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耶律楚材祠

2016-12-23 08:10查云昆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耶律楚材中都成吉思汗

查云昆

怀着对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称为“治天下匠”的耶律楚材公无比敬慕之情,我在友人的陪同下专程到颐和园拜谒耶律楚材祠堂。

祠堂位于颐和园东门、仁寿殿南侧、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以北,系颐和园独特的景点。我们往复辗转,费了好多周折方觅到偏安一隅的祠堂。正欲举步入祠堂,忽被“游人止步”的警示牌所阻,遂探首翘望,只见三四个民工在祠堂里忙得热火朝天。询问之,方悉祠堂修葺,谢绝游人观赏。千里之外赴京,本想趁这千载难逢之机到楚材公墓前顶膜礼拜,没承想前世修行太浅,无缘在咫尺间与楚材公心灵对话。友见我失望至极,连连宽慰于我。

1190年7月24日,楚材公呱呱坠地,时任金国尚书右丞的耶律履感慨地对人说:“吾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遂以《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而取名楚材。古人一直把“少年丧父”视为人生三大悲苦事之首,楚材公三岁丧父,家道没落,其母杨氏即严又慈,呕心沥血,含辛茹苦,时常用“悬梁刺股”典故激励楚材公,精心呵护、培育楚材公。楚材公在其母殷殷教导下,17岁就成了名闻遐迩的博学才子,他博览群书,积下满腹的治国经纶,又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学,“下笔为文,若宿楮者”,从而成长为一代“治国巨才”。

熟知元史的人都知道,元政权初期因时代的局限性,攻城略地后总会变各族居住的城郭和村庄为水草肥美的大草原,一旦破城后就将参加抵抗的各族人民驱赶到郊外,除工匠外一个不留,全部杀死。所幸中国诞生了楚材公这样一个伟人。成吉思汗率军破中都后觅到楚材公,见他“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喜不自胜,便亲切用蒙古语直呼其为“吾图撤合里”(汉译为“长胡子”),但楚材公对成吉思汗的称谓不稀罕,对正在屠杀手无寸铁的中都百姓的行为极为愤慨,弃性命于不顾,诘问成吉思汗:“压迫蒙古、残害蒙古者,金国的皇帝与官吏尔,与中都百姓何干?”成吉思汗为楚材公的大义凛然所折服,随即停止了对中都百姓的屠戮,并对窝阔台兄弟四人说:“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楚材公辅佐成吉思汗后发现,“所在长吏皆有自专生杀权,百姓稍有忤意,则刀锯随之,至有全家被戮,襁褓不遗者”,立请成吉思汗“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其行为“善莫大焉”。可以说,楚材公是中原各族人民的大救星,所以后人给了楚材公至高无上的赞誉:“中国人能得以不死,实在要感谢一位叫耶律楚材的,而不是什么观音如来之类的。”这就是我敬重楚材公,并不远千里祭谒祠堂的原因所在。

综观史册,青史留名的将相何其多,“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张居正,“功高震主,祸萌参乘”,死后被其徒弟朱翊钧秋后算账,跟西汉名相霍光一样走了“兔死狗烹”的不归路。可楚材公不同,他投奔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麾下之后,直至窝阔台汗逝世三十余年,楚材公力导践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之路,政绩卓著,李微赞其“公之功业著见于天下炳如日星”,而现实中知楚材公的有几人,识楚材公的更是少之又少,如若自己不曾亲耳所闻后人的无知,还真体会不到“古人的苦难在后人心中总是非常的淡漠,可对经历者来说,却是日积月累寸寸血泪的承受”这句话的深意。

楚材公死后,士大夫竞相涕泣凭吊,燕京百姓皆停市致哀。遍观历朝历代名相,诸葛亮死后“仅有成都桑八百株”而流芳百世,如楚材公清廉者又有几人,我想,在楚材公后仅有被康熙皇帝誉为“古今廉吏天下第一”的于成龙能与之媲美。于成龙死后“唯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楚材公与其有惊人的相似,死后“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元亡后,朱明王朝视元遗老楚材公墓为眼中钉、肉中刺,“毁祠堂,铲坟墓,捣供器、砸石人”,使楚材公逃脱不了“修得千年身、难保百年坟”的际运。想到惨无人道的那幕,我为朱明王朝的暴虐行径所不齿,也仿佛看到英魂不散的楚材公立于云端,长髯飘飞,悲愤填膺。我想,那一刻的楚材公脑海里浮起一种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那种感觉像是在一口口地吞噬他的心、他的骨骼、他的血管,乃至于全身,他无可奈何地瞅着肆无忌惮打砸碑记和撬挖坟墓的那一张张丑恶的面孔。不难想象,楚材公在那场无情的灾难中孤独无助。面对朱明王朝的残暴行为,血与泪的交流致使立于云端的楚材公双手拘挛,握着的全是虚空,那时那刻,即使满天的雨水都落在头上,即使整个海洋都倾倒在他身上,对于绝望的楚材公来说,已经是一块浸满了水的海绵了。

然而,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也是最优秀的见证人。开明的乾隆皇帝建造清漪园时摈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成见,并没有把楚材公的墓地从昆明湖畔清走,而是在楚材公原墓地恢复,“表遗墟而存故迹”,在楚材公墓冢建祠堂,供塑像,题御诗,树墓碑,褒彰楚材公的功绩以资后人瞻仰。

离京回滇的当天晚上,我久久难于入睡,辗转反侧之余,随手抄起床头清朝大学士张英的《聪训斋语》乱翻了起来。当读到张英“日则步屧(xiè,意为“木屐”)于空潭碧涧、长松茂竹之侧;夕则掩关读苏(苏轼)、陆(陆游)诗。以二鼓为度,烧烛焚香煮茶,延两君子于坐,与之相对,如见其容貌须眉然”句时“心有戚戚焉”,楚材公美髯宏声的英姿一下子在脑海中浮现。我突然想到了松,满身的皱纹刻着岁月的痕迹,并伸出强劲的臂膀,把青山搂在怀里,从不嫌弃脚下的土地,也不埋怨自己的位置;我突然想到了火柴,生来不是为了点火,也不是为了冒烟,一个脑袋一个躯干,猛然消失在一瞬间,虽说活得很短暂,但生命之光长留心间;我突然想到了落叶,当人们从秋风中捡起交给燃烧的炉膛,让人在红红的火苗里读懂了一个献身的故事。

楚材公是松,是火柴,是落叶,他一生呕心沥血,为整个中华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责任编辑:蒋建伟

猜你喜欢
耶律楚材中都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
“不识抬举”的耶律楚材
“不识抬举”的耶律楚材
学生党网游超廉价攒机
趣味数独
趣味数独
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诸问题之探讨
耶律楚材的“不识抬举”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