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洁琴 赵乃瑄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南京 210009)
·实证研究·
我国跨系统区域联盟中高校馆功能发挥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金洁琴 赵乃瑄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南京 210009)
在国外跨系统区域联盟中高校图书馆常处于联盟中心位置。实证调研国内10个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现状表明,高校图书馆仅是成员馆的角色,参与联盟开展的相关服务,但是参与度不足、且受联盟经费和激励机制的约束,是联盟组织形式的缺憾。在联盟中,需要充分调动高校馆的主动性,发挥其资源优势,以用户需求为驱动开展各层次服务,与其他成员馆开展战略合作等,这对联盟的建设和发展都是必要和可行的。
高校图书馆 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 功能发挥 实证研究
图书馆联盟(Library Consortium)是指图书馆之间通过合作协议建立起来的一种联合体[1]。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具有多体制交融的合力优势和合作潜能,借助文化、科技、教育深度融合的趋势,是目前众多图书馆联盟中较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联盟形式。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成员至少涉及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等两种及以上,部分联盟还包含学校图书馆(School Library)、博物馆等。我国成立最早的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是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于1995年成立。在区域联盟中,高校图书馆群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人才队伍,宽敞的馆舍空间和个性化学习共享空间等,而高校图书馆在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中都发挥了什么作用?是否充分发挥了其自身优势和特色?
鄂丽君(2011)[2]通过网络调研了国内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发现高校图书馆跨系统合作意识不强,共享合作停留在表面。国外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中,高校馆是作为核心成员在发挥作用。如Minitex以明尼苏达大学等高校为优势开展各项服务,通过高效的文献传递机制、馆际互借机制,为联盟的用户提供资源获取服务,提供全文数据库访问、联合目录建设,及期刊杂志交换、电子资源集团采购等服务[3];OhioLINK目前共有121个正式会员馆,包含了1所公共图书馆即俄亥俄州立图书馆、120所各种类型院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同样体现了高校资源优势,包括电子资源集团采购、电子期刊中心、数字化资源建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数字媒体中心DMC和电子学位论文专题中心ETD)、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中央书目库等[4],主要为教学科研提供资源保障。项目选取我国10个典型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进行实证调研,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中的从属地位和作用现状,从多维角度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中需要加强发挥自身特色、加强与其他成员战略合作,以促进联盟建设和发展。
考虑地区分布及典型性,项目组选取了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四川等地10个跨系统区域联盟,通过网站调研、文献调研、深度访谈开展实证调研。深度访谈的开展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访谈的对象均为联盟的相关负责人,访谈内容涉及联盟的建立、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规划等。
2.1 高校馆是跨系统区域联盟的主要成员
根据牵头馆类型、开展的服务类型,可将跨系统区域联盟分为文化服务型联盟(简称文化型联盟)、情报服务型联盟(简称情报型联盟)、文化情报复合型联盟。在我国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中,牵头机构或中心馆主要以科技情报所或省市公共图书馆为主;湖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相对特殊,由湖南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共同牵头组织。在这10个联盟中,高校馆都占了一席之位,且在大部分联盟中,高校馆相对最多。表1梳理了各联盟的牵头机构(中心馆)、成员馆类型,成员馆数量、联盟的服务类型以及开展的主要服务。
表1 中国大陆10个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成员机构及服务情况[5]
2.2 高校馆基本都参与了联盟开展的服务
10个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的服务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些特色服务,高校成员馆基本参与了联盟开展的各项服务。嘉兴数字图书馆相对特殊,嘉兴学院图书馆作为唯一一所高校馆成员,主要参与了联盟的文献传递服务,其他服务主要存在于嘉兴市公共馆系统。
3.1 高校馆在联盟中大多处于从属成员地位
目前大多数跨系统区域联盟主要是由科技厅、文化厅牵头组织,或由多个政府部门合力牵头,通过成立一个项目组或者自愿联合方式等,拟实现科技、文化、教育系统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盟中,高校馆参与的数量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也集结了区域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高校馆,但高校馆主要是作为成员馆的角色,处于从属成员地位。
3.2 高校馆开展的服务取决于联盟定位、政府规划
联盟的定位大多取决于政府部门的规划,高校图书馆参与的联盟服务取决于联盟的定位。文化部门主导的文化型联盟更多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提高全民阅读,如首都图书馆联盟主要开展纸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阅读推广服务;科技部门主导的情报型联盟更多涉及元数据加工、文献传递,也有部分联盟开展了情报咨询服务,如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浙江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研究院、浙江省图书馆等联合为企业提供产业跟踪和专题服务,开展行业分析、预警分析等服务。上海协作网和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因牵头机构的特殊性(上海图书馆是图书馆和情报所二合一单位,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国内首个隶属于教育系统的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开展方面同时体现了情报型和文化型特点。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二期开展的服务也重点体现了教育系统的功能,尤其着重数字教育和课程共享方面。联盟开展服务多以基础性服务为主,服务深度不足。高校馆作为从属成员,开展的服务基本上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自身优势的主导型服务不足。
3.3 高校馆的参与力度在各联盟中有所不同,总体参与度一般
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最初设立了通用阅览证,因高校图书馆无法承受源源不断的社会人员等因素而终止。首都图书馆联盟中,倡导高校图书馆实行对社会开放服务,但也因馆舍容量、安全性等因素严格控制,目前提交过书面意向书的北京高校图书馆仅16所,参与度相对不足。据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2014年联盟成员的考核情况,部分高校成员馆参与度不高,其数据加工和文献传递数量均为0。
高校图书馆在跨系统区域联盟中的参与力度受经费、馆舍安全因素、联盟发展规划的变化等影响,普遍参与度呈下降趋势。
3.4 高校馆与其他成员馆的合作程度不足
在情报型联盟中,高校馆与其他成员馆主要是分工协作,如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四川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重庆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等对文献传递服务、元数据加工的分工机制、湖南省共享平台对参考咨询服务的轮班安排等;在文化型联盟中,高校馆与公共馆基本集中于纸质资源的馆际互借、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上海协作网和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在联盟发展进程中,不断调整联盟运作、服务理念,加强联盟内部成员馆的合作深度,如上海后期成立的行业情报发展联盟,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课程共享。总体上看我国跨系统联盟,高校馆与其他成员馆没有形成战略合作,没有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
3.5 高校馆参与联盟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受政策、经费的制约
我国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经费主要源于政府划拨,来源较为单一且存在稳定性不足的现象。调研的部分联盟,形成了一些特色成果或特色服务,如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和四川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竞争抢答式文献传递服务;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机制、及竞争性和普惠性相结合的项目经费申报分配政策;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的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重庆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文献传递量的统计分析与年终考核进行利益分配调动成员馆积极性等。这些特色或亮点,其可持续性发展、高校馆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政策、经费的制约,如果没有持续经费投入,竞争抢答式文献传递服务将会失去支撑动力,特色资源库的建设也将可能停止更新。
综上,在国内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中,服务定位多以一般性文献借阅和传递、参考咨询与培训服务为主,很少利用高校图书馆优势开展学科服务、发现服务和知识服务,这与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联盟服务方向还有很大的距离,也是我国跨系统图书馆联盟长期不能取得突破性功能发挥的主要原因。为此,文章结合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讨论如何充分发挥高校馆在跨系统图书馆联盟中的作用。
在目前我国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中,高校馆基本上属于从属成员地位,未能充分发挥高校馆在联盟中的优势作用。联盟组织者可以借助文化、科技、教育深度融合的趋势,从源头去梳理科研院所、公共馆、高校馆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高校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加强与联盟内其他系统的战略合作,为区域读者和企业提供更丰富更高层次的服务。
4.1 调整联盟的运作模式,调动高校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跨系统区域联盟主要是在政府主导模式下运行,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联盟的发展与规划既需要站在区域读者用户需求的角度,同时也要以成员馆的需求为驱动,为各成员馆提供价值服务,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调动高校馆的参与积极性。高校图书馆在联盟中,往往是占据数量较多的一方,在学术资源、空间资源等具备可累加性优势,但也缺乏一些特色资源如标准资源,且每个独立馆自身有对各类资源及技术应用的需求、对馆员职业培养的需求等。联盟需要调研高校馆及其他成员馆的需求,借鉴国外联盟的非营利组织运行模式,从战略规划、联盟运作、经费来源渠道、开展服务等增加联盟运作的灵活性,调动高校馆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发挥高校馆自身学术资源优势,开展深层次服务
在跨系统区域联盟中,高校馆是区域内学术资源最好的集结地,且不同院校围绕学科发展有自身的资源特色、服务特色,并拥有图书情报等各学科高层次人才队伍。高校馆虽非牵头馆,但可借鉴国外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中高校馆的地位和作用,将区域高校馆集合作为联盟的学术资源核心,充分利用各类学术资源、知识发现工具、分析工具开展更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发现服务和知识服务,主导形成联盟的一些竞争优势。高校馆可以在保障学校读者服务的基础上,紧密围绕联盟的战略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参与联盟建设,融入到社区服务中,如在情报型联盟中,开展面向企业的竞争情报分析服务;在文化型联盟中,制定面向公众的馆舍开放制度等,发挥人才优势、空间优势和技术服务优势。
4.3 与其他系统的成员馆开展战略合作,形成优势集群
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是由科研院所、公共馆、高校馆等共同组成的服务联盟,各类型成员馆有自身的特色优势。科研院所拥有更多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公共馆拥有更多的公众文化资源。实证调研发现高校馆在联盟中基本上只是实现了服务的参与,与其他系统的成员馆合作不深。上海协作网后期成立的“行业情报发展联盟”是一个情报深度合作与服务的联盟,由联盟内的几个成员馆基于情报深度战略合作目标而组成,开展面向企业的深度服务。跨系统区域联盟需要充分调动各成员馆的合作积极性借鉴上海协作网的“行业情报发展联盟”模式,在区域联盟内建立基于某些特殊目标或任务的优势集群,发展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合力开展面向区域读者或区域企业的服务,更好地促进联盟发展。
4.4 以区域用户需求为驱动,提供更多资源与服务
公众读者更多需要的是文献资源、空间资源、先进技术应用服务;企业创新与发展,更需要行业信息搜集与情报分析服务。跨系统区域联盟需要站在区域用户需求的角度,重视制定用户需求驱动的战略规划,为各类型读者提供资源与服务,同时也要求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以及多样化的服务,使联盟的发展内涵与时俱进。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馆在资源数字化、开放获取、大数据分析、移动图书馆等的建设和服务。例如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通过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和制度,加强区域用户移动体验服务,结合新媒体如微信开展“微”服务,利用移动服务、网络服务弥补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空间服务上的不足。
4.5 加强成员馆权责的细化,强化和规范绩效考核机制
目前国内联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各系统成员馆的合力协作。只有合理有效的实施经费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各成员馆的主动性。联盟需要加强各成员馆的权责细化,强化权责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权责的实际约束力[10],实施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规范化绩效考核机制,切实调动高校图书馆在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中的积极性。
高校图书馆在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中的优势要发挥,根本在于我国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建设机制的改革创新,尤其是服务机制与考核机制的改革创新。联盟需要强化以成员馆和区域用户需求为驱动的服务理念,制定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的考核机制。作为高校图书馆自身,需要增强参与感、使命感、职责担当感。
(来稿时间:2016年7月)
1.林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2):31-33
2.鄂丽君.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 2011(12):64-67, 72
3.陈肃.共享有限资源:Minitex模式的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4(7):17-22
4.丁智阳.中美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比较研究——以OhioLINK和JALIS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5.张红芹,赵乃瑄.国内典型区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7):41-46
6.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EB/OL].[2015-09-15].http://www.libnet.sh.cn/newsirn
7.首都图书馆联盟[EB/OL].[2015-09-26].http://www.clcn.net.cn/ special/cla/chengyuan.htm
8.四川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EB/OL].[2015-09-26].http://www.scstl.org/index.jsp
9.湖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EB/OL].[2015-09-28].http://www.library.hn.cn/tsglm/xzw
10.潘国雄,高波,黄梓阳.中美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权责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4): 5-11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Function Playing of Academic Libraries in Cross-system Regional Library Consortia in China
Jin Jieqin Zhao Naixuan
( Library of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
Academic libraries often are the core of foreign cross-system regional library consortia.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10 domestic cross-system regional library consortia, it shows that academic libraries are just the role of members, on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league to carry out the related services, and lack of participation, also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of union fund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It is the drawback of the consortia organization form.It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sortia to fully arouse the initiative of academic librari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esources advantages of academic libraries, carry out the service at every level based on users’ demand and strategic cooperation with other members, etc.
Academic library Cross-system regional library consortia Function playing Empirical research
G259.2
格式〕 金洁琴,赵乃瑄.我国跨系统区域联盟中高校馆功能发挥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2016(12):71-74
金洁琴(1981-),女,情报学硕士,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情报服务部主任,已发文10余篇,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分析与评价;通讯作者赵乃瑄(1967-),女,情报学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馆长,已发文30余篇,研究方向:图书馆联盟、知识产权分析与管理。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我国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4BTQ0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