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荒原下的美学救赎

2016-12-22 19:45金娟
科学与财富 2016年18期
关键词:爱伦人性美学

摘要:在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人群中的人》中,他以写实主义白描的手法细致地描述了穿梭于伦敦大街小巷的人群,表现了现代工业化文明笼罩之下人性被扭曲和异化之后所衍生出的精神空虚、孤独、焦虑的精神状态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Ellen Poe 1809——1849)是闪耀于19世纪文学天宇中的一颗凄凉的孤星,作为一名在时代“铁笼”下被囚禁的心灵捕手,他以天才般的华美之笔缔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恐怖、孤独、焦虑和虚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价值被废黜,尊严被践踏,个体迷失并消融于群体之中。在坡的小说《人群中的人》中,透过表层的孤独与焦虑,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笔下的人物对于自我以及生命意义的追寻与超越,以及作者对虚无的反抗,对虚灵的向往。该小说中,坡以写实主义的笔调对工业化、现代化和都市化进程中人类的这一生存状态做了客观而又细致的描绘,揭示了生活在大都市环境下的人类的精神困顿和人性被异化、扭曲的可悲事实。

一不、《人群中的人》中的孤独

“孤独是不幸的起源” ----一语道破故事的真相。在故事中,“我”因好奇而追随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目睹“他”和“他们”是如何逃避孤独的。故事里的神秘老人和人群无名无姓无职业,他们所展示的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孤独,他每日每夜的追逐人群,沦陷在孤独的漩涡中。“他们红着脸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比比划划,仿佛他们在摩肩擦背的人流中感到寂寞” 1(奎恩442)。老人生活在无望的孤独之中, “谨慎、吝啬、贪婪、沉着、怨恨、凶残、得意、 快乐、过分的恐惧——极度的绝望”。“爱伦?坡在一百多年前就敏锐地察觉到现代社会的弊病,睿智地预见到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困境,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人的启示者2故事中的人们试图在拥挤的人潮中寻得一丝归宿感,以求得短暂地解除孤独的缠累,以及些许的精神慰藉。然而,在孤独的轮回中,他们没有任何交流,每个人渴望人群,却拒绝被了解,孤独注定无法消解。

二、《人群中的人》中孤独的根源

在精神学研究层面,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个体,若与世隔绝、孤立无援,那么他的人生必然会变成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牢笼,自由被废黜,心灵被捆绑,痛苦不堪。如若无法逃离,“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与他人,外部世界相沟通”3,就会使人丧失理智,陷入疯狂和绝望。小说中挥之不去的孤独感,既是人性中特有的,也有着坡鲜明的个人特征和时代特征,因为,它不仅源自于作者的命运,也植根于当时的社会,它是特定环境下人特有的生存状态。

坡短短的一生命运孤苦,爱极度缺失,不仅家庭生活不幸,他赖以谋生的文学事业也是一路坎坷。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理念不容于当时的美国文坛,例如爱默生就毫不客气地称坡是 “打油诗人”。坡深切孤独体验的一个重要根源,那就是他自己悲剧式的生命历程。

此外,坡小说伟大之处不在于单单抒发了作者个人的孤独体验,而是表达了对人类孤独的普遍关注,这其中自然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孤独,作为人性中特有的原始情感之一,它在工业社会之后的美国社会更为突出。一方面,那个洋溢着牧歌情怀的时代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工业的兴起,人们逐渐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孤独感加剧。

三、孤独的美学价值

尽管孤独意识是人性中固有的痛苦体验,但是在文学创作中它却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文字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孤寂的生活,写作也是作者个人压抑情感的释放与自我拯救的方式之一。作者独特的孤独体验,是他生命经验中的一部分,这不仅可以极大的促进相关的艺术创作,也使得作品本身更有张力,同时,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深层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回应。

孤独是通过挫折与不幸达到的一种精神境遇, 是一种自我的反省、超越和自主自身的意识。正如研究者所言,“只有像他(坡)这样自幼就具有文学天才的诗人、作家,才具有最高级、最纯洁的灵魂”5。为了超越这个冷酷、封闭、和孤寂的现实社会, 他把“孤独”作为创作的基调和主题。

坡小说中孤独意识的美学意义还在于,它前瞻性地把握并揭露了时代人普遍而强烈的孤独的精神状态,找到了与读者的共鸣,顺应了读者的阅读渴求。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读如“人群中的老人”由于冷酷的社会现实所造成的孤独,读者都在坡心灵式的恐怖小说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也正是坡的小说一直被广泛阅读并奉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孤独被上升到现代美学的审美范畴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人类整体的孤独意识以及读者消解孤独的渴望, 在孤独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同作者被压抑的情感一样得到了宣泄。

参考文献:

[1]帕蒂克·F·奎恩:《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曹明伦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

[2]朱振武:《爱伦?坡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3]弗洛姆.弗洛姆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

[4]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郭宏安,译.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5]曹曼.爱伦?坡死亡主题的内涵解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第39卷第2期。

作者简介:

金娟(1983----),女,硕士,武汉工商学院“双师型”讲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与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

猜你喜欢
爱伦人性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悬疑与死亡:爱伦·坡哥特小说《黑猫》恐怖意象渲染
纯白美学
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