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智库信息服务模式研发

2016-12-22 22:04杨丽萍李纯莲王薇
软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智库计算机专业

杨丽萍 李纯莲 王薇

摘 要:分析了国内外智库的发展概况,指出在信息化社会大环境下,设计一套面向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智库信息服务模式,有利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介绍了高校智库信息服务模式的定位原则和体系结构,并从信息资源供应链体系、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研究了计算机专业智库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高校智库;计算机专业;信息服务模式

DOIDOI:10.11907/rjdk.162029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1021002

1 智库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1.1 智库与高校智库

智库(Thinktank)即思想库,也称为智囊机构、头脑企业、顾问团队或智囊集团等,现指由多学科专家组成,为决策者在处理经济、社会、军事、科技、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并提供最佳的理论、策略、思想和方法的公共研究机构[1]。

高校智库是指建立以高校为主体,为政府决策咨询、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载体。高校智库的研究与高校职能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高校的主要职能是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对高校智库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2]。

1.2 国内外智库发展状况

国外对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国内研究则刚刚起步。从研究主题看,近几年国外文献的研究重点从对智库政治社会背景的研究,分析智库在制定具体政策过程中的作用,转向智库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其中,智库知识资源管理、智库人才培养、全球智库信息收集、智库发展障碍和未来趋势分析等,更是近年来西方智库研究的新课题[3]。宾夕法尼亚大学也启动了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TTCSP),对全球范围内智库的研究能力与发展动态等进行研究,并发布了年度报告。TTCSP全球报告中还特别提到,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需要智库构建完善的知识库来应对挑战[4]。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智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智库定位与发展路径选择、智库的地方服务能力、智库影响力提升、国外智库发展现状等几大主题。如周仲高提出了遵循智库发展内在规律,依托于科学分类,准确定位,更多地按其内在发展机理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观点;高振强探讨地方高校智库的服务性、地方性、开放性和后发性等属性特点,提出了差异化、本土化、多样化和品牌化的地方高校智库品牌发展战略;顾岩峰提出从明确目标定位、加强人才队伍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校智库建设的科学路径;邹巍等[5]论述了从转变观念、找准发展定位、创新机制、共建品牌智库、汇聚高端人才等方面进行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相关路径;方婷婷论述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智库的社会影响和运行机制。从目前的研究看,国内的高校智库通常以服务大学计算机专业为目标,为大学提供计算机信息相关决策支持,但缺乏案例研究。此外,与国外智库相比,其除了进行计算机信息情报服务研究外,缺乏针对特定专业的智库信息服务模式。因此,针对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智库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 高校智库信息服务模式体系

计算机专业信息服务模式建立在一定的体制机制(人员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智库管理、科研与成果管理、评估考核)上,由体制机制要素支撑运行机制要素运作。计算机专业信息服务模式是通过运行机制完成的,协同创新机制、课题选题机制、成果转化机制与媒体宣传机制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信息服务链条,组成了计算机专业信息服务的运行机制要素。因此,计算机专业信息服务模式体系由运行机制要素和体制机制要素构成。

体制机制要素与运行机制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关系。体制机制要素是计算机专业信息服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资源条件。计算机专业智库拥有的科研条件,是计算机专业信息服务模式得以充分运行的基础。计算机专业智库具备充足的科研资源时,可利用自身较强的运行机制要素,将自身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同时运行机制要素可通过资源的配置整合提升体制机制要素。两者相互作用,促进计算机专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提升,如图1所示。

3 高校智库信息服务模式构建路径

在发展新时期,计算机专业应找准方向,依托所在高校多学科专家的支持,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信息智库,向以个性化服务为基础的服务转型。下面探讨计算机专业智库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路径。

3.1 完整的计算机专业信息资源供应链体系

建立计算机专业信息资源,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数据库。数据库是资源建设的物质基础,要不断开发和转化传统的图书馆馆藏、灰色文献和教育资源为网络资源,实现资源的数字化、规范化与共享化。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数据库,以及多个免费的计算机信息网站,创建集文献资料、智库成果、“灰色素材”、专题数据库为一体的计算机专业信息资源库。计算机专业信息资源供应链体系如图2所示。

3.2 高校智库信息服务模式体制机制构建

计算机专业要从智库发展的角度,考虑人员、信息资源、科研成果、评估考核等体制机制构成要素,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注重创新团队建设、科研人员培养与科研成果管理。

在人员配置结构上,计算机专业智库人员的来源主要包括国内外专家、本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和优秀毕业生等,将这些不同人员的知识优势进行合理分配,可以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

在信息资源管理中,智库工作人员应当成为智库资源的管理者和导航员,通过对不同渠道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有序开发,并对其作进一步的分析、优化和整合,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价值,实现信息增值,从而大大提升智库服务质量。

在智库管理中,需建立科学规范的研究过程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研究辅助支持管理系统。智库采用科学的咨询研究方法管理知识产品的生产(即决策分析过程),并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对智库数据及计算机软硬件进行管理,以保证工作效率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在科研成果管理中,为了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智库应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和共享,并及时更新内容;加强与国外政府、高校、国际组织间的合作,以拓宽视野;增加计算机软硬件投入,以提高数据检索、计算、语言翻译等的效率,为科研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

在评估考核中,需要制定严格的考评标准,提高课题质量。一般而言,对高级研究人员实行长期聘任制,对作为助手的中初级人员实行短期聘用制,每年根据考核结果决定科研人员的晋升、续聘或解聘。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3.3 高校智库信息服务模式运行机制构建

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展社会服务,实现智库功能,应根据专业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定位。从协同创新、课题选题、成果转化与媒体宣传等方面出发,依据本校学科特色来建设、发展本专业的智库资源,将专业科研骨干列入院系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为企业提供集信息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决策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选择合适的协同创新机制。智库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促进高校内部资源与外部创新力量的整合。通过与学界、政界和企业间的交流,不仅能够培养智库政策分析人员的研究能力,也能使研究人员看到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从而使智库吸引到更多的高级人才。

建立严密的课题管理机制。智库在课题管理上建立严格的立项和研究程序,并实施分类管理。如对于横向课题实行课题负责人制,院系收取一定管理费。从业务流程上看,智库研究课题一般分为几个阶段:合同签订阶段、咨询准备阶段、研究分析阶段、报告评审阶段和成果提交阶段。因此,对于每个阶段,需要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提高课题管理水平。

加大成果转化和媒体宣传力度。智库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相关部门提高决策质量。因此,智库要以研究报告、期刊、书籍、论坛、讲座、信息发布会等渠道传递研究中提出的新思想、观点、理论和方法等,使智库与高校的教学、科研部门一起成为知识创新基地,使智库研究成果的影响最大化,赢得社会的认可。

4 结语

面向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智库将以高校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内研究机构为依托,以国内外专家、本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和优秀毕业生为多元化研究主体,以各专业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基础,运用知识与经验,识别计算机专业信息服务需求,进行信息的调研、分析、研究与判断,并以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跨学科研究、问题导向为理论支点,打造专业化的高端智库信息服务模式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振强.地方高校智库的属性及其发展策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3):3743.

[2] 余薇.地方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社会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57.

[3] 许鑫,吴珊燕.智库知识库的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3):6872.

[4] 金芳,孙震海,国峰. 西方学者论智库[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27.

[5] 邹巍,郭辰.我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现状及其提升路径[J].教育科学,2014(3):6670.

(责任编辑:黄 健)

猜你喜欢
高校智库计算机专业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建言献策如何影响政府决策
教育研究推动政府决策的问题及路径
基于专业方向课程群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关于加强天津高校智库建设的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高校智库建设对学术评价体系改革的影响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