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超
一整个夏天,勇士队和杜兰特不时就要在新闻头条上走一遭。超高的曝光率对于商业上的影响的确是非常积极的事情,但同时也让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上个赛季的卫冕折戟,以及创纪录的战绩还能在休赛期钓到大鱼,让他们第一次成为了联盟的公敌。然而,那些犀利的批评和质疑虽然看起来锋芒毕现,但仍然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声音而已,可对于勇士队来说,这些声音反倒会成为他们更加坚韧的催化剂。
反击之声
2016年7月4日,可能是所有NBA球迷都不会忘记的日子,2007年榜眼秀,2014年联盟得分王和常规赛MVP双料得主,凯文·杜兰特宣布,他要把自己的天赋从俄克拉荷马雷霆带到金州勇士。自由球员市场开放以后,人员的流动本无可厚非,但在杜兰特身上,一举一动就都变得完全不同了。如果,他加盟的是其他球队,或许这只能是一项重磅交易,但他加盟的是勇士队,就是那支连续两年闯进总决赛,刚刚在西部决赛中鏖战七场击败杜兰特母队雷霆的那支勇士队。于是,这变成了一件触碰公众底线,甚至被宣扬成大逆不道的事件,讨伐之声、铺天盖地的批评,自此开始不绝于耳。
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声讨之声几乎没有停止过,无论是退役的,还是现役的球员,每隔几天就会有人跳出来对阿杜的转会决定指指点点。似乎,不说上几句就跟不上潮流,似乎,只有先指摘阿杜几句才能获得发言权。巴克利、雷吉·米勒、麦迪、利拉德、马基夫·莫里斯等等,要么指点江山,要么冷言酸语,杜兰特就像一个靶子,只要是“子弹”就一定是朝着他击发的。
而最盛行的普世认知是,杜兰特愚弄了俄克拉荷马这座城市,那里的人一直坚信KD最终会留下来,但却因为同时代夺冠的压力,杜兰特选择离开了这支处于伟大边缘且完全有资格和实力站在巅峰的球队。人们认为是这座城市给予了杜兰特一切,却忘记了杜兰特同样贡献了自己多年的巅峰表现。所谓指责的观点,也不过是本就不存在的商业联盟中的忠诚。
之后,在赛季行将开始之时,保罗·皮尔斯,这位职业生涯还剩最后一个赛季的传奇老将,也在接受电台采访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电台节目中,皮尔斯除了讲述一些要求的内容之外,还提到了今年7月4日他发的那条社交媒体更新,还说现在的球员不像“我那个时代的球员那样饥渴和有竞争性”这样的话。对于已经耳朵都起茧子的杜兰特来说,这些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于,由始至终他也没有回应过任何人的言论。倒是新队友,有勇士队“发言人”之称的德雷蒙德·格林忍不住站出来发了声。在丹佛市的下午训练结束后,格林驳斥了皮尔斯的表态。
“当有人离开苹果公司加盟谷歌公司的时候,不会有人抱怨。”格林对报纸记者说道,“难道他们之间不是竞争对手吗?没人会对苹果CEO离职转投谷歌发表言论。作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你就是一门生意的CEO,而你自己本身就是一桩生意。凯文·杜兰特是一个巨大的商业集团,而他自己就是这些生意的CEO。所以他选择将要为一支不同的团队工作,这个CEO决定离开他之前所在的地方动身去别的地方了。”
“但是在这个联盟里还有那么多愚昧的人不那么想,他们不认为这只是一个明智的商业选择。其实这样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然而到了篮球领域这就变成了一个麻烦。难道你为苹果公司工作就可以不充满竞争力了吗?你不想胜过谷歌了吗?所以不一样只是这件事发生在篮球圈里。这就是你每天的工作,你想做的只是对自己更好的事情。”
无可指摘
从转投勇士一直到现在,考虑到杜兰特所面临的压力,以及那些在他决定之后接踵而至的各方言词,KD的行为还是值得赞扬的,正如他所处位置上可预见的那些一样,他把很多事情都考虑得很周到,也很快就适应了湾区的生活。当和新的城市、新的球队融洽之后,杜兰特也决定不再沉默。当他在斯坦福谈及自己在勇士队的一些言论被断章取义并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之后,他第一次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快。“无论我说什么都会被曲解,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只会去说我的感受。”这是杜兰特的态度,可能也是他这个赛季将要采取的态度,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泰然自若。
当然,格林为阿杜说话还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这是队友之间应有的态度,一个应有的站队选择。要知道,在雷霆队时,杜兰特也这样做过,为了威斯布鲁克,他在媒体面前称库班是个白痴。这与关系、人品都无关,而是球队工作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归结为责任。每支球队都会有一个这样的人,成为球队的发言人,在队友被“围追堵截”时站出来发声为其解围。而勇士队里这个角色的扮演者就是格林。他是球队里的情绪型领袖,但这个角色在过去的两个赛季里成为了史蒂夫·科尔的左膀右臂,球员们也从中受益良多。如果某场比赛勇士队半场落后10分或者12分时,格林马上就会在更衣室里发言激励大家。
格林是一个会为球队毫不犹豫牺牲自己对外形象的球员,虽然有时候他的情绪会以一种不太恰当甚至是令人不快的方式显露出来,但这也是格林的个性。作为一个二轮秀,自从进入NBA联盟那一刻起,他一直都是这样。所以,即便他们的队友关系只建立了不到四个月,格林依然会挺身而出,因为这就是他的工作,他的职责,从心里,他也非常愿意把这件事做好。他希望那些对勇士新星有所指摘的人能够明白,这本就是一件无关对错的事,无论是那些终生无冠含恨退役的,还是未曾作出过相同决定的,包括那些曾在抱团中获益匪浅的。
格林的辩护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而对于杜兰特来说,这则是一种值得庆幸、欣慰、可以从中感受到温暖的维护,因为格林所说的今日之NBA的状况应该可以作为更多年轻的运动员掌控自身命运的范例。休赛期里并不是只有杜兰特身上发生了故事,开拓者队的后场双枪、灰熊队的康利还有奇才队的布拉德利·比尔都签下了大合同,其中单份合同的价格差不多就等于很多名人堂成员整个职业生涯赚到的钱了。球员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他们需要在自己未来的生涯中掌握话语权,这对他们自己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事情。虽然用感情留下球员的方式依然是球员交易之中的重要且常用的手段,但现在的生意是球员决定他们自己未来不可或缺以及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决定法则
格林用球员类比商业中CEO的方式或许在品牌化的程度上是正确的。不过,还有一个更为贴切的说法,可以将球员比喻成一家公司中拥有较高要求的核心研发人员。长久以来,这些值钱的研发人员就是从苹果到谷歌,再到微软,再从微软跑到FACEBOOK,有时候,他们还会“好马也吃回头草”,返回之前的公司,甚至这一切要比眼前看到的更为复杂,还要把竞业禁止条款和其他的一些条件考虑在内。
格林的论据合情合理:人事经理和猎头们只有通过残酷的竞争才能得到最好的市场人员和研发人员,对这些拥有专业技能且无法替代的人许诺更好的待遇,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这是挖掘人才时的必备条件,而球员显然也应该得到这样的待遇。
可是,当事情发生时的当事人换成球员时,这些显然都会被忽略,人们总会忘记,作为集体谈判协议框架下的一名自由球员,无论是谁只要有资格挑选雇主那么他就完全有权利选择他的下一个雇主。而球队要做的,是让自己心仪的“雇员”认同他们当下的优势。
当这些发生在俄克拉荷马时,这里的人没有按照章程办事,而是把所有的愤怒,全都瞄准了离开俄城这件事情上并宣泄给了杜兰特。然而,人们却没有对总经理普莱斯蒂发火,因为他巧妙地演绎了“杜兰特背叛”这个既定事实,也忽视了球队老板克莱·本内特,甚至还同情起了拉塞尔·威斯布鲁克,要知道,他甚至连雷霆队与杜兰特的面谈会议都没有参加。反倒是杜兰特,他已经做到了知情决策,至少他有过提前告知,只是再周全也只能是徒劳。
杜兰特会选择勇士队是个必然的事情,在他们之间的会面中,除了球队的几个高管之外,还有格林、库里、汤普森和伊戈达拉,球队管理层向杜兰特描绘了球队的愿景,而四名球员则向阿杜展示了球队文化。于是,杜兰特作出了那个众说纷纭的决定,然而,这个决定却是三方促成的。首先,这是阿杜的个人决定,选择转会到一个不熟悉但令人激动的环境当中;第二,这是个充满竞争的决定,显然金州勇士夺冠的可能性以及他们的诚意都要高于俄克拉荷马雷霆;第三,这还关乎于职业化,毕竟一个崭新且潜力无穷的市场正在等候被开拓。
当然,或许杜兰特本可以对那些一直鼓励和热爱他那么多年的雷霆球迷们告别得更有风度一些,但这不是一个拿得起随便就能再放得下的决定,再加上还很少有舆论为他辩护,他所遇到的都是一连串下意识的冷嘲热讽,而多数人也都属于毫不知情的吃瓜群众,看热闹,并且习惯性地从众,却殊不知正在推波助澜。
起始作用
格林的话是一个开始,这些话会让勇士队变成一个更加团结且强悍的球队。科尔是一位想要球员时刻保持快乐状态的主帅,而球队老板也以塑造了一个坦诚交流的团队氛围而感到自豪。随着勇士队持续地与杜兰特建立球队化学反应,这些小插曲会愈加巩固球队长期的团结。想像一下,没有比赛和训练时,球员们依然用即时通讯软件群聊的场面,与其说这是个团队,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大家庭。
新赛季其实很多事情已经可以预见,比如勇士队会赢下很多比赛。虽然皮尔斯对这支球队的批评有些无端,但这只会是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球队在新赛季里败于勇士脚下,类似的指责会在越来越多的对手更衣室里演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是勇士队必须要预见到的情况。虽然在这两三个月里已经听到了足够多的类似于这样的言论,可赛季才刚刚开始,在赛季结束之前,在他们如愿救赎之前,这些只会愈加猛烈,只有尘埃落定才能风平浪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还会有其他的勇士队球员站出来为自己的队友说话,包括杜兰特在内的任何一名勇士队球员,反正格林已经开了头了。
上个赛季,格林在总决赛第五场比赛被禁赛葬送了勇士队两连冠的最好机会,不过,在球队失利于总决赛之后,格林却在现在重申了他在球队中的地位——作为球队最好的捍卫者,无论场上还是场下。格林是那种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说别人不愿意说的话的人。而这些,在眼前的情况下,恰恰是杜兰特,乃至整个勇士队所需要听到、享受到的。
这对于勇士队来说是一个习惯了的开始,对于联盟来说,这则是一个意味着改变传统观念的开始。有些时候,表面上受到伤害的并不一定是弱势群体,而看似遵从内心的也未必就满盘全赢。更何况,世间又何来公论呢?
个人的选择,无论对错,都要面临感情的绑架,商业上的左右,还有公众舆论的摧残,这是一场战争,一个关于选择权利的战争,起始于湾区,带着温度,就这样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