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梅
当下,自主、合作、探究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可是,留意我们的课堂发现不少教师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甚少,有时课文压根儿就没读完,更不要谈思考了,自主学习环节纯属走过场。学生该读的没读完,思考没有深度,这时教师就让学生停下来进入合作学习的环节,导致课堂的高耗低效。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带领学生真正走进学习,学生合作交流势必顺畅。那么,如何以生为本,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一、精打细算,提升课堂效益
活动教学思想强调,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改革以教师“讲”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精心安排以学生的“学”为轴心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定数,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必须精打细算。
1.狠抓课前预习
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懂得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课堂效率。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可以通过“三读”达到预习的目的。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意思,思考“读懂了什么”;三读课文,把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不能理解的部分,包括字音、字义、句意,等等,用不同的标记注明。对于大家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小组内能解决的课前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留待在课堂上大家自主合作时解决。通过对预习环节的重视,节省了很多时间。
2.压缩教师活动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一再强调,上课时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压缩到最低限度。要严格控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时间,教师的活动时间累计不超过三分之一。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多讲,其中,教师的语言有的是对学生回答的重复,有的是烦琐的分析,有的是远离课堂的闲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仔细推敲教师课堂语言,教师语言要用在刀刃上,主要体现在课堂激趣,活动导学,学习评价,活动小结等方面。
3.简化教学目标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目标必须简洁明了,力求科学、适度、可测,不能贪大求全。客观一点讲,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诸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如果一味地参照教参设计教学目标,目标很难达成,必须把教参目标分细逐步落实。如《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教学时如果贪多求全,必定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一位教师执教时,果断地将原来的教学目标简化成两个:(1)品读课文,体会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2)弄懂“理想的风筝”的含义,了解文中省略号的用法。这样,简简单单的两个教学目标,指令性很强,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同时,也便于教师组织监控,保证课堂的有效进行。
笔者发现,通过课前预习的狠抓,教师活动的压缩,教学目标的简化,还真挤出来不少时间。那么,“挤”出来的时间用于哪里?很明显,时间充足了,引导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深入地交流,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多措并举,提升课堂效益
1.营造和谐氛围
在课堂上致力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不懂就问,有不同意见就发表。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在“教”学生,而是以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碰撞、交融,让学生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引发其想象力,激活其思维力,诱发其创造力,这样,学生就能进入顿悟的心理状态。
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第二自然段时,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后,师生均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爬山虎的叶子长得茂盛、好看的意境中。忽然一学生举手说:“我觉得叶圣陶老师写偏题了,不该花这么多笔墨写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七嘴八舌,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先表扬该学生肯动脑筋,然后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探究。学生发言颇有见地:从篇幅上看,文章重点部分仍在写爬山虎的脚;再者,渲染满墙绿叶的美正是为写“脚”作铺垫,一墙的绿叶垂挂下来,且铺得那么均匀,不正是这些不引人注意的“脚”在起作用吗?这正体现了作者由表及里的观察顺序,值得我们学习,运用。
2.培养怀疑精神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其去探索、创新,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发现,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打破盲目顺从,亦步亦趋的局面,给予他们思维空间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仅以苏教版第十册教材为例,学生就发现了几处问题。《卢沟桥烽火》第二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学生指出:“军队”怎么“喝问”?这是一个病句;《古诗两首》中的《绝句》是南宋僧人志南写的,图上画的却不是僧人;不少学生读了《学与问》,对文与题不相吻合提出质询:课文从开头起大部分都是围绕“问”在说理,只在结尾提到“学”与“问”的关系。他们建议题目改为“说‘问”更合适。学生大胆怀疑,积极探索,其潜力是令人震惊的。
3.鼓励发散思维
真理在一般意义上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特别提倡“另辟蹊径”,不限制、不规定、不统一答案和结论。譬如在讨论《半截蜡烛》分段时,学生意见有分歧,有的坚持第二部分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德军巧妙周旋应为一段;也有学生提出伯诺德夫人与儿子的努力都失败,而女儿紧急关头的一计成功了,应从中分开;还有学生认为母子三人在三个不同危急时刻分别采用不同计策与德军周旋,应都分开。这些意见我都予以肯定。
我们还可以把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引进教学,有些问题故意不讲尽,留给学生想象、探索的空间。每学完一篇课文,都要问一问“还有什么不同意见”,鼓励大胆想大胆说,使他们真正进入自主创造的境界。
4.拓展课外资源
要真正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应当立足课堂,放眼课外,摒弃机械烦琐的作业,引导学生带着课本走向图书馆,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
学生带着课本走向图书馆,可以扩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二泉映月》《半截蜡烛》等课文前,很多学生查到了《二泉映月》与阿炳,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资料,为课堂学习营造了广阔的参与空间。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火烧云》等课文后,学生读起了《三寄小读者》《呼兰河传》等文学名著,读起了曹文轩、秦文君、黄蓓佳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三借芭蕉扇》,他们竞啃起了厚厚的《水浒传》《西游记》,还津津有味地跟家长、同学讨论有关问题。广泛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其写作素材,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深入进行。
实践证明,精打细算挤出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得以保证;多措并举拓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思维领域开阔,知识面更丰富,思维更活跃,交流更深入。更可喜的是,中下等生参与度明显提升,课堂效益日渐提高。当然,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不仅要抓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假合作、不合作现象等诸多问题都有待我们深入思考。只要我们积极探索,潜心研究,我们的课改之路一定会渐行渐远,渐行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