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家玉
【知识框架】
【考点解读】
考点一 古埃及的金字塔
金字塔矗立于非洲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国王权力的象征。因为外形近似汉字“金”字,所以我国称它们为金字塔。
【例1】(2016·山东青岛·30)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 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金字塔矗立的国家及功用。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C符合题意。金字塔是陵墓不是宫殿,排除A、B;金字塔位于古代埃及,排除D。
【答案】C
【例2】(2016·湖南郴州·13)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文明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
A.种姓制度
B.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C.甲骨文
D.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本题考查了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文明成果——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排除A;甲骨文是中国的文字,排除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典,排除D。
【答案】B
【拓展延伸】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标志,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被古埃及国王(法老)奴役的历史见证。
考点二 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制定者: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
3.诞生地点: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
4.内容:法典条文共282条,刻在一个巨大石柱上。法典宣扬“君权神授”,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等等。
5.历史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考查角度】中考考查的重点是汉谟拉比法典出现的国家、大河流域及其历史地位。除单独以选择题、识图题等形式考查外,该考点也通常与其他法律文献综合,以列举题等形式考查。
【例3】 (2016·山东聊城·18)楔形文字既有语义符号,又有语音符号。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
【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诞生的大河流域。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其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据此分析选项可知:A是东亚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不符合题意;B是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不符合题意;C是西亚的两河流域,符合题意;D是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不符合题意。
【答案】C
【拓展延伸】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西亚乃至更广阔的区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典超越了时代,更引领了时代,从中可以认识到法律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考点三 种姓制度
1.形成: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之后,逐渐产生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
3.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实质:严格的等级制度。
5.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考查角度】中考考查的重点是种姓制度的实质及四个等级的名称。题型通常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为主。
【例4】(2016·山东泰安·32)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解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观察图片可知,A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B反映的是秦朝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C反映的是西欧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所以D图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答案】D
【拓展延伸】古代亚非文明之比较:
考点四 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1)背景: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2)时间:公元前6世纪。
(3)地点:古代印度。
(4)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5)主要教义:倡导“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认为世界万物的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6)传播:向南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向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7)节日习俗:“浴佛节”“成道节”“涅槃节”。
2.基督教:
(1)背景: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2)时间:1世纪。
(3)地点:巴勒斯坦地区。
(4)创始人:耶稣(救世主)。
(5)主要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就可以升入“天堂”。
(6)传播:4世纪时,罗马统治者定基督教为国教。后来,基督教传遍了欧洲各国。
(7)节日习俗:“圣诞节”“复活节”等。
3.伊斯兰教:
(1)背景: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人们渴望统一。
(2)时间:7世纪。
(3)地点: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4)创始人:穆罕默德。
(5)主要教义: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主张顺从。伊斯兰教的信徒被称为“穆斯林”。
(6)经典:《古兰经》。
(7)传播: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他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8)节日习俗:“开斋节”“宰牲节”等。
【考查角度】世界三大宗教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主要考查三大宗教的产生时间、产生地点、创始人、主要教义及节日习俗。除单独考查外,也经常综合考查其异同点。考查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等为主。
【例5】(2016·四川成都·14)“他收了12名弟子,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他诅咒剥削者,说他们的灵魂要升入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这里的“他”是指( )
A.释迦牟尼 B.耶稣
C.穆罕默德 D.三藏法师
【解析】本题考查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由材料中的“巴勒斯坦”“灵魂要升入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等信息,联系所学史实可知他是耶稣。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地点是古代印度,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地点是阿拉伯半岛,三藏法师是佛教弟子,排除A、C、D。
【答案】B
【例6】(2015·黑龙江绥化·18)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
①都诞生于公元以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都有利于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异同点,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分别诞生于7世纪和1世纪,①错误;三大宗教都诞生于亚洲,②正确;统治者利用宗教让人忍耐顺从的教义,来加强对人们的思想统治,③正确;三大宗教的传播都有利于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④正确。
【答案】B
【拓展延伸】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同点:
(1)背景:都是在当时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诞生的。
(2)诞生地:都诞生在亚洲地区。
(3)教义:都有主张人们忍耐顺从的教义,统治者利用其对人们进行思想统治。
(4)传播发展:都曾被定为国教,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发展。
(5)影响:信徒众多,对现实政治、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考点五 雅典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2.当政者:伯利克里。
3.发展民主的举措:伯利克里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4.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5.结果: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
6.评价:①积极影响: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②局限性:伯利克里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政治家,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专政。在雅典,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广大的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民主权利。
【考查角度】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中考的高频考点和考查重点。重点是为雅典民主政治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伯利克里、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考查题型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为主。
【例7】(2016·江苏徐州·22)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雅典,可能遇到的场景是( )
A.观看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
B.国王任命陪审法庭官员
C.妇女参与公民大会的表决
D.公民大会决策重大事务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在西亚,排除A;雅典的陪审法庭官员由抽签决定,排除B;雅典伯利克里时期,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参与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的表决,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事务,排除C;D符合题意。
【答案】D
【例8】(2016·海南·13)“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一律平等,有权参与国家管理。除十将军外,国家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该材料叙述的是雅典( )
A.种姓制度 B.等级制度
C.民主政治 D.君主专制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与雅典不符,排除A;等级制度、君主专制与材料“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一律平等”的信息不符,排除B、D;材料叙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行情况,C符合题意。
【答案】C
【拓展延伸】古代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政治方面: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文化方面:现代奥运会、欧洲戏剧等。
(3)科技方面:杠杆定律、浮力定律的运用。
考点六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希波战争:
(1)原因:波斯帝国的侵略和扩张。
(2)时间:公元前5世纪。
(3)交战双方:希腊和波斯。
(4)著名战役:马拉松战役。(为纪念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中的长跑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长跑)
(5)结果:希腊军民经过顽强战斗,彻底战胜了波斯侵略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时间:公元前4世纪。
(2)路线: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远达印度。
(3)结果: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3. 罗马帝国的扩张:
(1)概况: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2)影响:一方面充满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考查角度】古代世界的战争是人类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和融合的一种方式。中考考查的重点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的扩张。可以单独考查,也经常结合人类和平交流的方式进行综合考查。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为主。
【例9】(2016·湖南衡阳·10)英国人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槛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文中“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它是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在世界古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你判断,“这一战”是 ( )
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罗马内战 D.十字军东征
【解析】抓住材料中“希腊人的智慧”“公元前5世纪”“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等信息分析选项。公元前5世纪,西亚的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这场战争是东方与西方的一次重要碰撞,A符合题意。布匿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排除B;罗马内战与“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不符,排除C;十字军东征发生在11—13世纪,排除D。
【答案】A
考点七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阿拉伯人:
(1)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的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2)改造并传播了由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2.马可·波罗:
(1)马可·波罗来华:1271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前往中国,到达中国后,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从海路回国。
(2)影响:记述马可·波罗东方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考查角度】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之间交流和融合的主要方式。中考考查的重点是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马可·波罗来华时中国所处的朝代及《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考查的主要题型是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解析题。
【例10】(2015·湖南怀化·13)我们在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的“0、1、2、3、4、5……”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
A.古印度人 B.古阿拉伯人
C.古埃及人 D.古希腊人
【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A符合题意;古阿拉伯人改进和传播了阿拉伯数字,B不合题意;C、D是干扰项,排除。
【答案】A
【例11】 (2015·新疆·7)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既有和平交流也有武力冲突。下列各项中明显与其他交往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B. 希波战争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罗马征服地中海
【解析】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是和平交流;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征服地中海都是武力冲突,所以A与其他三项交往的方式不同。
【答案】A
【拓展延伸】文明交流互鉴应遵循的原则: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平等的。文明的交流应该以和平的方式进行。文明交流互鉴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善于学习先进的外来文明,改革创新等。
【强化训练】
1.金字塔神秘而雄伟,不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观看,更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下列有“金字塔的国度”美誉的是(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2.“法典建立在两个最著名的原则基础上,此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和‘让买方小心提防。……它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成文法律条文,是人们研究古代巴比伦经济制度与社会法治制度的极其重要的文物。”材料所述“法典”诞生于( )
A.尼罗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两河流域
3.“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雅典公民之所以如此自豪,是因为伯利克里时期他们 ( )
A.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
B.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C.实行了男女真正平等
D.完善了王位继承制度
4.在雅典,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在公民大会上,公民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共同商议城邦大事,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下列人物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决定城邦大事的是( )
A.外邦人
B.全体公民
C.成年男性公民
D.成年女性公民
5. 2016年6月8日,3000多名国内外马拉松爱好者齐聚新疆奇台县,参加“江布拉克”杯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与该赛事相关的战役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
B.布匿战争
C.希波战争
D.特洛伊战争
6.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16年4月13日发表新加坡原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吴俊刚撰写的题为《伊斯兰世界内部矛盾深化》的文章。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乔达摩·悉达多
C.荷马
D.穆罕默德
7.郑州市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希波战争、布匿战争、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这些素材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8.有人说: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史实不能为该观点提供论据的是( )
A.把阿拉伯数字传到世界各地
B. 把中国四大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
C.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传入中国
D. 把拉丁字母传到亚洲
9.中东地区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美丽富饶的地方。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法老专制统治的历史见证。
(2)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刻写的。
(3)世界三大宗教中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制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如何?文中描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两个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探究,你从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11.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历史上“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
【文明之源】
(1)图1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区域,请你找出下列文明成就对应的区域。
(2)对比图1和图2,指出古代亚非文明与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何不同。
【文明交流】
在多样性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只有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才能显示出它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不断繁荣发展,更好地走向世界。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北京晨报》
(3)根据材料,指出在不同文明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持怎样的心态。你认为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主要方式有哪两种?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文明之思】
截至目前,共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方制定出台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并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
——习近平
(4)当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推进了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在当今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文明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