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讨与研究

2016-12-21 14:03李鹏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

【摘要】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今天与过去的沟通渠道;被看作是民族的精神纽带,素有文化活化石之称。然而,纵观历史有多少文明湮灭在历史长河中。那些祖先创造出的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每天都在消逝,这意味着一个民族、一段历史、一种文明形态就此消失。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重大课题。而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保存机构,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其最基本和最古老的职能。因此,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常值得我们探讨。

一、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责

1975年国际图联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社会职能归纳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4个方面,其中保存文化遗产职能可以算是图书馆的一项最古老职能。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播与研究,是图书馆正视知识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必然选择,也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

2、有利于丰富图书馆馆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多样性的属性,它蕴含了地方文献所具有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价值,能极大的丰富地方文化内涵,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和相关产业经济发展。图书馆可以通过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资源库,形成不同历史、地域、民族等的特色馆藏。这样不仅使这些珍贵资源得以永久保存,还极大的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3、有助于拓宽图书馆学知识的领域

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更鲜明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特征,因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运用多门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艺术学、文献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这种交叉研究可以扩大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开拓学术视野,增强图书馆学术研究的活力。

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借鉴图书馆专业研究方法

图书馆作为保存人类文化的重要机构,具有科学组织,科学分类、科学研究各种文献的经验和方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等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图书馆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所需的各种技术手段,将处于零散状态、隐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行概念化,显示化、形式化的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可交流、可共享的知识产品。

二、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1、国外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了增加信息受众与本民族、本地域文化遗产的接触渠道,促进地域文化内涵在知识经济中的发展与成长,世界各国开始将非物质文化资源数字化项目作为发展互联网文化信息资源数量的主要策略。美国、法国以及欧盟其他国家的图书馆都已在本国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纷纷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积极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与实践工作;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加利卡、欧盟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实施的内容创作启动计划、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俄罗斯记忆等,它们都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2、我国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我国于2004年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着手制定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拉开了我国“非遗”保护的大幕。在政府的推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逐步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并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建立了闽南、徽州、四川羌族等10个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有520多座专题博物馆,197座民俗博物馆。全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我国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效率还比较低,有很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1)保护形式与手段单一。很多图书馆仅仅以光盘、图片、录像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简单的保护,数字化程度不高。专题数据库建设有限,形式多以文字和图片介绍为主,多媒体展示和数字手段未被充分发掘运用。(2)缺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人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内涵丰富多彩,涉及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教育学、美学等,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研究。这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一专多能。而实际情况则是人员结构单一,缺乏相关专业人才。(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由于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长期以来,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记录主要以纸质为载体的正统文献为主。忽视了没有形成文字而采用口口相传的传统知识文化遗产的保护,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进入主流文化范畴。

三、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1、利用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图书馆拥有信息加工、处理的专业人才,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保护经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和后续的资料整理、数字化整理、保存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数字化资源优势,发挥多种信息保护技术特长,通过数字音频与视频技术、数字化数据库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三维动态成像技术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存档保存。借助这些新技术手段不仅能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研究这些活态的文化遗产,还能将所有的原始资料通过整理、加工、存储,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长期保存,便于研究利用。

2、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中发挥图书馆科研优势

随着社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快速消失的危险。这就需要研究者通过深入的研究,使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情况有全面的理解,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相对于文化系统的其他部门和单位,图书馆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中有很大的优势。图书馆拥有一批从事地方文献研究的学者和专业人员,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可以的对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器指导作用。在一些图书馆,往往有一些对本地区民间文化较为熟悉的馆员,可以组织他们与其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协助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确认、立档、记录、整理。既可以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力量,同时还能提高图书馆员的学术研究能力。

3、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开展社会教育是其固有的基本职能。正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展示。”因此,图书馆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图书馆的展览展示和社会教育功能可以成为向全社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教育的重要手段。这种服务形式不仅可以借助图书馆对公众的影响力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和保护,反过来也可以大大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底蕴。

四、结束语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当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关系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和伟大复兴。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中,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李鹏(1978—),男,江西会昌人,本科学历,南昌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