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词内容浅论

2016-12-23 17:16徐文杰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2期
关键词:写实

摘 要:郑板桥有“诗书画”三绝,除此之外,他的词也是自成一家,甚至不亚于其他三绝。他在《词钞·自序》中写道:“燮词不足存录,兰亭楼夫子谓燮词好于诗,且付梓人”。不足存录,显然是词人自谦,毕竟他的乡试房师楼兰亭先生慧眼识高才,认为“燮词好于诗”,这一评价是中肯恰切的。

关键词:板桥词;写实;咏史抒怀;写景恋情

作者简介:徐文杰(1992-),女,山东淄博人,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诗词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1

板桥作词甚多,但因其“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再三更改”。因此,留在《郑板桥集》中的词作虽少但却都是精品。板桥词以不多的篇幅描绘出他的所想、所见、所感,这些词作按题材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歌咏百姓之勤苦,揭露社会之黑暗”的写实之作

板桥一生处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之下,但当时的盛世只是封建王朝掩人耳目的一个幌子,许多人们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板桥作为下层小吏,穿破了粉饰太平的记载,与劳动人民有着直接的接触,所以他了解底层百姓的痛楚。所谓“文以载道”,“诗言志”,词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自然也可以反应各种社会现实,板桥便以词为工具将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把社会最黑暗最丑陋的一面展现出来,而这些人又以普通劳苦大众居多。如其《浣溪沙·老兵》,作者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了一位为国家流过血立过功的老兵,却因年老体衰,既不能打仗又无家可归,只好在军中帮人做些杂活混时度日的悲惨境遇。连为保卫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士兵都如此凄惨,更不用说普通人了。《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则写了农民的劳苦。

(二)“慨古今之兴亡,叹人生之淹忽”的咏史之作

板桥的咏史怀古之词也表达了其爱国忧民之心。从历朝旧事出发,写下诸多咏史怀古之作,警醒封建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勿要步前人后尘。《念奴娇·弘光》一词,对弘光的荒淫误国作了直接揭露:指斥弘光沉溺于“金莲玉树”、“只解征歌选色”,欢宴达旦,任用“犬豕包巾帻”的马士英、阮大成,把大半江山丢了都不思悔改。《念奴娇·孝陵》进一步指出,连这半壁江山,也岌岌可危,如那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倾覆。以极大的愤慨揭露和抨击了末代皇帝的昏庸误国。结句“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以僧道之无欲更加反衬出封建帝王的贪心。

(三)“叹老嗟卑、直摅血性”的抒怀之作

板桥虽然天性聪敏、才情横溢,但其生性狂放、落拓不羁,导致后来为官期间虽然勤政爱民、政绩斐然,却一生仕途不顺,只当了十几年的小吏,最后还因为民请赈而得罪长官被罢免。对于板桥这种传统的儒生来说这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他一直幻想着通过“学而优则仕”来平步青云,以自己的才华为百姓、为国家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后功成身退。这就导致他的词中经常出现一些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是他一生仕途不得志的写照。如《贺新郎·赠陈周京》,表面上看似是为陈周京鸣不平,实则是在写自己的生平遭遇,“勉强去,装聋哑”巧妙的用无可奈何的语调表现出了自己对这个黑暗社会的失望之情。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板桥已是无能为力,于是发出了“多少雄心退”的悲号。既然无法施展抱负,那就只能隐居江湖“独善其身”了。

(四)“描摹琐细民情,描绘山光水色”的写景咏物之作

板桥一生有“诗书画”三绝,可见其才情之高,他把许多词都写成美丽的风景画,让人读来如身临其境:“流水远天波似乳,断烟飞上斜阳去”,“鸦噪暮云城堞古,月痕淡入黄昏雾”等等。这些词句宛若一幅幅江南风景画,色彩清雅,意境深远,让人心神向往。

当然,写景咏物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抒怀。感叹时光飞逝、功业未成时写到“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浪晴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进入官场亲身体会到官场的腐败和仕途的黑暗之后,发出感慨“十年盖破黄绸被,尽历遍官滋味”,在经历了“妆傀儡”的滋味后,“多少雄心退”,亦不愿“空日费,官仓米”,萌生了隐居乡村的念头。此时词人所向往的不过是“茅屋数间犹好在,秋水外,夕阳边”,最难能可贵的是词人能看破官场,抽身而退,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诚挚坦率、真切动人”的恋情之作

恋情词是板桥词的另一内容,这类词有的写自己的爱情经历,有的写自己与歌妓的交往之作,虽说是情词,但却婉而不艳,着重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与“花间词”有几分相似,表现了词人真挚、善良的性情。《贺新郎·赠王一姐》、《踏莎行·无题》、《虞美人·无题》是对少年时代的恋人王一姐的回忆与追述,两人从小青梅竹马,相恋却不能在一起,从而发出“藕丝不断连心苦”的痛苦悲鸣。

总之,在历朝历代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下,在明清追求个性解放的性灵文学的熏陶下,郑板桥利用词作为工具,以沉着痛快的词风和白描的手法,表现了生活在“盛世”之下的人们的辛酸和凄楚,同时也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在词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而清词也必定会为郑板桥留下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卞孝萱: 郑板桥全集[M].山东:齐鲁书社,1985.

[2]郑燮: 郑板桥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郑燮: 郑板桥诗词文选[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写实
浅析舞台美术的写实与写意之美
河西走廊岩画图像流变及特征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刺客聂隐娘》中独特的动作美学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神探亨特张》——揭开了城市的“华美之袍”
湘西傩面具的艺术探究
关于作品《手艺人》的解析报告
浅议《背影》
当代戏剧创作的现代与传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