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P系统供应商成本管理研究

2016-12-23 13:16王贺
商业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管理控制

王贺

[摘要]随着IT技术在现代企业中的普及和应用,ERP作为先进的现代管理工具已受到广泛应用。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优化企业资源,实现精细管理。作为供应链的源头-供应商成本在现代企业运营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利用ERP系统对供应商成本进行管理控制,通过分析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及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理论性基础支持。这对企业降低成本,实现利益共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供应商成本管理;ERP;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企业积极的寻求新方式、新方法控制企业的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方法,协调企业资本运营方式。ERP体系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企业的管理变革。ERP系统的广泛应用对解决成本管理问题,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ERP系统,对供应商成本进行研究,是试图用更科学的手段,更简明的流程实现成本目标控制。运用供应链体系统,联合企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等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在各个环节上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运用先进技术一ERP系统对企业供应链体系进行管理,对各节点实时、准确控制,并广泛推广ERP系统的营运,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从源头一供应商处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确保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产品功能、质量、理解方面的一致性,这样有利于供应链体系运营的流畅性,有利于整体目标成本的实现。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认识更趋于统一。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管理和操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件。现在ERP已经成为国外企业商业管理的利器,并且ERP作为一种先进管理理念,已经通过ERP软件得以实现,并在实践过程中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紧密结合,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全面解决方案,即ERP系统。

二、基于ERP系统的供应商成本管理理论

(一)ERP系统理论

1.ERP的概念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需求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美国一家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公司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或称企业资源规划,简称ERP这个概念。

2.ERP体系的形成

ERP系统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MRP、闭环MRP、MRPH、ERP。物料需求计划阶段一开环MRP,虽然能很好解决订货时间及订货数量的问题,但是没有考虑到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能力的约束条件,不能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系一闭环MRP阶段,加入了生产能力作业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使其依据计划一执行一评估与反馈一计划一执行”的运行模式,形成一个统一的闭环系统,有利于生产管理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及需求。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一MRPII阶段,人们将各子系统包括采购、制造、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通过一个规范的数据库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资源的整体效应。但MRPH仅局限于对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管理。ERP阶段,系统为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不仅优化了传统制造、财务、销售功能,还增设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并进一步扩大应用试用范围,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ERP系统的出现为企业取得了更大经济效益。

(二)供应商成本管理研究

1.供应商成本管理的概念

从制造企业的成本结构来看,企业产品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供应商。因此,要控制本单位产品成本,眼光仅仅停留在本企业内部控制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从供应链的源头去降低成本,这需要对供应商交易物品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

供应商成本管理,通俗地讲,就是站在制造企业的角度对相关的供应商交易物品进行成本管理。由于供应商企业都是独立,所以供应商成本管理要求企业与关键供应商要建立长远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协同管理,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盟体战略目标。

2.供应商成本结构分析

供应商成本主要分为:可变成本,随着产量或服务内容变化而变化的,可以是直接成本(劳力、材料)或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如管理人员工资、厂房租金等;半变动成本(混合成本)是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的结合产物,如公用事业费、维护费、电话费等;其他成本等。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考虑供应商的生命周期成本、机会成本等。

3.各成本管理方法

(1)基于经验的成本管理方法。这是一种最为基础的和较低级别的成本管理方法,管理者借助过去的经验、方法来现实对管理对象的控制,以达到避免或减少浪费的目的。但基于经验的成本管理方法带有严重的个人色彩且思考较为片面,不能顾忌到整体成本的控制,所以仅能在特定条件下使用。(2)基于历史数据的成本控制方法。这是一种根据历史成本,取其平均值或最低值作为当前阶段或下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标准。这种方法的一个假设的前提是,物价通常是在保持相对稳定中不断走低的。当物价出现周期性上升或降价超过企业预期时,如果企业反应机制不够灵活会使企业遭受损失。(3)基于预算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这是一种根据企业现有资金、产值或其他有效信息为未来一年生产经营做出预算的一种方法。人们普遍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预算值仅是一种参考值,企业未来会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改变以适应当年企业运营情况。(4)基于标杆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这是一种以别的企业、自身企业过去的绩效或企业的某个部门、某个人创造的某项纪录为标准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的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的能动性,但一定要制定合适的标准来进行管理控制。

(三)ERP中成本管理

1.ERP中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ERP成本管理是按照管理会计的原理,对企业进行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典型的ERP成本管理涉及以下内容:

(1)成本中心会计。成本中心是企业内的最小职责单位,是每一笔费用的具体接收者。有关数据实时或定时的传输到产品成本模块及获利分析模块中,以便进行下一步处理。(2)订单和项目会计。有利于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全面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对订单和项目进行监控,同时利用现有数据对未来订单和项目计划做出预期。(3)产品成本核算。ERP系统成本计算方法是滚加法,从产品结构的最低层次开始累积。成本的发生与生产的制造过程是同步的,做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2.ERP中成本管理的原则

ERP系统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强调实现标准成本的预先确定,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的分析,以成本中心为主题的责任成本管理等功能。事实上,ERP成本管理的原则就是根据管理会计的原则制定。包括如下:

(1)可控性原则:指责任实体仅能对在职权范围内能控制的经济活动负责,即责任者只能对其可控的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其权力和责任必须紧密结合,保持相同。(2)灵活性原则:一方面是取得用于生成管理会计信息的资料来源渠道具有多样性,另一方面是指对资料的管理方法具有灵活性。(3)责权效利相结合原则:为确保责任目标实施,一定要在各责任中心分工负责范围内给予一定的管理权限,于此同时,为了确保调动各责任层次的主动性及工作的积极性,也要经常对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成绩进行审核,并对工作成果进行评价,确保每个责任中心的经济利益和他的贡献大小相结合,根据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奖励责任者。(4)可理解性原则:指所采集的管理会计信息必须是准确、简单、易懂,便于各类使用者而不是特定使用者掌握和利用的信息。(5)可操作性原则:管理会计采取的各种方法与技术应该尽量便于理解和操作,能被大多数管理会计人员掌握。(6)例外管理原则:首先企业主管人员应该负责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涉及全局性的重要问题,其次要将次要的工作或不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完全放手让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7)及时性原则:决策依据的信息与决策的执行应可以尽快满足经营管理对决策的需求。(8)整体性原则:责任中心的划分与考核,要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9)一致性原则:包含三个内容:一是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与各责任中心利益要保持相同:二是决策与控制的程序及方法必须保持前后相同,以便于决策的制定及执行:三是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考核评价业绩的标准要前后相同。(10)可验证性原则: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决策依据的信息自身要能够被检验:二是制定的决策在执行中能够被检验。

三、基于ERP系统的ABC供应商成本管理方法研究

(一)基于ERP系统标准成本管理

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全称应为ABC分类库存控制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分析法、ABC分析法、分类管理法、物资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巴雷特分析法,平常我们也称之为“80对20”规则。ABC分析法是指将库存物资按照重要程度分为特别重要库存(A类物资),一般重要物资(B类物资)和不重要物资(C类物资)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类型的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的方法嗍。

1.标准成本法的优点

(1)标准成本法充分考虑了在有效作业条件下的人、材、物及可分摊的各项费用,且协同销售、生产、计划、采购、会计、车间等部门共同商定,具有科学依据,且简便易行。(2)标准成本法在核算各项费用时均按标准成本计价,仅需核算产品的数量就很容易得到其销售成本,极大减少了会计核算及会计清查工作。(3)不管在采购环节还是在生产环节,如果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出现价格差异,均可对比分析各部门人员的责任,是一种业绩考核工具。

2.标准成本法的缺点

(1)标准成本法主要使用来核算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是狭义的成本管理。而在当今市场环境下,直接成本所占的比重降低,间接费用比重上升。此成本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2)标准成本法仅反应自身的客观要求,没有与外界相比较,不符合买方市场的需求。(3)标准成本法的制定过程需要技术测定的帮助,而会计工作和技术测定相结合比较困难。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维护标准成本体系的成本较高,这也是绝大多数企业不选择标准成本法的原因。

(二)基于ERP系统目标成本管理

1.目标成本管理法的优点

(1)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企业产品生产,是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有利于企业利用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围绕实现目标成本的核心整合企业资源,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降低经营风险。(3)在目标成本模式下,供应链内部的相关企业、相关部门、相关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目标成本以便有效地避免成本浪费和调动企业人员积极性。具有全程成本管理,全员成本管理的特点。

2.目标成本管理法的缺点

(1)目标的合理性:各部门对目标成本的分解没有明确标准;影响目标因素多。(2)经济奖惩的合理性:一般成本考核与企业员工收入挂钩,虽对实现目标起积极作用,但成本指标压力容易引起员工的厌倦及紧张情绪,会使员工丧失创新精神和主人翁意识。

(三)基于ERP系统作业成本管理

1.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有利于促进成本的精确划分,提高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可同时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服务。

2.作业成本法的缺点

(1)实施的准确性不高。(2)仅从自身情况来进行成本管理,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规划。(3)实施成本高,成本归集困难。

四、基于ERP系统对供应商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完整的企业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体系

对价值链的成本进行管理是企业未来竞争的关键。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不再局限于节约成本,而是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上,利用对价值链的管控,获得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基于对上节供应商成本的比较,笔者提出对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系统按先外部、再内部的顺序进行管理。根据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三方面因素,及时调整我方成本管理模式,将有利的外部因素为我所用,实现内外部合作的双赢。对企业内部的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作业成本、责任成本进行考核,从整体上优化企业价值链管理体系。

(二)完善企业信息支持系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得到成熟的发展,使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成为可能。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争取更大的企业效益,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支持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将产品的订货、设计、制造、销售以及企业各职能部门工作统一进行调控,以便及时、灵活的做出内部调整。ERP系统为供应链及价值链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进一步扩大应用试用范围,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今后,企业仍需不断完善企业信息支持系统,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以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益。

(三)从供应链源头控制成本

源头控制的思想即对产品设计及产品采购阶段进行控制,由于企业结构的不同或许产品的设计及产品采购在企业整个生产周期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但是它具有乘数效应”。如果企业在供应链源头一供应商处不能对成本有效的进行控制,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将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供应商可能由于生产故障或运输延迟而耽误交货,导致企业库存中断。类似的问题需要我们前期对供应商进行严格挑选,并推行知识共享机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双赢。

五、结论

基于ERP系统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是经济发展衍生而来的最具效率、最具科学性的管理方式。基于之前研究的成果,本文创新提出以下几点:一是供应商成本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在供应链的源头对供应商成本进行管理。二是ERP系统的TS-ABC供应商成本管理方法。讨论了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及作业成本法,分析这三种成本管理方法的优缺点,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理论性基础支持。三是创新性的提出了供应商成本管理的保障机制,强调与供应商建立联盟,共担分险贡献利润的优越性。因此,管理方式方法的每次创新、每次进步都有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管理控制
地铁车辆段场安全行车组织与施工管理控制分析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企业货币资金管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