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
【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相关研究,探讨了人际冲突解决能力的特点,随后对大学生人际冲突解决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人际冲突;解决
人际冲突是指由于利益关系、观点不一、个性差异等引发的人际交往对象之间的紧张状态和对抗过程(张翔、樊富眠,2003)。Kriedler(1984)指出冲突来源可以分成三类,即由某种资源引起的冲突、由某些个人需求引起的冲突和由某些价值观或信念引起的冲突。Forsyth(1990)则将冲突来源归纳为三类:对有限资源的竞争类型、采取争论性的影响策略类型和冲突双方人格特质与行为类型。人际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又波动起伏,争强好胜的时期;同时,大学生活环境的资源共享,人际交往广泛和密切等因素使大学生经常面对人际冲突情境。大学生的人际冲突指人际交往双方之间由于沟通障碍、需要不同、认识差别、个性差异等引起的相互反对的互动行为。对大学生而言,人际冲突包括同学之间的、师生之间的及与社会上的人之间的人际冲突。人际冲突是影响大学生个体心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人际冲突解决能力是检测其社会化发展水平和适应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解决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中复杂的矛盾冲突,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适应的主要内容,这与他们的应激能力、身心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有关。如果应对不当,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错误认知障碍,影响其身心健康,甚至危害他人及社会。因此,大学生之间冲突处理得当与否,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和谐校园的建设会产生不同影响。
一、大学生人际冲突解决能力的特点
人际冲突解决能力是检测个体社会适应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张翔等(2004)做的相关研究是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使用大学生冲突行为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冲突行为,主要表现为“直接攻击”、“拒绝合作”和问题解决。面临冲突时,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问题解决”,其次是“拒绝合作”,最后是“直接攻击”。陈丽娜等(2004)对大学生一般社会信念与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念不同的人采取的冲突解决策略是不同的。持有社会灵活观信念的人在解决与他人冲突时,多会采取合作的双赢策略,在保证冲突双方利益的情况下解决冲突;在修行正果观信念因素上得分高的人可能采取合作双赢或者折衷的策略,但也可能采取竞争的策略;人性本恶观信念因素得分高的人要么采取回避、妥协的策略,要么采取竞争的策略。他们似乎更愿意走向两个极端,或者不直接面对冲突,忽略自己的利益,不断退让;或者就不顾他人利益,自私到底。姜美霞(2007)调查了解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原因、同学间人际冲突应对方式,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的对象主要是宿舍室友、本班同学等平时交往比较密切的群体;人际冲突事件中自尊心受损比例最高、而评奖评优等利益事件比例最低,价值观差异、性格不合、意见不一、生活习惯差异、心情不好和沟通不畅等原因的比重大体相当,反映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重情感轻功利的特点;冲突发生时,大学生主要采取以理抗争或容忍退让的方式应对;冲突发生后,主要采取沟通或反思的方式应对,很少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学生生源地、家庭子女人数以及社会信念都是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影响因素,来自城市的学生更多的选择“以理抗争”,而农村的学生更多选择“容忍退让”。经素(2006)、贾晓宾(2009)则重点以大学宿舍中的人际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及人际冲突的影响方式等,结果表明大学生冲突处理方式主要有竞争、合作、回避和顺从四种,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合作、顺从、回避和竞争。在顺从和回避的处理方式以及策略使用的总频率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社会适应性水平的学生在冲突处理方式的使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适应性差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竞争的处理方式,而适应能力强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合作的处理方式。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大学生宿舍中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选择。父母温暖理解的家庭,孩子更多的采用合作或者顺从的方式。父母拒绝干涉则会让孩子采用竞争或者回避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孙庆(2014)做了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冲突及对策的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人际冲突事件主要是宿舍生活事件。2、宿舍成员和同班同学是大学生人际冲突对象的频发区。3、大学生人际冲突原因,自身利益受损与评优争先竞争较少,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功利性比较少;在冲突原因中,价值观差异、性格类型差异、生活习惯差异所占比例较大。心情不好、沟通不畅、其它,这几项比例没有太大差异。4、大学生在人际冲突时,主要采取的应对方式为主动沟通和以理抗争。
二、大学生人际冲突解决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人际冲突频发,对学生在学习成长、人格培养、心理健康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始终面临着学生间冲突的挑战。如何对待大学生人际冲突这一现象,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紧迫议题。
冲突解决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有效沟通、与人合作、冷静面对和分析问题、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社会化发展。而人际冲突的预防和避免,最根本上是要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修养。一方面,大学生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学习处理其他事情的能力,这包括个体情绪管理、同学关系的调解、积极的恋爱关系的建立、沟通表达技巧、人际沟通中语言表达的艺术、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如何相处、价值观差异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等等,这些都是要靠大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和了解的,并不是单凭教育工作者手把手传教的。大学生应该开阔视野,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身修养,学会客观理智地分析问题,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宽容、尊重、理解、信任和赏识他人,消除偏见、自私、敏感、嫉妒等不健康的心理。有研究显示,朋友、同学和父母的支持对大学生冲突有着显著影响。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学生第一求助对象是朋友、同学、其次是父母。有社会支持系统支持的大学生,其人际冲突程度会随之降低。因此,学生个人要善于寻求别人的帮助,比如辅导员、专业教师、高年级的学长、同辈群体等,自己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会学习到更为合理的冲突处理方式,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自身冲突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要多开展一些关于人际冲突解决的讲座或课堂教育,让学生从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引导和约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开展冲突解决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冲突观,掌握建设性应对冲突的各种能力和技巧,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避免可能由人际冲突引发的各种人际关系不适应。鉴于学生宿舍人际冲突较为严重的情况,学校应积极优化宿舍环境,如宿舍管理与制度建设、宿舍的安全保卫、宿舍精神文明建设、宿舍网络文化建设等,鼓励学生改变宿舍人文环境,建立宿舍公约等,尽可能减少宿舍人际冲突带来的消极影响。
综上,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品质形成的必然要求。因此,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高其人际冲突解决能力,不论对于学生个人,学校还是社会来讲,都是刻不容缓的,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