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飞艳,张 鹏,杨菁菁,李晗郡,雒红玉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科,四川绵阳621000)
信息化建设对输血质量安全的优化与探讨
曾飞艳,张 鹏,杨菁菁,李晗郡,雒红玉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科,四川绵阳621000)
目的探讨输血科信息化管理建设前后对输血科质量管理的优化效果。方法比较本院输血科进行信息化建设前后,输血环节质量以及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结果通过比较,使用信息化管理后输血不合格率低于使用信息化管理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科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来,大大的优化了输血流程,减少了输血过程中出现的纰漏,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时间。
输血科;信息化管理;输血质量
在临床各科抢救或治疗危急重病人时,同种输血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抢救方法。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血液的替代品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目前临床输注的血液来源仍然依靠人类自身的捐献,所以临床由于输血错误导致患者生命安全的报道时有发生,保证患者输血及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本院输血科进行信息化管理前后优缺点及输血安全性、合理性做如下分析报道: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4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输血科信息化管理系统,此系统包含:血液信息(出入库信息)、用血申请、配血实验、发血登记、血液统计、计费管理等功能。
1.2 方法比较
1.2.1 信息化建设前⑴我科采用人手工登记血液出入库,繁琐且不规范,常用血液品种四种类型分别登记,时有错登,漏登的情况;⑵临床开具的用血申请单纰漏百出,时有不完整甚至错误填写,如:基本信息填写不完整,医生书写潦草,难以分辨等;⑶用血管理不规范、用血不合理时有发生,如:使用信息化建设前输血科无法掌握患者病情及血红蛋白的基本情况,有些医生申请的所谓“人情血”“安慰血”等不合理用血,输血科无法掌控;⑷输血记录单使用word文档打印,格式无法固定,时有错打、漏打的情况发生,且用血信息无法长期保存;⑸用血统计采用人工统计,具体到科室、用血人次、用血种类、用血量,既麻烦又费时。
1.2.2 信息化建设后⑴出入库采用条码自动扫入,包括:血液来源、血液编号、血液种类、血液血型、血液有效期、血液血量等,分类明确,一目了然,且近过期血液用不同颜色分别标示,清晰而醒目;⑵临床用血申请单格式固定,患者信息连接医院HIS系统,计算机打印,一目了然,在无辨认不清的情况,用血申请单填写不合格的情况大大降低;⑶用血管理方面,输血科连接医院HIS、LIS系统,可以直接查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其各项检验报告,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对于危急重患者可以争取输血抢救的时间,对于输注“安慰血”、“人情血”的病例,可以适当调控,联系医生建议少输或者不输;⑷输血记录单统一固定格式,不在有错打、漏打的情况发生,且可以长期保存,方便查取。输血管理系统与检验LIS系统连接,病人血型对号入座,大大降低了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誊写错误,降低了输血风险;⑸统计方面,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统计到每一天、每一人的具体用血情况,方便、快捷、合理。
1.3 观察指标通过输血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使用前后两组数据分析比较,观察我院输血安全与合理情况。
1.4 评价标准
1.4.1 用血安全评价自输血科使用信息化建设以来,无差错、无事故出现,无出入库缺陷,无过期、报废血产生,输血记录单格式正确,病人信息无漏写、错写等现象,输血不良反应大大降低。
1.4.2 输血合理性评价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LIS、HIS系统连接后,我科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对一些可输可不输的病例及时联系医生,建议合理用血,而对于危急重病例第一时间保证用血,为抢救病人生命节约时间,且大大提高了输血合理性,避免血液的浪费。
1.5 统计学处理本文分析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 17系统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当两组数据间P<0.05时认为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现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中两同一时段于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全部患者做对比。其中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为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前我科的输血情况,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为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我科的输血情况,见表1、表2。
通过表1、表2比较,输血科使用信息化管理前后输血不合格率P=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8>0.05两组统计标本无明显差异,因为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很大关联,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合理用血的减少一定会使输血不良反应率相对减少。输血科使用信息化建设后血液出入库采用条码自动扫入,分类明确,一目了然,再无过期、报废血产生。临床用血申请单及输血记录单格式固定,不合格情况大大降低,且可以长期保存,方便查取。输血信息软件连接医院HIS、LIS系统,患者信息计算机打印,在无辨认不清,错打、漏打的情况发生,病人血型对号入座,大大降低了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誊写错误,降低了输血风险;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输血科管理和日常工作中起到了积极、方便、快捷的作用,既规范了输血科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求优化了输血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监控了整个输血过程,保证了病人安全用血,做到了成分输血,节约输血,合理输血,安全输血。
表1 输血不合格率的比较
表2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1]舒象武,李碧娟.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2):183-185.
[2]许重阳,刘鸿齐,张昊,尹雪如,王科.医院管理与医院信息化关系探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22(3):31-33.
[3]胡丽华.检验与临床诊断输血分册[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1-23.
[4]朱永明,励修楣.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2):961-962.
[5]刘芳琳,钟金清,余晓薇.LIS在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上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2):156.
[6]施清蓉,刘秀玲,刘伟.探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合理、安全输血中的作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586-587.
[7]孟群.我国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2,3(12):24-31.
[8]钱榕,熊丽红,方昌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血站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4):402.
[9]刘志君.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录入错误与改进[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715-717.
[10]周晔,刘银,殷海波,等.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9):928-930.
R457.1
A
1674-1129(2016)06-0815-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6.044
2016-06-17;
201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