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要:现阶段,国家和教育部门逐步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推动了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学前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促进幼儿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引导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本文从阐述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入手,就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学前音乐教育与幼儿素质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策略,期望对实现学前音乐教育目标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 幼儿素质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113-04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形式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
学前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向幼儿传递音乐知识与技能,从而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由于学前音乐教育对象的年龄较小,所以相比较基础音乐教育而言,其具备自身的教育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趣味性。学前音乐教育必须考虑幼儿活跃好动、好奇心理和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开展以活动、游戏为主要形式的音乐教学活动,赋予音乐教育浓厚的趣味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如唱歌、乐器演奏、随音乐律动等活动,使幼儿获取愉悦的体验,培养幼儿多种能力。
2.形象性。音乐语言没有明确的语义性,也没有直观可见的视觉冲击力,只能通过声音来传递情感,这使得音乐教育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学前音乐教育而言,为了避免抽象性给幼儿理解音乐带来的难度,教师需要将音乐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
3.综合性。学前音乐教育要以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音乐教学,不能将音乐教育局限于单独的唱歌、跳舞、奏乐等教学活动中,而是要将这些教学活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歌、舞、乐的综合教学形式,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热情。
(二)学前音乐教育的形式
学前音乐教育形式丰富多样,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歌唱教学。歌唱教学是学前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歌唱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吸引力,享受快乐的情感体验。歌唱教学分为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形式,能够培养幼儿的自我认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歌唱需要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能够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2.打击乐器演奏教学。幼儿打击乐器演奏教学是指让幼儿随着音乐节拍,使用特制的打击乐器敲打节奏,让幼儿感受节奏变化,锻炼幼儿的运动神经系统。幼儿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伴随歌曲或演奏旋律让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另一种是纯粹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形成打击乐曲。通过打击乐器演奏教学,能够促使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协调合作,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智能,而且还能够培养幼儿听辨力、观察力、创造力、表现力。
3.韵律教学。韵律教学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通过身体动作或语言来感知音乐,体验音乐的节奏美。韵律教学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教学形式:一是基本动作教学,如,通过跑跳、弯腰、摇头、击掌等身体反射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二是模仿动作教学,如,通过模仿刮风、下雨、鱼游、鸟飞、刷牙、洗脸等动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三是舞蹈动作教学,通过让幼儿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而组合成集体舞、表演舞,丰富幼儿的才艺。韵律动作与音乐紧密相连,幼儿在学习韵律动作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感知节奏,降低幼儿学习音乐的难度。
4.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教学是让幼儿感受听觉艺术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促使幼儿身体运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情感丰富、节奏感强、结构简单、旋律活泼的欣赏曲目,唤起幼儿的情绪情感,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特点,增加世界名曲欣赏,如《田园》《野蜂飞舞》等,让幼儿融入到自然界的氛围中,聆听自然音响。
二、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是独具魅力的艺术门类,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界万物的情感表达。学前音乐教育能够将这些内容传递给幼儿,通过带有节奏感的曲调歌词,引导幼儿理解生活中的人、事、物。学前音乐教育活动涵盖多种形式,能够满足幼儿对音乐学习的不同需求,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此外,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歌唱可以促进幼儿血液循环、改善呼吸节奏,增强幼儿的心肺功能;打击乐器演奏可以刺激幼儿的神经系统,促使各个身体器官协调动作;舞蹈演出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促使幼儿肌肉群、骨骼之间相互配合,提高幼儿的身体免疫力。由此可以看出,开展学前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受年龄的制约,幼儿的认知能力较为有限,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歌曲的词、调、表现动作等内容融为一体,幼儿为了达到教师要求的演唱水平,便需要不断加强认知练习,以此来增强对音乐节奏的记忆。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于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从本质上讲,几乎所有的音乐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生活的一种抽象表达形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向他们讲述生活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促进幼儿对音乐的开拓想象和表达想象。幼儿在学习音乐时,能够增加对生活中各类事物的观察能力,从而创造出自己想象出来的动作和行为,由此可以使幼儿的认知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音乐是一种用声音刺激听众的感知艺术,通过学前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提升,随着感知能力的增强,幼儿的认知水平自然会获得提高。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为了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音调和歌曲旋律,他们会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去感受音乐,并从中感悟音乐的魅力。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情绪情感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所以他们的情感发展必须要经历由低到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若是可以为幼儿提供适宜他们发展的音乐教育,便可以促使幼儿的情感快速发展。不仅如此,适宜的音乐教育还能使幼儿的自我情感沟通能力得以增强,特别是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良好情绪和情感的培养。向幼儿灌输音乐知识和技能并不是学前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该阶段的音乐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愉悦,进而对生活产生出乐观的态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幼儿阶段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孩子,在青少年阶段及成年后,都会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他们乐于助人,愿意与他人分享,这是音乐教育对他们的一种馈赠,可以使人受用一生。孩子快乐的成长是每一位家长最大的心愿,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这对于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非常有利。
(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歌曲是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一首完整的歌曲是词和曲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歌词是音乐艺术魅力的完美展现,是语言文字的升华。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能够使幼儿认知并积累更多词汇,对于其语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来自于优美的诗歌,以这样的作品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不但可以强化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的听音和辩音能力得到锻炼,鉴于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应重视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以此来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有助于促使幼儿形成健全人格
学前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将幼儿培养成音乐家或演奏家,而是在于激发幼儿探索音乐的欲望,开发幼儿各方面潜能,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其中,让幼儿不仅获取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还会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学习《洗手帕》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明白手帕脏了不能随意丢弃的道理,引导幼儿明白手帕是父母辛勤工作换来的,告诉幼儿应当讲卫生、爱劳动,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活。如此一来,通过将思想教育内容与音乐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增进幼儿对父母的理解,并且使幼儿初步认知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引导幼儿在启蒙教育阶段形成健全人格。
三、学前音乐教育与幼儿素质培养整合的教学实践
(一)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是其本身智力的体现,这种智力因素具有极大的拓展空间,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智力因素,以此来达到培养幼儿素质的目的。对于学前音乐教育而言,情境教学主要是运用丰富的语言、直观的实物以及幼儿感兴趣的音乐等手段,创设出一个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起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的人格,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其自主与合作精神,培养幼儿欣赏、创造和感知音乐美的能力。音乐是一种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故此,幼儿音乐教学应当创设出适宜幼儿聆听、感知音乐的环境氛围。在音乐情境教学中,歌词的内容是幼儿能够领悟的最为简单的情境之一,歌词中的情境可以通过语言的形式进行表达。例如《下雨歌》,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创设一个适宜的教学情境,即晴朗的天空突然之间乌云密布,同时狂风大作,之后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幼儿经过想象之后回答,可能要下大雨了,随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对雨点滴落的声音进行模仿,据此来教唱歌曲。为使幼儿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对歌曲进行表演,小组中由一名组员负责摇动铃鼓,以此来表示雨水滴落,并用三角铁的敲击声模拟雨水的滴答声,其他组员共同对歌曲进行演唱。在情境教学中,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想象力获得了发展,并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锻炼了实践能力,由此达到了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组织体验式教学活动
学前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学会审美,并使幼儿树立起健康、正确的审美观,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以审美体验为前提,使幼儿通过情感体验与音乐之间产生共鸣,将幼儿带入音乐的殿堂,感受音乐中所独有的魅力,实现音乐的审美价值。由于体验需要借助相关的过程来实现,故此,教师可以在学前音乐教育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并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数小鸭》,教师可以先为幼儿播放《数小鸭》的伴奏曲,并跟随音乐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所做的动作联想是哪一种动物,并让幼儿用语言或是动作来表现这种动物的特征,当幼儿表演完毕后,教师则可根据幼儿表演的这些动作,演唱《数小鸭》,最后让幼儿按照歌词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体验式教学法中,幼儿能够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参与体验,可以使幼儿感悟到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由此形成了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采用这种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歌曲的选择较为关键,要确保所选歌曲的歌词具有较强的暗示性,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语言、观察和身体运动能力。
(三)运用互动探究教学方法
引导幼儿对各种事物进行主动地探索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法。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些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幼儿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知识、锻炼技能。互动探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有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前音乐教育并不是向幼儿灌输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引导他们感受音乐中的要素,如节奏、音高、力度等,通过动手操作,创造性地表现音乐。例如,《我爱我的小动物》这首儿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向幼儿展示一些动物图片,让他们认识图片中的各种动物,并引导幼儿模仿自己喜爱的动物叫声,借此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随后让幼儿相互交流模仿的动物叫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会更多动物的叫声,最后教师将歌曲的旋律教给大家,让幼儿自己编歌词并进行演唱。在互动探究式教学中,体现出了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互动的过程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习音乐的自信心随之增强。
(四)实施合作学习模式
有很多音乐需要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表现,由此使得合作成为音乐表演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学前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音乐教学,由此能够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合作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合唱、乐器演奏时各个声部的配合、音乐活动中的小组合作等。教师在教唱歌曲《开火车啦》时,可以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教师要先教会幼儿火车行进时的一些基本动作,如左手扶着前面同学的肩膀,右手握拳,屈膝出左脚,一个节拍走两步,每个小节走四步,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组成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组员,其中一个人扮演火车司机,其他三个人扮演乘客,并编创四个人相互配合的歌曲表演动作,随后教师播放预先准备好的录音歌曲,配合幼儿表演,当所有小组的表演结束后,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互相提出优点,相互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幼儿的合作意愿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随之加深,交往能力也获得了培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尊重幼儿年龄、心理、行动特点的基础上,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前音乐教学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灵活运用体验教学、探究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幼儿多种能力,锻炼幼儿身体素质,给予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前音乐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焱鑫.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5年.
[2]王芳芝.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以河北师大第二幼儿园教学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3]周秉瑞.幼儿音乐兴趣与素质教育结合的情感基础培育[J].考试周刊,2015,(06):57-58.
[4]程艳.吕梁民间音乐在学前教育音乐欣赏中的实践研究——以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郭红梅.奥尔夫音乐教育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启示研究[J].北方音乐,2015,(01):43-45.
[6]王文烁.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W市部分幼儿园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杨志东.早期音乐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7):87-88.
[8]宋慧芳.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新校园(中旬),2016,(05):69-71.
[9]许苗苗.浅谈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52-53.
[10]倪彩红.音乐活动中有效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新歌策略[J].好家长,2016,(0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