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效民
2013年,第67届联大将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旨在倡导人人享有清洁、舒适及卫生的如厕环境,提高全人类的健康水平。我国自秦汉始重视厕所建设,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拉开“厕所革命”序幕。如今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厕所文明也成为了一个国家提升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下面文章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具有特色的厕所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拓宽思路,开阔视野,为我们国家厕所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
厕所名称演化史
在英语中,“上厕所”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是“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即“响应自然的呼唤”。世界上不但有厕所日(每年11月19日),还有专门的世界厕所组织(WTO,注意与世界贸易组织的简写是相同的),可见上厕所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
厕所最早的英文名字是WC,后来人们普遍用源于法语的toilet代替了WC,原因在于法语“香水”一词(eaudutoilet)和toilet有关,给人以更加舒适和高雅的感觉。日本厕所的汉字名称是“化粧室”,有化妆室、更衣间的意思,日本宾馆里的马桶还配有坐垫加温以及温水自动冲洗的设施,如厕越来越是一种享受了。在台湾,一些饭店里的男厕叫观瀑台,女厕叫听雨轩,简直都有点儿诗情画意了。
厕所文明的兴起
最近几年,国内对厕所文明行为的宣传突然多了起来,走进各地的男厕所几乎每个小便池的上方墙壁都有各种各样的文明宣传。有好言相劝的——“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有直言不讳的——“扫射、乱射,不如瞄准再射”,还有讽刺挖苦的——“尿不进是因为你软,滴外面是因为你短”。除了宣传用语,有的还配有风景图片以及诗词佳句,另外经常还有“亮角落”设计公司的小笑话、小漫画——字和画都比较小,不由得吸引男士们在方便时不断“向前进”,真可谓用心良苦。有时小便池一边的整个一面墙都红红绿绿的,简直成为厕所一景。
笔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厕所里也见到过一些文明宣传的呼吁,但只是偶尔会在洗手池的上方有一句话:“出于对下一位如厕者的礼貌请保持马桶和水池的清洁”,有的还要求洗完手后把洗手池上面的水迹抹干净,可见要求比我们高多了,但其宣传绝不是我们这般的铺天盖地。
心理研究人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男士在小便时,如果小便池里有个小黑点一类的东西,男士们大都会基于本能主动向其“射击”直至冲进下水道为止。利用这一习惯,一些男厕特意在小便池的中间设计一个黑色的小昆虫之类的装置,从而吸引男士们在方便时向“靶心”瞄准,小便液溅到外面的情况也就因而大大下降了。韩国也专门针对女性如厕声音尴尬的问题专门在女厕所的各个位置安装了播放背景音乐的设施。只要人一进去就会有悦耳柔美的音乐响起,一直伴随人出来为止。这样女厕所的用水量就大大降下来了。
法国巴黎有一个街区遍布酒吧和小饭馆,是夜生活十分丰富热闹的标志性地方,但一直存在着一个让管理者头疼不已的问题:经常有人图省事在夜里趁黑暗对着墙根撒尿。到了白天太阳一出来,不仅气味熏人,而且墙上斑斑尿渍也十分不雅。起初,管理者也通过到处贴告示、警告罚款等措施来制止,但效果始终不佳。后来,想出一个办法,把经常有尿渍的墙根做成波浪形,再有人图方便时,尿液会反弹到其裤子上,渐渐地该地区这种随处撒尿的行为就消失了。
小处不得随便
国民党元老、也是大书法家的于右任先生曾因看到办公大院里有人随地便溺,特意写了一幅字“不得随处小便”让副官贴出去,可是后者不但没有贴出去,反而花钱装裱后挂在自己的居室里,大家看了还肃然起敬,原来于右任的六字书法被调整为“小处不得随便”。西方甚至有一种说法,上完厕所后能否保持厕所的清洁如初是衡量绅士和淑女的一个重要标志,看来的确是要“小处不得随便”。
日本的公厕也曾经很脏,日本游客也曾在外国被人鄙视,但由于持续努力地提高了全民意识,树立了国民都拥有“厕所不是肮脏污秽的场所,而是一个干净舒适的地方”的现代卫生意识,结果不仅公厕保持了清洁,而且大量注重细节、体恤人性的有关厕所方面的精细化、自动化产品不断涌现,比如仅仅马桶圈就会有自动播放音乐(还有一个好听的汉语名称“音姬”)、自动加温保温、自动喷出温水洗涤以及随后吹出热风等多种功能,使得上厕所成为高科技的文明体验和具有人文关怀的惬意享受了。这是一个公共教育、个人素养、社会公德、科技创新之间互动共赢的过程,也顺理成章地使得日本成为今天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干净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