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晓锋
小学记叙性作文包括写景、状物、记事、写人四个方面,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核心。如何才能提高记叙性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水平,一直是广大小语教师关注的焦点。传统的记叙性作文教学存在着形式单一、信息封闭、内容枯燥、指导空泛、脱离实际等弊端,习作与生活分离,表达与认识分离,人与文分离,习作流于模式化、程式化,学生体验不到习作的快乐。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随着班班通资源深入农村学校,服务农村学校的教育,我尝试让班班通资源服务于记叙性作文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习作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的特点,把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场景活生生地显示在学生面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场景氛围中得到深切的感受,从而诱发写作兴趣。如在指导学生写景类的作文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从网上下载的桂林风光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桂林山水的绮丽,学生兴致勃发地看完录像后,我又要求学生口述画面内容,并与课文比较优劣,引导总结出几点写景的方法:
1.当观察的景物较多、范围较大时,可以分类观察,也可以按移步换景的顺序观察。
2.要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刻画。
3.要注意动静结合。
接着又为学生播放事先拍摄的几处校园美景,通过镜头的特写定格、变焦、重播等手段,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仔细观察,然后布置学生写“的校园”或“校园的”。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播放与写作内容相吻合的音乐,使学生能轻松地进入写作的情境中,愉悦地写作。
二、提供写作素材,解决无米之炊
平日作文,我们常能看到学生攒眉蹙眼,苦苦思索,半天仍无从下笔,其原因就在于写作素材的缺乏。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校园生活的“三点一线”,再加上学生又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不善于积累素材,临到写作,脑袋空空,不苦恼才怪呢!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班班通资源可以帮助我们。
首先,我们可以到网上去搜集、下载与主题有关的素材,并储存在作文资源库里,作文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工具拍下学生的日常活动、自然景观、天气变化等,通过复制、剪辑等现代手段存入计算机。作文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多媒体随时使它们再现。教师再根据电脑对视频的可控性的特点,通过放慢、定格、变焦、播放等手段指导学生观察方法,训练学生观察能力。仔细观察后,再指导学生说、写。一场作文课下来,学生们往往意犹未尽。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课间十分钟》的作文时,教师就可以事先利用数码相机在课间十分钟拍摄学生活动的几个典型镜头,复制到电脑上,然后放给学生看,通过对某些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定格,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观察细节,如活动中人物的脸部表情、身体姿势、手脚的动作等方面,在观察这些细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回顾整体过程,回忆其他的典型细节,然后说、写。由于再现的都是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人和事,所以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有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整堂课欢声笑语,妙语频出,学生一点都不感到累。
三、出示名家名篇,指导写作方法
随着班班通资源的日益普及,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任意查找、阅读和鉴赏优秀习作和名家名篇,学习他人写作中的技巧,从中也汲取丰富的内涵,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当然,由于农村的条件有限,学生自主在网上阅读的机会非常少,所以教师就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从网上精选一些与作文主题有关的名家名篇和优秀习作,指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中表现出的写作技巧,汲取其中丰富的内涵,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例如在教学生写某种动物的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出示老舍先生写的《我家的猫》和一篇学生的优秀习作,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他人描写动物的技巧。
四、及时反馈学生习作。借鉴同学优劣
传统的作文教学讲评不及时,学生交上作文后总是要隔上几天甚至十天半月的才来讲评。这个时候,学生对写作内容及当时写作的感受大多都已淡忘,即使犹有记忆,这时的讲评作用也不大。学生写都写完了,教师改也改完了,不可能再要学生写一遍,教师重改一遍,即便学生愿写,教师也不愿改了,毕竟改作文太累了,太烦人了。所以,还不如第一遍就要学生写好,那怎么做呢?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写作,教师巡视,写完后教师选出好、中、差三篇典型学生习作,分别投影在屏幕上,师生一同讲评、修改,然后再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最后誊抄在作文本上交给老师改。这样,既指导了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又能使他们借鉴同学作文的优点,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实践证明,利用班班通资源提高记叙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是可行的。我愿与诸位同仁在这一领域继续探索,深入挖掘,最大限度地使现代科技的成果服务于农村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