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关注生活走出习作困境

2016-12-23 09:07
湖南教育 2016年35期
关键词:慧心排骨午餐

有效关注生活走出习作困境

龙韦宏

一、关注生活:从“有意义”到“有意思”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按叶老所说,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应该有取之不竭的写作材料。然而,孩子们写作文,最苦恼的就是:“写什么呀,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呢!”

孩子们之所以觉得“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一方面是观察与感受能力的局限,另一方面是被“有意义”害的。中国文人向来推崇微言大义,课文的学习,“优秀作文选”的示范,老师的谆谆教诲,让学生不知不觉戴上了个紧箍咒:写进作文里的事儿要有意义!可是,儿童的生活,玩耍、游戏是主旋律,哪能有那么多有意义?其实,这世上的事,有意思的远比有意义的多,小学生对有意思的事也绝对更感兴趣,就算是那些烦恼、愤怒的事,也比有意义的事令其印象深刻。所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首先要摘掉“有意义”这个紧箍咒,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观察、记录生活——就算是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只要写得有意思,也可以算作文。比如这篇习作:

不幸的午餐

桃源县实验学校四年级117班罗梓烨“啊,我亲爱的美味,你终于来了!”饥肠辘辘的我接过外婆送来的午餐迫不及待地打开盖子。

“亲爱的外婆,Iloveyou!这是我最爱的排骨!”我一边大叫一边把排骨塞进嘴里。

“排骨?”正在看《马小跳》的詹帅把书一扔,直奔排骨,“真香,给我一块吧。”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的手已经毫不客气地伸进了饭盒。

“喂,帅哥,注意点形象。你的爪子可没洗呢。”我没好气地提醒他。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为排骨不要形象。”他把排骨嚼得咔咔响,模糊地嘟囔着。

哎,遇到这样的人我只剩无可奈何了。

“什么好东东?我也要。”洗碗回来的邓少邦猛扑过来。

我忙捂住饭盒:“你不是刚吃饭吗?这可是我的午——餐。”

“学校那饭菜能好吃吗?我都吃了一个星期的食堂了,可怜可怜我吧。”能说会道的邓少邦又开始发挥他的特长,“再说,你又不是那种小气鬼。”

谁叫我有一颗菩萨心外加爱戴高帽子呢,我只好乖乖递上排骨投降。

“有好吃的怎么能少得了我?”好吃的唐晴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在走廊那头我就闻到了非同寻常的香味。”哎,没办法,谁叫她有比狗还灵的鼻子呢。还没来得及阻拦,我可怜的排骨已成了她口中的美食。

“罗梓烨,你外婆做的菜比我妈妈做的好吃一千倍。”邓少邦继续拍马屁。另两位不住地点头。

看着碗里所剩无几的排骨,我瞪了他们一眼:“你们倒是很好地解释了一个成语。”

“哪个?”三个人异口同声。

“如狼似虎。”

三人毫无反应,仍狼吞虎咽。

哎,不幸的午餐啊!

午餐被同学瓜分了,有意义吗?看不出。可小作者把这个过程写得多有意思!几个小馋猫跃然纸上。不刻意强调“有意义”,生活才能真正成为小学生丰盈的习作源泉。

二、关注生活:从“练慧眼”到“育慧心”

怎么关注生活?当然得睁大眼睛去观察。于是,我们热衷于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比如“五觉法”,强调多感官参与;“整体部分法”“移步换景法”,强调观察有顺序——这没错。拥有一双慧眼是关注生活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慧心。慧眼只能用来“观察”,有慧心才能有所“发现”。

我们常说:“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获取习作题材,说到底,靠的是“发现”,不是“观察”。心灵麻木、思维迟钝的人,即使眼睛好,耳朵灵,不一定善于“发现”,因为他们眼中的生活是苍白、乏味的;海伦·凯勒两眼失明,两耳失聪,却成为了著名作家,书写出了一片光明。海伦·凯勒写作靠的是什么?靠她那颗敏感的心。

所以,要让学生有效关注生活,别仅仅传授观察大法,请培育孩子的慧心吧:引导他们用智慧去点燃,用书籍去浸润,用情感去浇灌。让他们带上这颗慧心关注生活,他们才会发现更多的细节,才会产生与众不同的感受,才会生发联想与想象,才会投入最真挚的情感。这样,他们的表达才会如此灵动:

秘密

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五(5)班万奕含

妈妈说我捡来的/我笑了笑/我不想说出一个秘密/——怕妈妈伤心

我知道/爸爸姓万/哥哥姓万/我也姓万/只有妈妈姓姜

谁是捡来的/不说你也明白/嘘!我会把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中

多么童真的发现,多么有爱的一幕,正像叶老所说的,“活泼泼”的,带着童心,带着灵气,带着温度。

三、关注生活:从“小天地”到“大视野”

关注生活,要从关注自己,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开始。但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间穿行,生活经历相当有限。所以才会有孩子同一个素材执著地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六年级,才会有那么多不约而同的“捡票子”“让位子”“背孩子”……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跳出乏味生活的“小天地”,很多老师想方设法地搞活动作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立竿见影——孩子们兴趣浓,人人都有话可写,而且便于老师细致指导。但弊端也不容忽视:一是大家“一二一,齐步走”,走的都是“套路”,难以彰显个性,造成孩子习作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二是这种人为制造的“生活”,给孩子强烈的情感体验,习惯了这种强刺激,容易让他们对生活中那些平凡的小事视而不见。

要让学生关注生活时拥有“大视野”,窃以为最好的方法还是引导他们主动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多角度全方位体验生活。除了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可以引导他们亲近自然,与动植物为友,和山川做伴;也可以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关注媒体,关注新闻,关注热点事件,每天利用几分钟分享自己发现的“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引导他们沐浴书香,在作家记录的缤纷世界中行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润泽心灵。

四、关注生活:从“勤发现”到“勤动笔”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盈了习作的源头活水,文章真的就“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吗?这句话对作家来说应该是成立的,但对小学生来说可能未必。体验和发现生活是一种输入,要把摄取的众多生活信息转化为文字输出,对小学生来说绝非易事。生活中那些零散的、跳跃的、立体的信息,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筛选、加工、逻辑组合才能形成别人能理解的文字表达,只有经常练笔,不断重复“摄取——叠印——筛选——组合——表达”的过程,习惯成自然,这种转化才会比较流畅。

再者,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有些发现可遇不可求,有些感受仅反映当时的心境,有些灵感稍纵即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在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时尤其适用。唐朝诗人李贺带着“锦囊”随时记录见闻感受,虽然只活了27岁,却留下了230多首好诗;蒲松龄在大路边摆歇脚摊,不收钱财,只求路人讲个奇闻异事,写出了不朽的作品《聊斋志异》;乌克兰作家肖洛姆·阿莱汉姆小时候流着眼泪辑录后母责骂他的污言咒语,后来,他作品中不少咒骂和尖酸刻薄的话,都是从这“后母的词汇”里查出来的。

强调孩子勤动笔,引导他们坚持写日记、周记或制作资料卡片,用笔把生活中的发现及时写下来。这样坚持的结果一定会是奇迹。

(作者单位:桃源县教研室)

猜你喜欢
慧心排骨午餐
机智套话
井下午餐
可乐排骨制作秘籍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午餐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排骨焖面好味道 香气四溢味独特
排骨炖鸡香喷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