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雁
摘要:宋长江的小说以独特的人生感悟、真实细腻的情感和厚重的现实生活质感而吸引读者。他的创作自觉摒弃浮躁时代的干扰,表现了政治对社会生活的巨大渗透力,揭示人与历史、人与人、人与性的纷繁复杂关系,以及对生命、亲情等永恒人生主题的追问。他的作品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并以丰厚的思想内涵独树一帜,成为解读我们这个时代风貌的密码。
关键词:宋长江;人性;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1010403
从20世纪70年代末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灵魂有影》到新近发表的短篇小说《让你灿烂》,宋长江三十余年间创作和发表了近百篇(部)小说,多视角表现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反映时代沉浮中人物个体的命运,并以独特的人生感悟、真实细腻的情感描述和厚重的现实生活质感而吸引读者,进而形成一幅脉动的时代写真画卷,其活跃在画卷里的各类人物和事件,无疑成为我们解读时代风貌的密码。
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强调作家的生活体验,那些备受关注的作品一直是与现实生活接轨的。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宋长江在选取题材时游刃有余,其作品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并以丰厚的思想内涵独树一帜。阅读他的小说不难发现作家能够准确把握时代飞速行进的脉动,并以他的故事体现和诠释。他的小说人物包括工人、农民、公务员、小包工头、退休工人乃至大大小小的官员。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在生活压力下顽强挣扎,也是当代人生存的客观真实写照。
一、观照凡俗人生,营造生活质感
作家的敏锐度与洞察力决定作品的品质。宋长江的小说具备对世事人生本相的认识和准确的体现,因而具有阅读和深度思考的可能。
《牌局》把场景固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麻将桌上,以舒缓的笔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郭广达夫妻间和不断入局的打牌人各自的生活情态,将社会生活浓缩在牌局上,把当下人们精神因空虚而造成的隐情生活一一展现。人人有隐情,又无不在隐情中扮演连自己都嗤之以鼻的角色。中篇小说《后七年之痒》是一部写夫妻生活的小说。当漫长的岁月将爱情逐渐变成亲情,婚姻生活很容易进入心理疲劳期。严景逸与武小妹的婚姻顺利渡过第一个“七年之痒”,却在第二个七年中遇到危机,而这场感情危机却缘于武小妹竭力挽救和辅助丈夫严景逸的事业而产生,小说巧妙地将这场婚姻危机融入当下招商引资大背景下,既厚重了故事本身,又切中人物的真实心理,使人读后不得不为这对夫妻唏嘘不已。小说截取现实生活的横断面,深入剖析人物,不动声色地展现生活的挤压和扭曲,以及人物的挣脱与煎熬,从而强化了生活质感。
《鱼饵飞翔》中仕途失意的包冬仅仅坐过两次部长的车,生活便发生了微妙变化。妻子为安抚丈夫不要为了升职不顺而烦恼,督促丈夫休闲钓鱼,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当丈夫终于心情平稳地沉醉于钓鱼的休闲状态时,一位同事的意外升迁却使妻子心理失去平衡,她气急败坏地将丈夫的鱼饵抛向空中。这就是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很难真正拒绝权力与物质的诱惑。短篇小说《谁家有小孩呀赶快出来玩吧》就题目而言,很难与老年人的生活故事联系起来。退休后的老固终于从平民街的旧平房搬上了高楼。他一方面为住上新楼而虔诚地感谢社会,一方面又为住上高楼后失去往日邻里之情而苦恼。为了能和住在一栋楼里的老邻居聊天,他甚至养成站在自家窗户上伸长脖子往下看的习惯,因为期待老邻居能够出现在楼下。小说以对比手法描绘高楼与平房里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画面,热闹与冷清,亲密与疏远,生动与乏味。作者以朴素的平民化的文字鲜活地勾勒出城市的日新月异带给普通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传达出现代城市生活中的许多无奈和惆怅。小说结尾那极具穿透力的呼唤憾人心弦,饱含悲凉的人生况味:“谁家有小孩呀赶快出来玩吧!你要是不出来呀,下次不和你玩呀……”。假如人生的婚姻突然出现一段茫然的空白期,该用何种方式填补心灵的空虚?《婚姻空白期》以一位临近中年女性的追求和幻灭回答了这个问题。小说以主人公的情绪和心理活动为线索,真实地展示了浪漫爱情让位于现实婚姻的无奈。欲说无语,欲哭无泪,这就是宋长江小说成功的生活质感营造,才能如此直抵人心。
二、探索人性真谛,传达生命感悟
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作家位于他的时代、他的民族以及思想史的精神地图上。”[1]宋长江是一位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又注重接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内视生命境界的作家,历经时空所沉淀的生活和思想成为他闯荡文学世界和创作小说的生命之源。
为生存而奔波的浮躁时代,人们的纯真和本色变得越来越难以寻觅。宋长江的小说大多选取凡俗生活,以小人物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融入作家对现实人生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努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他们苦涩的生存感悟和灵魂深处的挣扎,反映商品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所受到的强烈冲击。
《寻找康小庄》是一篇关于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碰撞的小说。初到城市的康小庄尽管时常在百无聊赖时怀念家乡那个“能把半个天空染上色彩”的太阳,相比之下城里的太阳缺少生气。然而城市五光十色的生活对他有不可抵挡的魔力,使他的心越来越远离乡村生活,以及在乡下痴心等待他的恋人。工作忙与挣钱是他为自己找到的现实理由,其实是他已慢慢融入到曾经极度排斥的城市。在努力融进城市的过程中,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城市梦,那就是积攒足够的钱,找一个城市女友,而这一切将注定他要离弃养育并期盼他的乡村。故乡是回不去的,乡下翠绿的山林,碧绿的田野日渐成为他模糊的记忆,似乎被极具诱惑力的经理那辆墨绿色轿车所取代,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占据他的脑海,它们逐渐将他有关乡土的回忆排挤出去。追求城市,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看似背离道德,却无疑成为人性最本能的体现。《水袖舞翩翩》又把我们带到老年人的生活。退休后的明霞在照顾丈夫和女儿日常生活起居之外,担心自己跟不上时尚潮流,在丈夫的鼓励下去学唱京剧。她在学习班上认识了老戏骨丙宜先生,由相互敬慕逐渐演变成“出轨”。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精心照料家庭又渴望体验异性关注的女性形象,反映出浮躁时代人性在束缚中自我博弈的苦涩历程。
宋长江的小说在世俗而又素朴的描绘里生动再现社会底层的生活,那些狭窄拥挤的街巷,低矮简陋的民居里演绎着一幕幕人间悲喜剧。这些充满爱和温暖的文字引领我们与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物相遇,我们会惊讶而又心酸地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被生存压抑的欲望,以及艰难生活中不能泯灭的亲情。宋长江从不刻意回避失业和贫困带来的阴冷情绪,而在描述这些辛酸的人生况味时更多地表现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对生活美好的期待。中篇小说《狗屁的老费》中费吉道的名字具有反讽意义,他的人生未能像名字那样美好,幸运似乎总是不肯眷顾于他。幼年时父亲于反右运动中自杀,接着遭逢三年自然灾害,又被裹挟进上山下乡的浪潮里。终于历尽艰辛返回城市后,却伤心地发现城市已无他的位置。工作的失意、妻子的冷嘲热讽和女儿的白眼都未能使他怨天尤人,相反他乐天安命,始终以淡然超脱的心态面对一切,直到妻子和女儿弃他而去。小说在展现小人物灰色无奈的人生际遇时,也倾心发掘他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靠清理垃圾为生的费吉道尽管生活窘迫,却在拾到巨额存单后毫不犹豫地归还主人并谢绝酬金,因为他朴素的想法是“不图回报却图心情”,尤其是“女人给的心情更值钱”。这或许是他不幸命运中纯粹个人的感悟。
三、语言练达传神,风格随人而变
宋长江的小说一直在探寻民族元素、现代元素与西方元素的交融,努力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个性鲜明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丰富多元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物真实复杂的心灵世界,因而其作品叙述语言平实无华,却渗透人生的智慧,呈现出变化多姿的风格,时而酣畅淋漓,时而细腻传神。
作为一位深爱故土的作家,宋长江熟悉这片土地上的风物人情,他娴熟地运用富有地域色彩的语言描摹人们的喜怒爱恨,他的文字于练达传神中流露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幽默。《谁家有小孩呀赶快出来玩吧》传递出一个道理:爱是持久的宽容。对于厮守四十年的夫妻来说,那种如惊涛拍岸的激情早已退却,剩下的是柴米油盐琐碎生活里的相互依赖。作家以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这一转变过程,文字可谓入木三分。年老的躯体在他笔下是活着的“腊肉”,而年轻时两具燃烧着热情的身躯是“两块活的肉,一天不贴在一块,难受得很”。这段精彩的描写也流露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暮年的苍凉之感。住在高楼里的感觉与平房显然不同,其显著区别就是“亮堂”,这里的“亮堂”不仅指空间的宽敞明亮,也暗示人内心的改变,似乎“觉悟也跟着住高楼提高了”。当然口味也跟着提高,这体现在早餐从粥、馒头和小菜变成豆浆、面包和果酱。宋长江的语言深邃醇厚,对人生的思索耐人寻味。《温泉欲》中,四十岁的女人无可奈何地进入到“果黄枝瘦的落叶期”,所以康泉芳“欲望的心气,才像没扎紧的气球,心安理得地逐渐泄瘪”。作家在创作时许多俗语信手拈来,如“屈死莫告状,穷死别典当”(《绝当》),“传闻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传闻人物》)等等,为作品增添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宋长江的小说中时常出现雨,他的故乡原本就是一个湿润温和的地方。雨在他笔下具有多种不同的风姿,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绝当》中那淅淅沥沥的雨与主人公将要出狱的惆怅、期待的复杂心境相照应。古长风渴盼自由,久旱的心田虽得到细雨的滋润,然而自由的到来也伴随着巨大的失落,因为这意味着他将沦为“失去生存资本的老孤儿”。《城外广场》中的雨则暗示着人物命运的波澜起伏,那暗夜窗上的雨声如同敲在主人公心上,小说中反复出现的这段描述如同悲怆的旋律:“雨,时缓时疾,击打着窗玻璃,似哀哀泣诉,又似厉厉声讨。”《四月恍惚》的基调阴郁低沉,灰蒙蒙的天空和雨丝预示着悲剧的开始,使作品中那束时常飘在女主人公眼前的黄白相间的菊花和彩色信封显得触目惊心,似乎隐藏着一个惊天之谜。毛毛细雨似无限的愁绪,抚不平人物的忧伤和悔恨。
四、关注历史政治,不忘责任担当
宋长江的创作从未游离他密切关注的时代,他的作品深刻剖析人性中的善与恶、无私与贪婪、激情与狂热,体现出一位深怀文学使命感的作家的严峻思考和文学担当。担当和警示,无疑是宋长江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中篇小说《破解五小姨死亡之谜》通过70后男主人公对文革中死去的五小姨的死因调查,对全民性的政治运动提出了警醒。《关于陈中成失踪经历的三次陈述》时间跨度整整五十年,其间中国社会经历土改、反右、三年自然灾荒等风云动荡的岁月,主人公陈中成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者,因政治气候不能吐露真实的历史真相,五十年的内心自责所产生的负罪感驱使他在生命走向终点时向儿子说出埋藏半个世纪的秘密,以此对过往历史进行了沉痛反思。中篇小说《祖坟青烟》纵观百年历史,塑造了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形象。他对家族,对国家,认识上的几经变化,为我们的认知开启一扇重新思考之门。《丢失的尾巴》以尖锐的笔触切入记忆。“劳模”几乎成为一个远逝时代的特定符号,昔日的荣光变成饱含苦涩的讽刺。曾经的劳模因企业改制,无力付医药费而险些被医院拒之门外;工会的春节慰问更像一场言不由衷的表演,短暂的热情洋溢纵使老工人热泪盈眶,可“来人带来的热气不到两分钟就又被带走了”。中篇小说《温泉欲》中那吸引无数贪婪目光的温泉成为一种符号,而季四对现实生活不无深刻的总结则道出平民世界、官场世界与商贾世界的复杂吊诡:“这个社会,有善良,必须有恶魔陪衬。”
“当生活中排斥了应有的内容时,向往和憧憬就会产生,并在文学中表现出来。”[2]相对于中国当下的浮躁,宋长江的许多作品都在隐喻一种纯净与高尚,对人性的自私和虚伪进行辛辣的讽刺。《太阳光》揭示了城市中渐趋冷漠的人际关系。两个女孩子发生隔膜的最主要原因是对于阳光的共同渴求,小说的题目也象征着人们对温暖的渴望,然而两个女孩的故事最终竟以悲剧收场。现代社会人们常常生活在焦虑和虚无中,现代人面对生存困境的焦虑感不可避免地袭入情感领域。中篇小说《雪人之惑》透露出浓重的青春焦虑和疑惑,那对恋人的爱情如同雪人般脆弱短暂。《拉线开关》展现了小人物灰色黯淡的人生。寒酸的府后街生活着许多生存艰辛的人,或者依靠微薄的退休金度日,或者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甚至也有出卖色相的女人。主人公邢昌礼在病中孤独无助时,得到隔壁女人的安慰,那碗很香的面条似乎堵在嗓子里,只因为女人从事的是不甚光彩的职业。局促脏乱的府后街与整洁繁华的府前街相比相形见绌,两条风貌迥异的街道见证了时代变迁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冲击,社会经济的转型带给人们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巨大的冲撞。
宋长江的创作自觉摒弃浮躁时代的干扰,其作品表现出政治对社会生活的巨大渗透力,表现人与历史、人与人、人与性的纷繁复杂的关系,以及对生命、亲情等永恒的人生主题的追问,凡俗的人生百相在作家笔下一一铺陈。自然,在展现人性的善良与宽容时,作家也没有回避人性中真实的弱点,以冷静的文字生动呈现欲望的挣扎,作品便因此具有强烈的现实穿透力。
文学的价值之一便是提升人们的精神,而小说作为“人类经验的充分的、真实的记录”[3],应该拥有目睹和记录黑暗的力量,怀着对文化、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之心介入时代的疼痛与不安,而不是忽略和逃避现实。宋长江的小说以冷静深邃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与理解,试图重建人的价值,创建新的关于人性的符号。这些作品面向现实,大胆暴露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深入揭示围绕着权利和财富而展开的各种冲突,那些直面生活的细节折射出作家的深入思考。对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性和人生哲理范畴的思索使他的作品带有人生本位色彩的精神取向,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社会与现实人生的密切关注。
参考文献:
[1]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186.
[2]徐文斗.新时期小说的文化选择[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238.
[3]瓦特.小说的兴起[M].高原,董红钧,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27.
(责任编辑:刘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