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红波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作文试题考查的是当下家庭、学校都重视的教育方式问题。题目是以一幅漫画为材料的,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回望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考查漫画材料作文,已经不是第一次,如2007年全国课标Ⅰ卷的漫画《摔了一跤》,2008年江西卷的漫画《助鼠为患》,2010年全国课标Ⅰ卷的漫画《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等等。
【走近漫画】
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 “ 第九艺术 ” 。鲁迅先生说,漫画是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方法来达到尖锐讽刺的效果。
漫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漫画是“笑的艺术”。然而,如果仅仅把漫画理解成“笑的艺术”,显然是片面和肤浅的。其实,这种“笑的艺术”已涵盖了一切美的形态。有人曾把漫画比喻成绘画、哲学和文学的集合,它既有绘画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在笑声中说道理,在笑声中给人以启迪,引发人的思考。
【高考漫画的特点】
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高考选用的漫画大都比较有深度,能切入生活的底蕴,紧跟时代跳动的脉搏,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还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较大的宣传鼓动性。漫画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作家秦牧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可见看图作文就是让学生把线条和颜色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用文字描述出来。”可见,绘画与作文都是再现生活的形式,都同样以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为前提。
在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大多数漫画是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出现的。命题人向考生展示一幅漫画,要求写出漫画的构图要素和漫画的寓意。而根据漫画写作文,则要求考生读懂漫画的深层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确定写作主题。
【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漫画内容分析】
对漫画作文的审题,必须读懂漫画的内容。首先观察两幅漫画:画面1是成绩优者受到奖励(吻痕),成绩差者受到惩罚(掌印);画面2是成绩优者因退步而受到惩罚(掌印),成绩差者因进步而受到奖励(吻痕)。综合观察两幅画面:100与61受到奖励(吻痕),98与55受到惩罚(掌印);但100与98,61与55差距并不大,而“吻痕”与“掌印”的待遇差别却很大。
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就必须有一个“比较”的思维过程,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
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和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也是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漫画立意角度】
写漫画作文,要循序渐进: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写作。前两步很容易做到,第三步审题立意是关键。审题立意能彰显一位考生思维品质的高低优劣,进而影响到作文分数。如何做到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去写,成为写作的重要一环。
对所给的漫画,我们可以运用纵横对比手法,也可以用交叉对比的方法来思考,提炼出漫画所反映的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论英雄,功利心太重。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比如,可以选择书信体,以“不以分数论英雄——致家长的一封信”为题,新颖独特,独出机杼。
这幅漫画没有标题,也就给了考生更多的思考空间。结合第一个孩子的“遭遇”,我们可得出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成绩(成长)不要苛责,不必追求完美,应允许孩子出错,允许孩子存在不足。由第二个孩子的情形,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对于孩子的进步,要予以肯定。
综合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吻痕”“掌印”的寓意,我们需深思: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立意的核心词是“苛求”与“肯定”。联系社会现实,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予以拓展深化,该漫画还启示我们:对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多看到进步与发展,多肯定鼓励这些进步与发展,而不能偏颇地苛求完美,不允许存在不足。
综合画面,可有如下立意:
一是浅层立意。成绩高低是奖罚的唯一依据,这是唯成绩论;也可反向立意:成绩岂是奖罚的唯一依据?从这个角度看,漫画意在批判唯成绩论者,可联系家庭中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学生排名不同在学校受到的待遇不同,从而引申到社会的用人标准。
二是深层立意。赏识教育与棍棒教育,在当今社会是常见现象。成绩优者因退步而受到惩罚(巴掌)让人质疑赏识教育,成绩差者因进步而受到奖励(亲吻),可从“棍棒教育”“责罚,不是爱”等家庭教育角度去思考。
三是综合立意。根据整个画面思考:奖罚的依据该如何确立,既能鼓励后进又不致挫伤偶有退步的先进?可从“过分苛刻,扼杀人才”“确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因材施教”等角度来立意。
【高分作文】
因材施教育英才
安徽一考生
孔子被奉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的言行值得后人效仿,更是因为他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孔子弟子三千,他强调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自身条件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是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才使得其弟子都有各自的建树。因此,我认为面对孩子的教育,应推崇因材施教。
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就应该严格要求,关注他的情绪波动、性情变化,引导个性思维,彰显其才华。而对普通学生,则需要及时鼓励,认真引导。作为教育者,既要为国家培养栋梁,也要为社会培养精英。
英国的伊顿公学名扬天下,数百年的教育中诞生了三十位英国首相以及数不胜数的各类大家,这样辉煌的成就与其秉承开放严格的教学理念不无关系。伊顿公学秉承开放的理念教育,支持甚至鼓励学生的言论自由。学生可随时发表异议,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就是因材施教吗?课本的内容是千篇一律的,但是我们的思想是各有差异的,支持提出异议正是发扬个性、培养个性的沃土。伊顿公学正是坚持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才使得学生们的思想不受约束,个性得以张扬,才使得学生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的人才,培养出“大家”。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蜚声文坛后,有人曾拿出他小学时期的成绩单,上面的成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门门优秀,而是有的还不及格。还有钱钟书先生,当年考清华时数学分数极差,然而这些瑕不掩瑜,挡不住他在文学方面的熠熠光辉。这也使我们看到了家庭、学校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如果仅因一门课程不理想,而扼杀了一位在另一个领域卓尔不群的人才,也许我们就会失去了一些文学家、数学家……
孩子的分数有高低,孩子的未来各不相同,故而教育的方式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引导、去关注。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作为教育者,必须要考虑其差异性。
唯有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该激励时激励,该惩罚时惩罚,教育之花才能真正绽放,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点评】
文章首段结合孔子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因材施教,这足以表现作者落笔的不凡。在论述过程中,以英国伊顿公学名扬天下的原因,及郭沫若虽然小学时有些科目不理想但终成一代大师的例子,中外结合,具有说服力。文章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高分作文】
教育,是一种态度
安徽一考生
进步了,就表扬,眉开眼笑送上“吻痕”;退步了,就批评,横眉冷对奉送“掌印”。迥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作为教育者,其做法的对与错令人思考其教育态度。一种好的教育态度,才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
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当某些学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应该深思原因所在。如果当头棒喝、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批评,或给予冷冷的、带有嘲讽的目光,就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导致他们遭受更深的挫折,影响其求学的心境。而叛逆的学生则会索性一条道走到黑,与老师产生对抗情绪,或许还会煽动不良同学一起逃课,闹得班级纪律一发不可收拾。
学生,无论是怎样的调皮顽劣,总是有弱点的,只要我们找到他们的薄弱之处,就容易攻破其心灵的防线,使其转变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优等生;或者,找到他们的长处,在恰当的时候让他们能发挥出来,令全班同学钦佩,他们在找回失去的自我的同时,学习的劲头自然就有了。
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人的性格迥异,我们要寻找机会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作为老师,不就是要找到能触动每个学生的心结,扬长避短地去教育学生吗?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态度决定着做事的结果。如果在一个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教育好学生的概率几乎等于零。因为,一个老师如果没有端正自己的心态,也就失去了获得教育成功的方法。
教育学生决不容许有任何的懈怠,特别是高中的学生,一个个都需要平等与尊严,容不得旁人的冷漠与讽刺。他们,有的虽然偶有差错,但依然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是有那么一些“斑点”而已,这些“斑点”只需老师给轻轻地拂去即可;横加干涉的方式,是永远不会使学生的生活充满阳光的。
教育态度的基点在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程式化的思维明朗化。老师只有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才能找到让学生得以转变的策略。态度决定着教育学生的方式,是决定学生能否成材的关键。老师只有端正教育学生的态度,让“掌印”与“吻痕”尽量少出现,才能使学生这块金子四处发光。
【点评】
文章紧扣“掌印”和“吻痕”,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出问题:当下该以怎样的态度来教育学生?文章结合身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只有正确的教育态度,才能让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高考作文试题的材料,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让考生“有话说”,更好地彰显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才情。在命题材料多元化的今天,只有贴近生活、接地气的材料,才是受命题人青睐的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