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学校撤点并校政策的思考

2016-12-23 17:49王洁王新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4期

王洁 王新林

摘要:农村撤点并校是政府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重要内容。近些年,这一推行多年的改革,伴随着一系列诸如偏远地区上学难、校车安全与校舍食宿等“尴尬”问题的暴露,再度走进公众视野。通过对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历程的把握,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问诊把脉,思考这一政策在未来的调整趋势,不仅对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进程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农村教育未来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资源整合;农村中小学校;撤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86

一、农村学校实行撤并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和部分适龄儿童随父母进城上学等原因,农村部分“麻雀学校”难以维持现状,学生少,师生缺乏竞争氛围,无心上课,而且学生年龄小,路途远,往返很不安全。就笔者所在学区而言,服务半径达5公里以上,又是山区,学生上学很不方便,如遇风雨,学生就来不了学校。家长担心,学校操心。撤并学校迫在眉睫。

另外,随着农村城镇化战略的逐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高峰,农民打工经济己成为农村新的增长点。农民工子女即“留守儿童”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但老人年纪大、文化低,在生活和学习上疏于管理。因此,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责无旁贷。

二、农村学校实行撤并的“利”

一是有利于规范管理,均衡发展。过去,农村学校都是一村一校,统一管理较困难。而撤并后实现了一乡一校一套领导班子,学校的减少意味着管理人员的减少,精简了机构,充实了教学一线的教师队伍,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教育教学,方便实行封闭式管理,在管理上得到了统一。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减少了管理学校的数量,更方便了对学校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二是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任何一所学校如要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必然要按新的标准配备师资、设备、校舍。然而,有些资源利用率是不高的,不配又不符合办学标准。而且,就现实情况,所有的小学都配置齐全教育资源是不可能的。而学校撤并后,盘活了教育资源,实现了集中投资,使教育经费和教育设施得到合理的有效配置。学校图书资料、实验室、电脑与电化教学设备、活动器材等教学资源可以弥补所缺,完全共享。

三、农村学校实行撤并的“弊”

一是当前部分县市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凸现出许多新的问题。近年来,各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中出现的大量撤减、盲目集中、加速调整等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一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使就近入学的农村儿童及其家庭陷入求学困境。不合理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其引发的问题是导致当前部分贫困农村、山区儿童,特别是女童辍学流失量增加,也是农村辍学率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中小学生上学路程遥远、困难,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学校撤并后很多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由于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车况良莠不齐,交通状况复杂,学生上学途中的安全难以切实得到保障。同时部分群众经济负担加大,增加了交通费用。寄宿生还要承担部分或全部伙食费。有的家长在县镇陪读,另需支付房租等生活费用,家庭教育支出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义务教育的免费效应。

三是农村寄宿学校安全、卫生、管理等方面凸显许多困难,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布局调整后要求学校提供寄宿服务,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受资金所限至今无法解决学生住宿,不少学校即使能够勉强提供寄宿,其条件也大多非常简陋,后勤配套设施无法到位,学生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必要保障,难以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

四是教师工作繁重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不少合并后的学校班额都在7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百人。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超级学校”,令资源过于富集。导致“城满、乡弱、村空”的局面,班额的陡增不仅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尤其是目前中心学校大多实行全封闭式的寄宿管理,而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又不充足,编制紧张状况下还要抽出生活管理教师,让教师们既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又承担起管理学生和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责任,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针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 安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资金。建议政府在制定布局调整政策和安排资金方面要有所倾斜,对农村学校进行特殊照顾,但也不能将布局调整的教育成本转移到农民身上。

2.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布局调整并非相邻学校的简单合并,应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新学校半径的确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财力支付、校舍建设、食宿配套建设、教师定编、地理位置特殊性、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不能硬性规定生源不足多少就一定要撤并,不具备调整条件的,不要急于撤并。

3. 改善农村寄宿生的营养状况。制定相应地区学生伙食补贴标准及伙食营养标准。有效监督降低伙食质量、苛扣学生伙食费的现象。

4. 解决农村学生寄宿、交通(如设专用校车)、安全等难题。乘坐校车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更省钱、更安全,但这一切却必须依赖财政的补贴。

5. 加强监管,合理、充分利用撤并后的校产

总之,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的综合效益。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使教育规模适度、布局科学合理,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农村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