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我骑着单车穿行在繁忙的街道上,把每一封信塞进它该去的信箱。我是负责这片街区的邮差小王。
日复一日地送信看似枯燥无趣,但其实并非如此,我与这片街区的居民都成了熟人,平时也会和大家拉拉家常,或是在他们家里有事的时候帮上一把,临走,那些热情的居民还常常把瓜果之类的东西塞到我的邮包里。
当然,热情的人并不包括赵先生。赵先生平日很少露面,我与他也没见过几次面,每次见面与他打招呼,他总是淡淡回应便回屋去了。赵先生一定不记得我,但我却格外尊敬他,因为我与大家在闲聊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文化人,还会写诗和小说。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他还能耐得住寂寞,保持传统文人的本色,坚持用笔而不是用电脑写作,坚持以邮寄方式而不是以发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十分难得!他平素足不出户,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没准正在酝酿什么鸿篇巨制。每次路过他家门前,我都竭力不让自己那辆破车发出咔咔的声响,以防干扰到他的构思。
那一天,我照例给赵先生送信。信件落入信箱发出“咚”的一声响,敏感的我意识到这封信要比以往的厚重一些,正巧这时赵先生推门出来,我说:“赵先生,你的信到啦!”赵先生当着我的面打开信箱,撕开信封,看信时他的手微微颤抖。我正准备转身离开,赵先生却叫住了我:“小伙子,你说什么叫作人间烟火?”
原来,那封信里装的是某杂志社退回给赵先生的稿件,稿件后面附有编辑的回复:
赵先生:
您好!很遗憾,我们不能采用您的作品。不能不说,我个人十分钦佩您的才情!您的作品脉络清晰,文笔流畅,自是极好的,可未免过于脱俗。既然不是神仙,总得食人间烟火吧?
于是,我也跟着赵先生考虑起“人间烟火”的问题来:“家长里短,都是百姓心头事;柴米油盐,才生万家烟火气。”我说出了自己对“人间烟火”的理解,但不知道赵先生有没有听进去。我又一次经过他家门前时,发现他家的信箱上面贴了张便利贴:
食得人间烟火,笔底波澜自生。
我想,赵先生一定悟出了“人间烟火”的意思了。
我仍骑着单车穿行在热闹、繁忙的街道上,把每封信塞进它该去的信箱,偶尔也会停下来,与树荫下的人们拉拉家常。不同的是,人群中多了赵先生的身影,有时还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一年后,赵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问世了,当记者问他创作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时,他答:“写作和生活密不可分,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要食得人间烟火,这样才能写出接地气的作品。只有汲取生活的源头活水,文学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我真心为赵先生感到高兴。我想,写作需“人间烟火”,其他事又何尝不是呢?只有结合实际,深入观察,我们做事才不会失真,才更容易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