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乱象该“刹刹车”了 整治需强监管严打击

2016-12-22 20:06王瑞红
青春期健康 2016年12期
关键词:借款人借款借贷

王瑞红

近日,南宁某高校大二学生小陆在欠下160万元校园贷后,因无力偿还,不堪重负,10月9日在QQ空间发布说说,声称“唯有自杀,以命抵债”,引发广泛关注。

事实上,今年以来,校园贷风险逐渐显现,有关校园贷过度消费、冒名借贷、暴力催收等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校园贷乱象令人担忧。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向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了关于校园贷业务的“八项不得”,涉及校园贷业务的开展对象、推广手段以及催收方式等多个方面。《通知》要求,网贷平台不得向未成年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提供借贷撮合服务;不得委托学生、校园工作人员、校园商户等在学校开展推销或代理活动;不得开展违规违法的催收行为等。

校园贷问题乱象频发 应引起广泛关注和打压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也迎来了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春天,众多“校园贷”平台纷纷到高校“跑马圈地”。各网贷平台针对大学生的贷款项目五花八门,从早前的“分期购物”不断升级,如今旅游、考驾照、做生意、生活费等都可以从网上借到钱。而为了扩大市场,有一些平台“主动放水”,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还款能力、还款来源。而且,这些网贷平台又设置了高额的利率和罚息。

目前,疯狂的校园贷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正在遭遇全国各地监管部门的围堵。继重庆、广西和深圳之后,校园贷又上了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的黑名单。在分析人士看来,校园贷过度授信、超高利率以及线下代理模式等造成风险事件频发,其准入门槛、第二还款来源确认、线下代理、违规催收等方面成为各地监管的重点。校园贷平台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面临着不得不转型的命运。

事实上,随着校园贷引发的裸条催收、大学生跳楼等风险事件的频发,各地加强了对校园贷的风险监测。今年8月底,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其中要求各企业必须审查学生借款用途,学生贷款不得用于消费,对企业的存量业务给予3个月整改期。另外,除了各地的互金协会,金融监管部门也有所行动。今年8月末,广西银监局联合当地金融办等成立工作组,开展全区校园网贷排查及风险防范工作,并表示将根据排查结果进一步推出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而早在8月中旬,重庆金融办和教委联合发布《校园贷八项负面清单》,包括不得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不得以手续费、滞纳金等各种名义变相发放高利贷等。对于各地的监管举措,网贷之家首席分析师马骏表示,目前各地的态度不一。有些地方只是强调要重点关注,防止发生风险事件,并没有叫停。而各地的互金协会没有监管权限,也只是为会员提供一些自律建议。

从各地已有的规范条例来看,目前校园贷的监管政策集中于准入门槛、第二还款来源确认、线下代理、违规催收等方面,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限制校园贷业务的发展,遏制住“李鬼”在大学开展校园贷业务的兴风作浪,从根本上保障大学生群体的利益。

由于校园贷产品本身存在高利贷、暴力催收的嫌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举例来讲,一些小的校园信贷平台,利息按日计取,一般在0.1%~0.2%之间,等额本息下年化利率高达70%以上,且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5%的校园分期平台逾期日费率为1%,最高的日费率达到了3%,涉嫌高利贷。而高利率和高不良还款率,又成为非法催收和暴力催收的温床,致使校园贷市场负面新闻不断。

大学生切莫误入“裸条”借贷陷阱

各种网络贷款平台之所以选择大学生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主要是看中了他们的旺盛消费需求和前卫时尚的消费观念,信用消费意愿强烈,倾向于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由于在校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一旦消费欲望膨胀,就可能陷入连环债务之中。因无力还债,无法躲债、逃债,导致违法犯罪、跳楼自杀等极端行为屡屡发生。

除了“裸条”催收,因学生过度借贷陷入个人征信危机甚至跳楼自杀的负面新闻不在少数。大学生群体自制力较差,受借钱消费的诱惑和平台业务员的鼓动,很容易过度借贷,从经验上判断,借款人一旦陷入过度借贷,其还款能力会大幅降低,风险急剧提升。对此,银监会也强调,目前对校园网贷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并要求暂停涉及到暴力催收、发放高利贷等违法违规业务。

一手举着自己的身份证放在胸前,一手拿着手机自拍,然后把照片做“信用抵押”发给对方从而获得款项,这样的借贷方式你听过么?日前已遭多家媒体披露。“裸条”借贷,即指女大学生利用手持身份证拍摄的裸照,作为“借条”通过借贷平台借钱。一旦逾期无法还款,放贷者即以公布其裸照给家人朋友要挟。

让人愕然的是受害女学生一步一步落入“裸条”陷阱的经过。根据相关报道,最先披露出来的女大学生由于缺乏开网店的启动资金开始接触相关网络借贷。为了能借到更多钱,她同意“裸条”借贷。在短短4个月间,其共向15人先后借款12万余元,最后债务滚翻到25万余元,其裸照被扣在3个债主手中。在逾期无法偿还债务后,债主开始以公布“裸条”的名义对该女生提出不当条件。

在网上以“裸条”“女大学生借贷”和“裸持资源”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后,仍然可以搜索到大量声称握有“一手资源”的帖子。这些帖子绝大部分都附有微信号,并表示资源在“随时更新”。据调查,在添加其中一些微信后,“资源分享者”会向对方提出的“裸持资源”开出从1元到50元不等的价格,甚至有部分出售者主动分享少数照片让记者先“验货”。在被询问照片来源后,其中一些表示自己也是从别人手中买来的,另外几人则表示,自己有特殊的渠道,并不方便透露。随后记者提出自己有借贷需求后,其中售卖者表示,如果对方可以提供身份证件、工作证明和相关证明后,自己可以介绍“熟人”认识。

经调查了解得知,此次“裸条”事件爆发的背后,正是这种名为“熟人”的借贷模式。借款来源主要有两种,一部分受害者是通过一款名为“借贷宝”的网络平台借款,而另一部分受害者则是通过从一些QQ、微信借贷群里认识的所谓“熟人”借款。“借贷宝”是一款由私募机构九鼎控股打造的熟人间借贷平台,采取借款人实名、出借人匿名的单向匿名借贷模式,并主张“向熟人借款,人脉变钱脉”。

手机借贷软件陷阱多 注册登记信息需谨慎

在手机上安装借贷应用软件后你会发现,虽然“借贷宝”表示主张熟人间借贷,并主动匹配注册人手机中的通讯录,寻找是否有注册人熟识的人开通借贷服务,但是同时注册人也可以在借贷宝上寻找开放借贷服务的陌生人,通过“加好友”的方式来进行借贷咨询。也就是说,“借贷宝”是默认“熟人”之间是相互熟识的,由出借人来审核借款人的借款资格,平台本身不承担任何借贷风险。

在手机软件里随机添加了十几名开通借款服务的“熟人”,借贷金额从一万元到十几万不等,贷款年利率在18%~30%之间。通过借贷宝显示的信息表明,其中有一部分出借者的“已借入”金额明显是借出金额的好几倍。在与出借人联系后得知,其中部分出借人也是该平台上的借款人,通过借贷利率低的款项再“高利”放出,从而赚取差价。作为借款人,可以同时在借贷宝上向不同的出借人借款。随后同一名“熟人”在沟通后得知,如果借款人借款1万元,并约定一个月内还清,那么借款人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达3500元。不仅如此,借款人同时还需要向平台缴纳20%的押金和15%的中介费,就相当于其借1万元到手时只有6500元,但是还款、罚息时都按照1万元执行。如果到期还不上钱,还将产生高额的逾期管理费。

而在借款人的身份核实方面,出借人表示,如果借款人可以提供工作、房产等证明会更有利于借款,如果借款人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那么需要提供的是学校证明、学信网账号密码、芝麻信用分等其他证明。在问到是否需要提供担保后,出借人表示要先审核过学生身份后再详谈。

风口上的校园蓝海,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良莠不齐的公司,从事后的催收方式来看,个别校园贷的前身甚至可能是高利贷,或者和高利贷瓜葛颇深。事实上,校园贷的模式,起步于民间。商业通常诞生在最接近需求的地方,学校周边卖手机的小店以前就做过手机分期。店主资金不够,就靠多办几个信用卡,先刷卡购机,每个月学生还款后店主再去还银行。

这是校园贷的雏形。在P2P的集体高潮过去后,校园贷的高潮就来了。如同当年的线下财富公司转型为P2P模式一样,不少高利贷也打上了校园贷的幌子。曾有媒体爆料,能做“裸条”的一般是私人贷款公司,借钱的女生通常之前有逾期记录,在正规平台一般是借不到钱的。这些公司中,不少是“正经”的高利贷,这也是他们能把裸照当作抵押的原因。从法律角度,裸照并不属于抵押物,而是个人名誉的一种。

从新闻报道来看,部分校园贷几乎没有风控能力和意识,比如不少平台会重复借款给同一个已经有逾期记录的学生,甚至在家长抗议并且和平台协商后,继续私下借款给该学生。这也导致校园市场的蓝海属性在逐步降低,风险也相应增大。部分机智的校园贷已经开始脱离这个标签。以最早介入的分期乐和趣分期为例,都先后开始覆盖白领群体。从学生的借款路径来看,顺序大多是银行-校园贷-高利贷。因此,“李鬼”们成了校园贷被妖魔化的催化剂,通常,他们都有更低的门槛,以及更粗暴的催收方式。

强化校园贷监管 给以精准打击

虽然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未经批准在校园推广网络借贷的要依法处置。但目前,对于校园贷并没有真正的监管起来,甚至于也没有明令禁止的条例。

政府“有形之手”应该营造良好的市场与政策环境。如出台更加具体的、操作性更强的配套细则,并实施常态化监管,用法律武器捍卫政策的权威和执行力;放松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管制,让正规合法的信贷机构走进校园,引导市场充分竞争等。重点是提高借贷门槛,尤其是强化借贷平台的审核力度,严防冒名借贷问题。

对于校园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更要精准打击,必须及时补上漏洞,严格区分合法借贷与金融诈骗,对某些打着校园贷的幌子给大学生“挖坑”的借贷平台,该取缔要取缔,该重罚要重罚,不能手软。有效遏制校园贷乱象的蔓延,并保障其健康、良性的成长。此外,大学生也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透支消费。

尽管有教育部、银监会等部委曾多次发文提示校园贷风险,多地地方金融局也下发配套细则。令人遗憾的是,在百般呵护下,一些大学生依旧没能逃脱非法校园贷的“魔爪”。这从客观上证明了大学生的借贷需求旺盛,只有为大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服务,让校园贷在法治化市场化的轨道上运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如果市场需要校园贷的存在,监管层也会考虑是否该一刀切,或让其继续存在,采用更加强效的信息披露方式开展。目前,校园贷的监管政策发布主体仅以地方性互金协会为主,政策宣示效果已经有了,但缺乏强制约束力,同时也存在地域间政策不均衡的问题。未来政策的真正落地,还需要全国性监管机构发布统一的监管原则。

除了监管以外,作为学生和家长、学校,又该怎么做呢?提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从学生角度来说:

1.认识自己,学会选择:选择正规合法的平台,对产生投资或者借贷关系的公司以及公司里面的管理人、背景尽可能了解。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2.管理自己,拒绝投机:妥善管理自己即能调控自己。投机者疯狂,投资者理性。理性选择,积极的寻求有效的帮助,比如家长。千万不要有任何侥幸的心理。

3.激励自己,懂得取舍:年轻人思维敏捷、想法大胆,想要创业值得鼓励,但创业并非儿戏,成功的少之又少,成功了能坚持住的更是寥寥无几。根据自己和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从社会角度来说:

1.举行“适用校园贷款构建和谐校园”校园贷风险宣传教育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正确的学会选择。

2.校园贷有其积极意义,而高利息也意味着高风险,加强校园网贷平台社会舆论监督势在必行。

3.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风险识别能力相对欠缺,学校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们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投资理财习惯。作为过来人,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和鞭策着年轻人前进,让他们少走弯路,积极尝试。

4.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实验建设,把创业的有生力注入到学校的理论教学实践中来,专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资源和精准的创业指导、创业分析。

对于“校园贷”中的各种乱象,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裸条借款”的触目惊心之下,也没有理由任其继续“裸奔”。有序监管,它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解开“经济之困”的钥匙,而不是潘多拉的盒子。

猜你喜欢
借款人借款借贷
关于“债”的事儿,你必须知道
妻子的借款该如何认定债务关系呢
小微企业借款人
热词
元代就有“按揭”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