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广智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古诗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文学积累的内在要求。因此,小学生学好古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读能力,体味语言之美,领略优秀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古诗;教学;现实;意义
古代诗歌,是丰富的文化遗产。小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同样要学习古诗,接触祖国优秀的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但作为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尤为重要。以下就新课改下小学古诗教学的现实意义谈一谈:
一、提高听读能力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得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二、体味语言之美
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古诗中,很多都是千古绝唱,在这些诗句中,诗人讲究一个“炼”字,往往用词精妙。如果教学时能认真揣摩、品味,并引导学生加以赏析,就能使学生体味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由于当今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古代语言接触得不多,他们对其中的一些词语觉得难以理解,对全诗内涵的把握不够。教师要善于捕捉关键字词,因为这些字词往往能画龙点睛,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表现全诗的景物、情感或意境有着独特的作用。刘禹锡的《望洞庭》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意味隽永。对诗的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中“和”的理解是个难点,怎么理解呢?在教学时,还得借助插图。图上画着月亮升起,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澈空明的,与天上的月亮正好相互辉映,远远望去,水色、月光融为一体,显得多么和谐。理解这个词后,再去读后面的诗句,就相对浅显易懂了。
三、领略优秀文化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二)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
四、传承传统文化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孔子亦言:“不学诗,无以言。”在外国人学习中国优秀文化高涨的今天,作为中国人,更应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古诗,更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一定重视,这也是传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必然途径与需要。古诗的重要性要形成一个普遍的共识。不可否认,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一)教学单一
古诗教学中,一首古诗一般使用一课时的时间就可以教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的不过是老师理解了的东西,包括诗歌的内容含义、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在短短时间里,学生根本不可能很好地去体悟这首诗歌,再加上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领悟能力不强,只通过简单的讲解与背诵,根本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效果。在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中,在老师要求的“死记硬背”中,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是不高的。
(二)重视不够
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对现代文的掌握,对古诗只要求会写会背,这也导致了教师对古诗的鉴赏力度不够,古诗教学过于浅显,无法把古诗之美展示出来,从而也没办法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因此,应该提高古诗的重视度,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古诗审美水平,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把古诗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品味古诗过程中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在认识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充分认识古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方能更好的克服不足,寻找解决策略,更好发挥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之,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少年儿童,应该学习、传承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熏陶,这种教育应从小抓起,从我们入学的那一刻抓起。因而,作为中华传统的古典诗歌,应该纳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