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悟与理解。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个性理解和独特的感悟,体会,把新课标个性化阅读的理念落到实处。但是,由于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致使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脱离文本,随意解读的现象,这就失去了个性化阅读应有的意义。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具实效,一定要从基于文本实际出发。下面笔者主要就基于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基于文本语言,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具有“效度”
开放性是个性化阅读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是从文本内容出发让学生进行随意解读,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真正理解与感悟体会,致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见解甚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语言出发,引领学生个性解读,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具“效度”。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可贵的沉默》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一件具体事情的描写教育学生从小应该学会关心别人,以及懂得如何向父母回报爱。其中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想去寻找蕴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为了让学生获得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极为珍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结合文本语言,有学生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有学生认为“孩子也应该学会关心父母,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学生认为“自己也应该记住父母的生日”,等等。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极为珍贵的东西”这句话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具实效。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出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这样一来,学生在对文本具体语言的挖掘中,对文本语言所要传递出的信息感悟更加深刻,学习效果也更为显著。
二、基于文本空白。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具有“广度”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这些意境大都隐藏在文本语言之间,许多学生并不能直接对其产生深刻的感悟与体验。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如能引导学生挖出文本语言中的空白部分,让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这个体验感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生不断进行个性化阅读实践的过程。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具“广度”。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在这句话中,时间的跨越度非常大,并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想象一下,在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在父亲挖的时候,分别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在学生对文本空白解读的过程中,有学生认为父亲是一边挖一边给自己加油,打气;有学生认为父亲一边挖一边想快了,快了,马上就可以见到儿子了。就这样,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同,阅读学习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更具“广度”。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语言上的空白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化阅读,就这样,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父亲的认识更深刻,把个性化阅读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三、基于文本情感。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具有“深度”
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对学生放任自流,对于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主旨不闻不问,那样的个性化阅读无疑会使学生步入一个误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方面,教师要从基于文本情感主旨出发,引导学生个性阅读,从而使个性化阅读更具“深度”。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笔者主要抓住了文本中“列车啊,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停留片刻”这句话,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且想一想自己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这样一来,从文本要表达的情感主旨出发,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看法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说“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的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有学生认为“志愿军真想多停留一会,可是列车已经越行越远了,他们只能在心中表达自己对朝鲜人民的深切情谊”。结合文本情感进行个性解读,既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真正走向深度。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情感主旨出发,让学生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个性解读,这样教学,既能使学生一舒胸怀,又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可以使学生与文本真正进行有效对话的阅读,是一种可以发展学生个性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基于文本语言、基于文本空白、基于文本情感出发,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