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味

2016-12-23 22:12周玫孜
躬耕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农历年年货农历

周玫孜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真美丽……”耳畔每每响起这熟悉而温暖的歌声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过年”的种种乐趣,禁不住对中国农历年的“味道”浮想联翩。

是呀,中国的农历大年,似乎从旧年的腊月二十三这个“小年”起,一直延续到新年的正月十八元宵灯节结束,历时近一个月。若再加上有的人家“趁热打铁”地进行家族聚会、婚嫁迎娶等,中国传统的农历年真真可以延续一月有余,让人们持续地陶醉于新年带来的快乐、祥和与期盼之中。这就是中国人乃至于所有海外华人都津津乐道的“中国春节”,它聚集起古往今来的所有吉祥与喜气,汇聚起南来北往的种种祝福和祝愿,连串起四面八方的物资与信息,演化出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人们由此屯积起的年货,诸如火烧、礼条、腊肉等足足可以保存于青黄不接的二月二乃至于三月三。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是中原地区的人们在每逢农历的二月二前后天降喜雨时,对新的一年丰收的希望与期盼,同时,也基本上宣告了新的一年的“年头”已过,“正式”进入播种与希望的繁忙季节。

接下来的“三月三”“清明节””五月五”(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一”“冬至”“腊八”等传统节日,花样不断、各有千秋地带给人们绵延不断的向往与快乐,并依次循环着强化着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气象,展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丰富并章显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包容并蓄、丰富多彩的文化特性,真真让人充满无限的期待、期盼与希冀。

尤其是,为迎接农历春节的到来,从小家到国家、从个人到单位或者组织,从不同角度准备“年货”,使“新年”的内容、规模与影响力,无论在广度上、深度上还是在其它诸方,都无与伦比,使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节日都相形见拙或者黯然失色。

且不说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且不说男女老少辞旧岁,添新装,且不说舞狮子、驾旱船、踩高翘、唱大戏,且不说亲戚故旧你来我往,单是家人、族人间以“年”为载体所呈现的“寻根”文化与家国情怀,就足以让世界上不少民族 “望洋兴叹”了。中国年味的“浓重”也许正在于此吧?中国的家族文化正是连接家国、天下的主要因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学说的立身处世宗旨,也彰显了这样的理念。

“家”是什么?“家”即是“根”。“根”是什么?“根”就是祖辈祖宗曾经生活过的故地、故居,就是传延血脉、传送亲情的祖宗精神、文化。因此,“根”的核心就在于敬老,在于行“孝”,而“孝”的精神就在于对长辈的敬重和顺从。它不仅包含着对亲情的珍视、对人伦的珍爱、对生命的敬畏,而且还由此演绎出“三纲五常”的人际伦理规范,这些规范至今已成为人世间最全面、最完整的人际相处准则——从小家到大家以至国家、集体,尽管这些人伦关系会不时地被扭曲、被曲解,但在总体上可以理顺社会关系,成为社会稳定与和谐的至上法则。

我想,中化文明历经数千年而蔓延不断并历久弥新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吧!“中国年”所体现的最直接意义也正在于此吧。

你看,中国人常讲,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种对一天之始与一年之始的重视与珍惜,体现出中化民族在时间、节令上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思想就是符合当今生态理念的文化精髓。中国年所体现的继往开来的气象、所体现的盘根错节的亲情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明奉献给世界的饕餮大餐、文化盛宴,——也许,这就是中华文明的魅力所在,这就是东方巨龙的本色所在。

猜你喜欢
农历年年货农历
癸卯兔年“闰二月” 全年共有384天
2020农历庚子年鼠年
去无人超市办年货
贵州各地节庆一览
日历
花样年货
新年快乐2017农历丁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