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生成精彩课堂

2016-12-23 05:52
湖南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周长立体直径

精彩生成精彩课堂

丁碧华

案例:教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先说说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虽然还没有学习圆的知识,可说对了,教师同样表示赞成,并准备就此拿出长方体让学生比较它与长方形的不同,从而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可没想到,一个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球也是平面图形。”是否马上就否定他的观点,将学生拉回到预设的教学过程中来,还是听听这个学生的想法?教师选择了后者。“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球是圆的呀!”原来他认为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也应该是平面图形。教师决定放弃预设,从圆与球入手教学立体图形,于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球是圆形吗?”没想到许多学生表示赞成。“那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吧。”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他们达成了共识,对平面与立体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趁机顺水推舟,通过圆与球这两个图形的学习揭示了立体图形的概念。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预想之外的生成资源随时都会产生。因此,教师应利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善于捕捉,放大有效生成。生成是突发的,有时不经意就错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认真倾听,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等资源,进行正确的辨识和处理,使之变成课堂的宝贵资源。

教“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时,教师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忽然听到一个“调皮鬼”在嘀咕:“这样想太麻烦了,把每只兔子都砍去两只脚、每只鸡都砍去一只脚不就得了。”教师马上捕捉到这一生成,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即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教师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师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

随机应变,用好动态生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课堂上我们应运筹帷幄,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教学,也要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善于发现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并激活这些资源,让其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圆的周长时,学生讨论了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径不同的圆片。“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呢?请分组测量圆片,填好实验报告单。”这时,居然有学生小声说:“我知道,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我知道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学生的小声议论使教师精心预设的教学环节落空了。教师灵机一动,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请知道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同学举一下手。”全班竟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从书上看来的。”“那么大家知道书上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不知道。”这时教师及时肯定:“大家说的结论是正确的,你们能提前预习,非常好!你们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几个方案来验证结论?”“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教师趁机让学生分组进行验证,并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验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逐步概括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互相探讨,不断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最终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中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作者单位:怀化市鹤城区跃进路小学)

猜你喜欢
周长立体直径
各显神通测直径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念个立体咒
山水(直径40cm)
爱虚张声势的水
立体登陆
巧算周长
预爆破法处理大直径嵌岩桩桩底倾斜岩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