152.
[9] McRae L,Butler JR.Supply and demand in physician markets:a panel data analysis of GP services in Australia[J].Int J Health Care Finance Econ,2014,14(3):269-287.
[1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Statistics[DB/OL].[2009-04-28].http://www.who.Int./gho/database/en.
[11] Imison C,Buchan J,Xacier S.NHS workforce planning:limitations and possibilities[M].London:Kings Fund,2009.
[12] Pittman P,Holve E.The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er of 2020:a summit to assess the field’s workforce needs[J].Health Serv Res,2009,44(6):2198-2213.
[13] Bircher J,Kuruvilla S.Defining health by addressing individual,social,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new opportunities for health care and public health[J].J Public Health Policy,2014,35(3):363-386.
[14] 姚一,丛郁,戴萍,等.沈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7):643-645.
A Study of the Primary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from 2014 to 2020 in China Based on Grey Forecasts Model
WANG Jing,HAN Ying,CHEN Xiali.
SchoolofPublicHealth,ShanxiMedicalUniversity,Taiyuan,030001,China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allocation of primary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after the new reform in our country.Methods The relevant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the China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atistics Database.The method of statistical descriptiv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ersonnel basic situation of the primary health services,and the(1,1)gray system model was used to forecast the situ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by 2020.Results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primary health workers was about 2.76% in the past 5 years in our country.This rate was under the level of the nation(5.91%).The situation of primary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in China were shown as below:the primar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 of health personnel was 351 million people,including 117 000 GP.The medical(assistant)practitioner per thousand people was 0.77 and that of nurse reached 0.42.The ratio between doctors and nurses was 1:0.55.By 2020,the primar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 of health personnel may be 1.3 times of the present level.The medical(assistant)practitioner per thousand people may reach 0.94 and that of nurse may reach 0.67.The ratio between doctors and nurses may be 1:0.71.But if our country wants to catch up with the level of current health personnel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developed and developed country,at least 10 years will be needed.Conclusions Not only is the quantity of the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insufficient,but also the quality is low.Moreover,the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and develops slowly.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imary human resources,increase the number of health technical person,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and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Primary health services;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Forecasting; Grey model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630027);山西医科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5)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山西太原,030001
韩颖
R192
A
10.3969/j.issn.1673-5625.2016.06.023
2015-12-23)(本文编辑 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