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莲花山地区找矿前景浅析

2016-12-23 02:58:10张继爱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江西九江332000
低碳世界 2016年33期
关键词:蛋白石角砾萤石

张继爱,陈 伟(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江西九江332000)

江西省莲花山地区找矿前景浅析

张继爱,陈 伟(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江西九江332000)

由于矿体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呈脉状充填于潘村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浅变质岩系北接触断裂带中。本文以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为基础,通过对矿体变化以及构造形态特征等综合性资料,对矿区找矿前景进行了大致分析。【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前景;萤石矿;莲花山

1 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扬子台拗江南台隆东段,高台山穹断束东端之北翼。属幕阜山-莲花山锡多金属高岭土带的九岭钨、钼、锡、铜、金多金属萤石高岭土成矿亚带[1]见图1。

图1

区域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浅变质岩系广泛出露。构造主要由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浅变质岩地层构成的北东向复式背斜、同斜紧密及倒转线型褶皱,北东向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区内晋宁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较强,晋宁期以中酸性海底爆发为主,燕山期则以陆壳重熔型花岗岩为特征。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广泛出露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浅变质岩系,为区域内基底地层,厚度达万余米,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和南东,倾角50~70°,构成莲花山复式背斜[2]。岩性主要有绿泥绢云板岩、板岩、粉砂质板岩、变凝灰质粉砂岩,砂岩等。第四系沉积松散堆积层呈零星分布。

2.2 构造

断裂构造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发育在潘村岩体南北两侧接触带附近,走向NE,倾向SE,倾角45~88°主要有三条:

F1断裂:发育于大岭头岩体北西侧接触带上,使出露的岩体与变质岩呈断层接触,总体走向北东50~55°,倾向南东,倾角75~84°,走向延伸超出图外,宽几米至十余米不等,断裂带内构造角砾岩及充填型石英脉发育。萤石矿液沿断裂充填,角砾成分以花岗岩、变质岩为主,脉石英、萤石矿、蛋白石等次之,泥质胶结为主。构造角砾岩略具片理化,见有断层镜面,压扭特征明显,具多次活动特征。该断裂控制着下关山坞矿体,矿体在下关山坞附近走向上与断裂在平面上呈小角度斜交。矿体产状走向45~50°。

F2断裂:经潘村往北东至北斗岭西侧通过,向南西延伸至九流以南,长度不清,破碎带宽几米至十余米不等。断裂总体走向北东55°,倾向东南、局部倾向北西或直立,倾角55~88°之间,总体78°左右。断裂北东端有向北偏转之势。断裂带内构造角砾岩及充填型石英脉(或蛋白石)发育,萤石矿液沿断裂充填。角砾成分以花岗岩、变质岩为主,脉石英、萤石矿、蛋白石等次之,以泥质胶结为主。构造角砾岩略具片理化,见有断层镜面,压扭特征明显,具多次活动特征。

F3断裂:发育于潘村岩体南缘接触带.总体走向北东50~ 60°,倾向北西,局部地段倾向南东。倾角较陡,60~90°,断裂中见有脉状萤石矿化。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比较强烈,主要为晋宁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晋宁期为一套中酸性海底爆发-碎屑沉积岩组合,在中元古界双桥山地层中呈夹层产出,岩性为变沉凝灰岩、变凝灰质碎屑岩、凝灰质板岩等。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较强,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其与萤石成矿关系密切。

2.4 围岩蚀变

主要为绿泥石化、高岭土化,近石英脉旁侧常见云英岩化。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3.1.1 潘村矿体

根据原有的资料潘村萤石矿体(已开采)分布于潘村东、西两侧,沿潘村岩体北接触断裂带充填;矿体为连续性较好且较规则的脉状,分布于-6线至+8线之间,沿走向出露长1400余米,出露标高+370线至+490m,一般都在+400m以上。倾向延深62~225m,控制标高+256线至+490m。矿体形态简单,呈单脉状产出,未见横向断裂错切矿体,完整性较好。矿体总体走向北东55°,倾向南东局部倾向北西或直立,倾角55~88°,平均78°。矿体由-7线往8线逐渐变薄,乃至尖灭。矿体厚度变化在0.70~10.70m之间,平均厚 2.09m,厚度变化系数63.58%,矿体厚度变化属中等。矿体萤石品位变化在30.10~ 90.13%,平均品位为65.40%,品位变化系数为20.66%,品位变化属均匀型。

西采区矿段特征:矿体仍然沿潘村岩体北接触断裂带充填,矿体连续性较好,且较规则的脉状,分布于新-2线至新-7线(原-1线往南西235°+30m,即为新-2线位置),在210m标高位置沿走向工程控制长度500m,标高在280~12m之间。矿体形态简单,呈单脉状产出,偶有分叉,未见横向断裂错切矿体,完整性较好。矿体总体走向北东55°,但倾向变化较大,多呈直立状,局部反转1~2°,总体倾向南东,倾角88°。在ZKD-603钻孔中,在12m标高的位置仍有2.08m的矿体厚度。本次核实西采区矿段最大厚度为3.9m,最小为1m,平均2.03m,厚度变化系数为44.508%,矿体的厚度变化属较好,矿体萤石品位变化在20.20~93.70%之间,平均品位为58.98%,品位变化系数为23.592%,品位变化属均匀型。

东采区矿段特征:矿体下部也是沿潘村岩体北接触断裂带充填,矿体连续性较好,且较规则的脉状,分布于4线至8线,在工程控制范围内矿体向下延深变薄至尖灭。顶板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底板为构造角砾岩,角砾岩由花岗质角砾为主,少量为板岩,其中花岗质角砾高岭土化蚀变强。走向上至8线变薄尖灭。矿体形态简单,呈单脉状产出,矿体完整性较好,总体走向北东55°,但倾角变化较小,一般为75°。最大厚度为6.68m,最小厚度为1.05m,平均厚度2.79m,厚度变化系数为80.627%,属一般型。矿体萤石品位变化在17.74~ 95.40%之间,平均为67.34%,品位变化系数为16.548%,品位变化属均匀型。

3.1.2 下关山坞矿段

下关山坞矿区萤石矿体产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浅变质岩系与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之间的断裂接触带内,呈脉状产出。受F1断裂破碎带控制,根据江西省地矿局九一二大队提供的本矿区下关山坞矿段(体)萤石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资料,矿体。

总体倾向南东145°,倾角75~84°,平均为78°。矿体顶板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底板为双桥山群上亚群浅变质岩系,绿泥绢云板岩、千枚状炭质板岩。

矿体总体形态简单,为连续性较好且较规则的脉状,呈单脉状产出,未见横向断裂错切矿体,完整性较好。分布于南西5~6线之间,走向出露和控制长度320m,出露标高+152~+ 192m,倾向延伸50~70m,地表矿体水平厚度0.5~2.20m,算术平均厚度为1.17m,厚度变化系数为38.36%,矿体形态属于简单类型。有用组份分布均匀,品位变化在31.50~93.80%之间,品位变化系数为18.04%,品位变属均匀型。

3.2 矿石质量

3.2.1 矿石矿物成份

矿石的矿物成分较简单,以萤石为主,蛋白石、石英、粘土矿物次之,少量玉髓、铁锰质及变质岩和花岗岩角砾。

萤石:呈浅绿色、灰白-乳白色、浅棕红色、浅紫-紫色,以色浅为特点。据镜下观察,晶形呈粒状,成矿分早期和晚期。早期自形程度较高,粒度较小,为0.1~0.2mm;晚期呈不规则粒状,粒径0.5~2mm,多数为lmm。大颗粒的萤石包含有石英,沿破碎裂隙及节理有热液石英充填。

石英:乳白色,自形-他形粒状。赋存于萤石粒间或沿裂隙充填,粒径0.2~0.5mm,少数被包含在粗粒萤石中,粒径0.02mm。蛋白石:灰白色,由玉髓和石英的细小集合体组成,常呈条带状,局部为角砾状,少量沿萤石裂纹充填。粘土矿物:为花岗岩角砾风化之产物。玉髓:呈扇状和放射状,赋存于萤石粒间。铁锰质:黑色,呈团包状或薄膜状,沿矿石裂隙充填。

3.2.2 矿石结构构造

矿区矿石结构较为简单,以他形-自形晶粒结构为特征,包含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次之。

(1)他形-自形晶粒结构:萤石、石英、玉髓等矿物呈他形-自形晶粒产出。

(2)包含结构:主要由萤石、石英构成,细小颗粒(粒径0.2~0.5mm)的自形萤石与他形粒状石英包裹在萤石大颗粒或充填于萤石裂隙中。

(3)交代残余结构:交代残余的碳酸盐矿物呈星点、不规则状残留于萤石中。

矿区矿石构造较为复杂,主要有块状、条带状、角砾状构造,次为环带状、梳状构造。

(1)块状构造:萤石矿充填于开放性断裂、裂隙中,构成大脉状工业矿体,矿物集合体为不规则状,无定向性分布,致密无空洞,矿物颗粒粒径相差不大,主要由萤石、石英、蛋白石组成。

(2)条带状构造:由萤石条带与蛋白石条带呈规律性交替组成,萤石矿物条带呈细脉状产出,与蛋白石细脉组成平行细脉群充填于断裂、裂隙中。

(3)角砾状构造:为萤石矿体经后期断裂活动影响及萤石矿液充填交代构造角砾岩,包裹交代了围岩角砾,形成了角砾状矿石。

(4)环带状构造:萤石矿物围绕围岩角砾周边生长,形成环带状,构成不同色调的萤石与蛋白石带状呈相间同心园状分布。

(5)梳状构造:萤石矿物沿张性裂隙壁垂直生长,形成沿单轴成长的梳状构造。

3.3 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按矿物组合与结构构造特征划分矿物自然组合与矿石结构构造二种类型。

3.3.1 矿物自然组合类型

依据矿区矿石的矿物自然组合类型可分为,石英-萤石型、玉髓石英-萤石型和蛋白石-萤石型三类矿石类型。

(1)石英-萤石型:矿石由萤石及少量石英组成。

(2)玉髓石英-萤石型:矿石主要由萤石,其次为石英及少量玉髓组成。

(3)蛋白石-萤石型:由萤石和蛋白石组成,一般构成为条带状矿石。

3.3.2 矿石结构构造类型

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划分为块状矿石,条带状矿石、角砾状矿石。不同的结构构造类型的矿石,其在空间的赋存部位无一定的规律。沿走向和倾向上,块状、条带状及角砾状矿石间往往呈现突变接触。

4 找矿前景浅析

区域NE向断裂往北东至北斗岭西侧通过,向南西延伸至九流以南,控矿构造延长大于20km[3],破碎带宽几米至十余米不等,区域断裂控制着矿床定位,旁测派生的NE向次级构造控制矿体产出。

据钻探资料,以及对潘村东、西两个采区矿段矿体的特征分析:矿体走向55°延伸1400m,倾向南东,倾角为75~88°,向下延深至+232~+12m标高,平均品位为61.67%,平均厚度为2.14m。潘村西南部的矿段矿体形态走向上稳定,倾向上向下延深,在ZKD-603钻孔中至12m标高位置仍有2.08m的矿体厚度,萤石矿体具有变厚、变富的趋势。结束了以往资料中-4线至-6线矿体走向延深与倾向延深矿体变薄、尖灭的看法。因此,建议今后一要加强对矿山西区-7号勘探线以西潘村萤石矿体及-60m标高的资源储量勘查工作,并对莲花山矿区下关山坞矿段(体)深部作进一步勘查。有望扩大中型以上的矿床。

致谢:

以上资料主要来源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各位同仁在莲花山矿区所做的核实工作。在撰文中得到了孙国庆高级工程师、黄晋显高级工程师的热忱帮助和指导,笔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因笔者水平有限,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王 昆,李勤林,黄志忠,等.江西省矿产地质说明书(第一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55~56.

[2]江西省鄱阳县莲花山萤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内部资料),2014:19~20.

[3]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下册).712~713.

P618.41

A

2095-2066(2016)33-0109-03

2016-11-12

张继爱(196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工作。

猜你喜欢
蛋白石角砾萤石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准层状岩溶角砾岩特征及其成因*
古地理学报(2022年4期)2022-08-09 11:57:36
宝藏(2021年6期)2021-07-20 06:12:24
蛋白石矿物学特征的研究综述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矿产勘查(2020年7期)2020-12-25 02:43:30
内蒙古林东普通球粒陨石的角砾特征
天津蓟县晚元古代冰碛岩的发现
沉积学报(2019年6期)2020-01-18 06:56:00
“石上飞虹”2017庆国庆·迎盛会雨花蛋白石展
宝藏(2017年11期)2017-03-24 11:33:01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角砾岩及含角砾砂岩分类、特征及成因
地质与勘探(2016年6期)2017-01-03 08:03:15
红山文化萤石质鱼形饰的鉴别和探讨
一种紫色蛋白石的宝石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