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问题解题规律归纳

2016-12-23 09:28华雪莹
青苹果·高一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还原剂氧化剂化合价

华雪莹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类型。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规律并能熟练运用,是学好这一知识点的关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梳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够熟记并能正确运用。

一、守恒律

1.电子得失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相等(或者说化合价升高总数与化合价降低总数相等)。

应用1 计算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多少。

例1 KI与KIO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单质碘,问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碘元素与被还原的碘元素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解析 K→化合价升高1价,被氧化;KO→化合价降低5价,被还原。要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KI与KIO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5∶1,则被氧化的碘元素与被还原的碘元素的质量之比也为5∶1。

应用2 确定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中元素的价态。

例2 在含有0.078 mol FeCl溶液中,通入0.009 mol Cl,再加入含有0.01 mol XO的酸性溶液,溶液中的Fe恰好全部被氧化,并使XO还原为X离子,求n的值。

解析 Fe→Fe,1 mol FeCl失去1 mol电子;Cl→Cl,1 mol Cl得到2 mol 电子;O→X,1 mol XO得到2(6-n)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规律,FeCl失去的电子数等于氧化剂Cl和XO得到的电子总数,即0.078×1=0.009×2+0.01×2(6-n),解得n=3。

应用3 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例3 配平方程式: P+ CuSO+ HO→ CuP+ HPO+ HSO。该反应中160 g CuSO可氧化P的质量是 。

解析 该反应中氧化还原关系较为复杂,既有CuSO与P的氧化还原反应,又有P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Cu,P元素化合价降低3价;SO→P,Cu元素化合价降低1价;→HO,P元素化合价升高5价。生成1 mol CuP共得到6 mol电子,生成1 mol HPO失去5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规律,CuP与HPO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5∶6,即CuP的系数为5,HPO的系数为6;然后通过观察法写出其他各物质的系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11P+15CuSO+24HO=5CuP+6HPO+15HSO。

因为CuSO与被CuSO氧化的P之间仍符合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所以CuSO与被CuSO氧化的P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n(CuSO) == 1 mol,可氧化的P的质量= mol×31 g·mol=6.2 g。

2.电荷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相等。

3.原子守恒 氧化还原反应与一般的反应一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应用 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求某一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数之比,或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子数之比,或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分子数之比。

二、物质转换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可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

应用 用于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三、性质表现律(价态律)

1.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如F、O、Fe、H、CO、KO、HO、O等。

2.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X(卤素离子)、H、H等。

3.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以一种性质为主,一般遇强氧化剂表现还原性,遇强还原剂表现氧化性。例如:2FeCl+Cl=2FeCl;FeCl+Zn=ZnCl + Fe。Fe、SO、H等以还原性为主,Cl、CO、NO等以氧化性为主。

4.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各种价态的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如HCl中H处于最高价态+1价,遇金属等还原剂时可表现氧化性;其中的Cl处于最低价态-1价,遇到KMnO、MnO、KClO、Ca(ClO)等强氧化剂时表现还原性。

应用 判断元素或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有无。

四、价态转化规律

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同时,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根据这一规律,歧化反应中反应物价态应介于两产物价态之间,而归中反应中产物价态应介于两反应物价态之间。

应用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高低。

1.邻位转化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进行。

(1)元素处于最低(或最高)价态,遇一般氧化剂(或还原剂)时转变至相邻价态。例如:

2H+O=2↓+2HO

2Cl+Cu=2Cl+CuCl

(2)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遇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被氧化(或被还原)至相邻的高价态(或低价态)。例如:

O+Cl+2HO=HO+2HCl

O+2HS=3↓+2HO

(3)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可发生歧化反应,且一般发生邻位转化(即歧化律)。例如:

+HO=H+HO

3+6NaOH=2Na+NaO+3HO

3O+HO=2HO+O

2.跳位转化律

(1)元素处于较低(或较高)价态时,遇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发生跳位转化。例如:

+6HNO(浓)=HO+6NO↑+2HO

2KO+16HCl=2KCl+2Cl+5Cl↑+8HO

(2)当加剧反应条件(如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强酸性、增大反应物的量等)时,可发生跳位转化。例如:

3+6NaOH=5Na+NaO+3HO

4H+5O=4O+6HO

H+8HNO(浓,足量)=HO+8NO↑+4HO

例4 G、W、X、Y、Z均为含氯的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方程式未配平且氯元素一定有价态变化)。

①G W+NaCl

②W+HO X+H

③Y+NaOH G+W+HO

④Z+NaOH W+X+HO

请判断G、W、X、Y、Z中氯元素化合价的高低。

解析 反应①中G→NaCl,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则氯元素的化合价G

3.互不交叉和换位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之间发生反应(不考虑其他元素之间的反应,下同)时,产物的价态必介于两反应物的价态之间,且其变化是不交叉的。

(1)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间不相互转化。例如:C与CO、CO与CO、Fe与Fe、Fe与Fe,或S与HS、S与SO、SO与HSO等均不反应(因此可用浓HSO干燥SO)。

(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生成中间价态的物质,且只靠拢不交叉。也就是说,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同一中间价态,也可能不为同一价态,但一定介于氧化剂与还原剂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之间(即归中律)。例如:

H+HO(浓)=↓+O↑+2HO

KO+6H=K+3↑+3HO

应用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物质的变化以及预测反应的产物,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及转移电子数。

例5 (1)在反应KClO+6HCl=KCl+3Cl↑+3HO中,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转移电子数为 。

(2)在反应HS+HSO(浓)=S↓+SO↑+2HO中,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转移电子数为 。

解析 (1)由于K中Cl元素价态与H相同,则KCl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不换位)。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Cl,该反应为归中反应,转移电子数为5。

(2)与O中S元素化合价恰介于H和HO之间,根据互不交叉规律,只有S为氧化产物、SO为还原产物时,价态变化才不交叉,转移电子数为2。

五、性质强弱律(性质递变律)

1.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为“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弱还原剂”,即对于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来说,氧化剂一定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还原剂一定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也就是说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还原剂、还原产物。例如:在反应2Fe+Cl=2Fe+2Cl中,氧化性Cl大于Fe,还原性Fe大于Cl。

应用1 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例6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并说明原因。

(1)Fe+Cu=Fe+Cu

(2)2Fe+Cu=2Fe+Cu

解析 (1)因为氧化性Fe

(2)因为氧化性Fe>Cu,还原性Cu>Fe,该反应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能够发生。

应用2 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例7 已知反应:

(1)I+SO+2HO=HSO+2HI

(2)2FeCl+Cl=2FeCl

(3)2FeCl+2HI=2FeCl+I+2HCl

试判断I、SO、Cl、FeCl四种物质氧化能力的强弱。

解析 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由反应(1)可得出:I>HSO>SO;由反应(2)可得出:Cl>FeCl;由反应(3)可得出:FeCl>I。综上所述可知四种物质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为Cl>FeCl>I>SO。

当然也有例外。例如:2NaCl+2HO=2NaOH+Cl↑+H↑(氧化性Cl大于HO,还原性H大于NaCl。这是由反应条件电解所决定的);Na+KCl(熔融)=NaCl+K↑(还原性K大于Na,这是因为K的沸点758 ℃比Na的沸点883 ℃低,生成的K为蒸气而脱离反应体系,使反应能有效地向右进行)。

2.在相同条件下,总是氧化性或还原性最强的微粒优先发生反应。例如:向含有Br和I的溶液中滴加氯水,则I将优先被氧化;向含有Cu和Ag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则Ag将优先被还原。

应用 判断混合溶液中离子发生反应的顺序。

例8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FeBr溶液中通入少量Cl ,通入过量Cl 。

(2)FeI溶液中通入少量Cl ,通入过量Cl 。

解析 因Fe、Br、I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当通入过量Cl时,Fe、Br、I都可被Cl所氧化,此时两溶液中反应相似,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2Fe+4Br+3Cl=2Fe+2Br+6Cl

2Fe+4I+3Cl=2Fe+2I+6Cl

当通入少量Cl时,由于还原性I>Fe>Br,FeBr溶液中只有Fe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2Fe+Cl=2Fe+2Cl

FeI溶液中只有I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2I+Cl=I+2Cl

3.一般来说,同一元素的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如氧化性:Fe>Fe;价态越低,其还原性越强,如还原性:HS>S>SO。不过也有例外,氧化性HO>HO,原因是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初生态”的氧原子。

4.一般来说,酸性越强、浓度越大、温度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例如:KMnO在酸性溶液中氧化性最强、中环境次之、碱环境中最弱;浓盐酸具有还原性,而稀盐酸没有;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而稀硫酸没有;温度越高,碳的还原性越强等。

应用 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选择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

六、反应先后律(难易律)

一般来说,在同一反应环境中,浓度相同或相近的氧化剂遇到若干种还原剂时,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同理,在同一反应环境中,浓度相同或相近的还原剂遇到若干种氧化剂时,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例如:还原性I>Fe,将Cl通入FeI溶液中,先发生反应Cl+2I=2Cl+I,后发生反应Cl+2Fe=2Fe+2Cl;还原性Fe>Br,将Cl通入FeBr溶液中,先发生反应Cl+2Fe=2Fe+2Cl,后发生反应Cl+2Br=2Cl+Br。

应用 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

七、反应方向律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按照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与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反应,生成氧化较弱的物质和还原性较弱的物质的方向进行。也有例外,如还原性Fe>H,但FeO+4H 3Fe+4HO(g),原因在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生成的水蒸气被排出可使平衡不断向右移动。类似的有还原性Si大于C,但2C+SiO=Si+2CO↑

应用 用于预测反应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还原剂氧化剂化合价
常用氧化剂及还原剂在印染中的应用进展
“氧化剂与还原剂”知识解读
熟悉优先原理 迅速准确解题
化合价归零法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活用元素负化合价巧妙解题简捷快速
守恒法
剖析化合价的规律及应用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