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速林
【摘要】随着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课程改革以来,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决定了课堂的效果,参与度越高,课堂效果越好,参与度不够,课堂教学效果就很差.同时,教学中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教师,那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消极被动地参加课堂活动,这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更糟糕的是学生无心学习,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从该问题的产生缘由、纠正该问题的必要性及该采取哪些措施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主动参与;原因剖析;背景分析;途径探析;兴趣;方法
主动参与学习,意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一定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自觉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产生原因
(一)原因剖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参与课堂活动,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类:
1.学生不愿主动参与学习.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懂事,让他们自己学学不到什么,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扶在手里,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思想.
2.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学习.新教材对于学生的起点要求较高,很多内容都是以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大部分学生的底子并不是很好,出现了学生想参与但不知道怎样参与的情况.
(二)背景分析
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有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快乐、健康、主动地发展.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
2.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类.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意义、效率和效果.而面对同样的“学习量”,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质量高,精神面貌也好.故而,我们认为“减负”就其实质而言,涵盖着两个层面:一是减轻学生知识学习特别是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负,如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等;二是减缓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抑,解放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变消极、被动地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途径探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
(一)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
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采用小组学习模式,加强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这是课堂教学不变的主题.这样就应当重视座位的编排方式在教学环境优化中的作用,重视课桌椅、教学工具、设备等教学设施对优化教学环境的影响.合理设计和编排课堂座位,对整个教学环境的创设有重大的意义.比如我们采用842模式,让学生师徒结对,便于师生、生生之间多方位、多角度地交流,使得课堂气氛宽松,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学成效明显.同时,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班级的学生合理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小组之间的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
(三)建立课堂评价机制,给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激励,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成就感喜悦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尽管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组织不好,其结果仍然是优等生活跃,中等生参与机会少,个别后进生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同时,采用加分奖励机制,师徒竞赛机制,小组长轮换制、小组发言代表轮换制等教学制度,鼓励后进生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和机会,各尽其力,各显所长.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的潜力,不断战胜自己,不断改变自己,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