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鼓励河北省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措施研究

2016-12-21 18:44刘艳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毕业生对策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期,是河北省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期,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调研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向和态度,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希望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毕业生;基层就业;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扩大内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同年4月,河北省制定了《关于推进河北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提出了一条符合河北实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6年2月,《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左右,10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而建设新型城镇化,人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要素。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方面的人才短缺问题也随之凸显,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鼓励河北省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措施,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和社会稳定,对促进河北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能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人才支撑,解决中小城市和基层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为此,笔者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高校的实际调研,了解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挖掘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最深层的原因,希望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基层就业难的困境出谋划策。

二、当前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态度和意向调查

十三五时期,河北面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紧迫战略任务,尤其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根本转变,河北在这一发展时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的支持。在未来10年中,河北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根本靠人才。尤其是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基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的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

为了充分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关于基层就业的态度和意向,笔者对驻保的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金融学院、河北大学等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20份,回收560份,有效问卷为540份,有效率约为96.43%。此次调查对象分别为大学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其中大一学生占22.54%,大二学生19.75%,大三学生占20.96%,大四学生占36.75%,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约占总人数的50%。调查结果显示,想留在大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76%,大学生毕业后更倾向于留在大城市就业,选择在农村和乡镇就业的大学生很少。在基层就业的动机方面,40%多的学生选择只是一个过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基层就业的态度有所改变。关于是否选择基层就业时,有的60%多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有60%多的家长对于子女大学毕业后在基层就业持理解的态度。70%多的大学生认为服务基层是奉献,是一种锻炼,是一种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成长。关于如何对待服务期时,有41%的学生认为三年的基层服务将是人生的财富,有50%多的学生认为三年的服务期过长,仅有26%的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会服务到期满,选择找到更好的工作就离开和不知道的分别占36%。选择在基层就业能够全身心投入的还不到30%学生,70%多的学生选择在服务期会备考研究生、公务员或者继续寻找更好的工作等。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在校大学生对于基层就业的态度是对基层就业了解不多,但是希望进一步增加了解;他们大部分不排斥基层就业,但更多的把基层就业作为临时的过渡,打算扎根于基层的人很少;在基层就业,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工资待遇和前程发展,表示自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的工作中去的学生很少。因此,河北省和高等学校应该改进和有效地对在校大学生做全面的教育和引导,正确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鼓励河北省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措施

根据调研可知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存在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有: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导致用世俗的金钱等观念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等艰苦的地方就业;大学生基层意识淡薄,对基层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基层工作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客观因素主要有:基层条件艰苦、待遇低,经济压力大;政府对基层自身宣传不到位;高校的就业教育引导不到位;政府制定的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

1、河北省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就业引导

要探索建立健全基层就业体制,加强制度建设,正确引导就业价值导向,让大学生对基层就业起到激励作用,能够让大学生感到实惠所在。大学生不想去基层就业关键在于认为基层条件差,设施不完善,没有发展前途,因此河北省应当制定出一套系统的健全的基层就业保障体系,制定出多元化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在落实代偿贷款和学费代偿的政策基础上要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对于边远地区的在保障方面要有更多的倾斜。同时各级政府要落实好代偿助学贷款和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生活补贴、职称评定、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基层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大学生基层就业主要顾虑之一,到基层就业晋升难,调回大城市、高层单位的机会难,有些基层单位的编制都无法保障。因此河北省应探索出台相应政策针对基层就业大学生建立专门的人事考核制度,使工作出色、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有机会得到培训,得到晋升。

2、各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

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政治任务。当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的常设机构,都有校院两级的就业指导机构与人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就业指导停留在事务的管理上和就业信息的服务层面,停留在毕业生毕业前的阶段性指导上,难以从深层次上打动学生,使得学生在就业意向上,存在着忽略基层就业的趋向。因此,各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人员对于基层就业的相关知识与业务的长期系统性的培训,提高指导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强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基层就业的政策方针,大学生基层的就业的重要现实意义等,并组织带领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市场调研使在校大学生对基层就业有系统的了解。同时,各高校要加强和与基层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根据基层的需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探索培养基层需要、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如联合地方基层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通过组织安排大学生到基层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实习,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基层意识,引导大学生以所学知识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群众。

3、大学生应该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多元化就业理念

大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投身基层的重大意义,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与群众结合、与国家需要结合是知识分子的成才之路。其次,大学生要正确分析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改变大学生到大城市、大企事业单位工作才是成功者的落后的就业观念,逐渐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做一名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再次,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念;在择业取向上,由被动就业到主动择业,建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实现就业面向多元化,就业岗位基层化。第四,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和应用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基层,全面提升职业能力。而对于已经在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继续加强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爱岗敬业精神,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和独立工作的职业能力,增强自身服务基层的本领。

四、基层部门应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基层部门要把在基层锻炼大学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纳入干部工作整体规划,强化管理措施,努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督促引导他们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快速成长。加大培养教育力度,夯实从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中选拔党政机关干部的基础。有计划地组织业务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大使用力度,加快从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中选拔党政机关干部的步伐。工作中,把那些在基层培养锻炼成熟的大学生及时调到市直党政部门工作,充实到中层岗位。并积极向上级党政机关做好人才输送工作。对在实际工作中成绩突出,群众信任,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对象,及时向上级有关党政机关推荐,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同时,规范日常管理,完善从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中选拔党政机关干部的管理工作机制。把从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中选拔党政机关干部的工作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大胆创新,常抓不懈。

河北省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经费支持项目,项目名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鼓励河北省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措施研究,项目编号:JRSHZ-2016-01148

【参考文献】

[1] 房欲飞. 大学生基层就业与人才培养制度[J]. 当代青年研究, 2012(9).

[2] 蔡爱华. 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J]. 求是, 2009(18).

[3] 黄企辉, 杨富坤, 韩冬梅. 大学生村官计划运行现状优化途径探析——基于中西部部分贫市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 2012(6).

[4] 毕玉江, 刘  强, 杨冬兰.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践与完善——以上海市为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9).

[5] 尹希果, 许  岩. 基于SEM的大学生村官胜任力影响因素研究[J]. 软科学, 2011(8).

[6] 高  凯, 任嘉庆, 蒋  承. 基层就业期望与落实情况对比研究——以北京市大学生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 2014(05).

[7] 马莉萍, 刘彦林.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 从中央政策到地方政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2).

【作者简介】

刘艳(1984—),女,山东淄博人,经济学硕士,河北金融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毕业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