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林
为深入了解美国创业创新情况,10月10日至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课题组赴硅谷进行了调查。在几天的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区,尽管从表面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又感觉硅谷许多地方都很神秘,值得我们深深回味和体会。
一、引言
硅谷是指旧金山湾区高科技企业集聚的地区,面积1854平方英里(约4802平方公里),人口300万。人口结构为:白种人占35%、亚裔32%、西班牙和拉丁裔26%,外国出生的人占比37.4%,其中中国出生的人占15%、印度11%、菲律宾12%。人口年龄结构为:20岁以下占25%、20—39岁占29%、40—59岁占29%、60岁以上占18%。2015年,硅谷地区人均收入为12.2万美元。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加州和美国创新的引擎。据《硅谷指标报告(2016)》,硅谷面积只占加州的1.19%,但2015年创造的工作占9.5%,GDP占10.3%,收购与兼并活动占25.2%,IPOs占43.2%,专利注册数占47.7%,风险投资占33.1%,天使投资占38.4%。同时硅谷还是全球高科技产业和创新的“发动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里持续不断地产生了一批深刻改变我们生产生活方式的颠覆性创新和一批伟大的创业企业。这些企业包括惠普、英特尔(微处理器芯片)、甲骨文(数据库)、苹果(手机)和基因泰克(基因工程药物)等。近些年来,又涌现出雅虎、谷歌、易贝、脸谱、推特等一批互联网巨头。而且,至今新的企业还在不停地冒出来,如特斯拉、空中食宿(Airbnb)、优步、太阳能源(Sunpower)……。
为什么在硅谷这片土地上能够源源不断地冒出新企业?为什么创新的种子能够在硅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硅谷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对这些问题,以前我们读过大量有关硅谷的研究文章,但遗憾的是没有去过硅谷。因此,多年来,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到硅谷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硅谷的创新创业,毕竟百闻不如一见。今年,终于如愿以偿。10月10日至14日,由我带队、宏观院一行6人对硅谷进行了考察调研。在硅谷期间,我们先后拜访了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谷歌、基因泰克等创业大企业和Twist Bioscience、Eureka等一批初创企业,以及丰元投资、Galvanize、Draper University of Heroes、University of New Haven、斯坦福大学StartX和创业工作室等创投机构、孵化器和创业教育机构,与百华协会(一个全球生命科技和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华人精英组织)进行了座谈交流。时间很短,短短5天,但印象很深,感触颇多。
二、硅谷印象
在几天的调研中,硅谷给我们总的印象是从表面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首先是旧金山这座城市从外表看“很一般”,除了中心城区有一些高楼、有一些古老建筑外,大量的是一些2—3层的房子,道路也显得比较“破旧”,以至于有的人表示疑惑:这是美国硅谷吗?有的讲,感觉旧金山与武汉差不多,甚至在城市的某些方面还不如武汉!
其次是大学校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10月10日中午抵达旧金山,出机场后就直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尽管由于时差原因非常疲惫,但大家还是非常兴奋,因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一所在国际上很有名的大学。在我的想象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应该是一所风景优美、到处是古典建筑的学校,但到了一看,感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本融入整个旧金山城市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10月12日,我们又赴斯坦福大学进行了访问,感觉斯坦福大学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学校,有许多古典建筑,面积也很大,但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学,不仅涌现了一批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而且还催生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真所谓“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现在想起来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第三是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和孵化器表面上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比如,谷歌公司坐落在一片绿树掩映的森林中,主要是一些2层左右的楼房,办公条件与国内公司相比差不多。基因泰克公司是世界生物技术发展进入产业化的“重要标志”,是目前全球生物技术药物的领军企业,但除了地处海边、感觉环境很优美外,其他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另外,我们还考察调研了硅谷几家孵化器和创投机构,感觉与我们在国内中关村、上海等地区看到的也差不多。总之,从城市建设、硬件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看,硅谷确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从某些方面讲还不如国内一些大城市、高校和企业。
三、硅谷之谜
那么,硅谷成功的秘密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或者说,国内领先的创新集聚区如中关村、张江等与硅谷的差距在哪里呢?通过调研,我们感到硅谷主要是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其独特之处在于:
一是创新和创业文化非常浓厚。据介绍,在硅谷地区每个人交际圈中至少有一个人在创业企业工作或创办企业,大家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创业。在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许多老师都曾经是创业者。可以说,在硅谷地区,创意无处不在、创客无处不在、创新精神无处不在。典型的例子是前斯坦福大学校长亨尼斯,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与人共同创办了一家半导体公司,后来他把公司卖掉后到斯坦福大学当教授。
二是大学与产业界的联系紧密。硅谷地区不仅拥有像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样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而且这些大学与企业联系非常紧密。比如,在斯坦福商学院,通常由创业者与教师一起教学,学生可以与创业者直接交流,课程中的许多案例都是学校周边企业的创业故事,因此学院培养的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很强。据介绍,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约16%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又如,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校鼓励教师离职创办企业,教师可以到2家企业兼职,与我们座谈的几位教师中不少都曾经创过业。同样,斯坦福大学也鼓励教师和学生创业。据了解,在斯坦福大学,教师可以离职去创业,但不能超过2年,可以利用无薪假期(比如每周一天)为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但学校明文规定教师不能在企业担任管理层实职,可以担任顾问。
三是大学技术转移机制和服务体系健全。在硅谷,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大学对当地创业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为企业输送人才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向企业转移技术。据介绍,斯坦福大学每年申请120个专利左右,每年技术转移经费收入约为5000万美元左右。在收入分配方面,技术转移收入1/3归大学、1/3归学院、1/3归发明者。由于大学源源不断向创业者和初创企业通过许可、股权投资等方式向企业转移技术,因此在大学周围聚集了一批创业企业,形成集群。
四是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监管透明。在调研中,有家创业企业在中关村也有分部,我问他中关村与硅谷的差距在哪, 他讲硅谷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级的大学,容易找到合适的人才和团队。另外一个差距是,美国的创投机构退出渠道很健全,比如Eureka公司的药物仅仅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明年就可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还有,美国的监管比较透明。比如,在美国申报新药研发有明确的时间表,而中国不知道能不能批、什么时候批下来。
此外,政府对基础研究的大量支持、人才的流动性高、知识产权保护、宽容失败的文化等也是硅谷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硅谷启示
硅谷是创业者的理想栖息地,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几十年来,全世界许多地方都在学硅谷,但实践证明:硅谷是不能复制的。尽管如此,我们认为,从硅谷的发展中还是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
第一,要重视创业文化的建设。这就好比一个地区的空气,非常重要。但怎样才能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呢?从硅谷的经验看,关键是要壮大创业者、创业企业群落,提高创业经济的比重。试想,如果一个人整天碰见的是创业者,一个地区有许多像乔布斯那样的创业榜样,那么这个地区创业氛围必然浓厚。
第二,要促进大学、科研机构和创业的联系。这是中关村等地区与硅谷的重要差距,也是我国推进创新创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应大力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放办学、开放办院,鼓励教师停薪留职去创办企业,支持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到高校任职,促进教师、创业者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流动。要鼓励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离职创办企业,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机制。
第三,推进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这是促进我国创业创新的关键,是“牛鼻子”。因为只有健全资本市场退出机制,创业投资才会繁荣发展。同时,一个地区上市的创业企业多了,创业文化、天使投资也就发达了。因此,应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降低创业企业上市门槛,使更多的创业企业上市,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投发展链条和创业氛围。
第四,要着力降低创业生活居住成本。房价、交通出行拥挤等情况是硅谷创业创新环境的重要内容。据介绍,硅谷地区一般一套别墅在100万美元左右,约为1万美元/平方米;位置较好地区的一套别墅一般在150—200万美元;最好的为300—3000万美元。这一房价水平在美国是属于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比北京、上海等地要低。一些企业表示,由于北京、上海等地房价太高,一些海外人才不愿回国创业了。另外,我国人才成本也较高,有企业反映,在硅谷地区从Facebook、Google等公司挖一个团队只花1000万,而在中国从有关大公司挖一个同样的团队要花2000万元。
第五,要引导创业者树立正确的理念。在硅谷调研中,一些创投机构表示,中国现在一般的创业项目太多,好的项目估值太高,创投机构很难找到合适的项目。另外,在创业理念方面与硅谷差距很大,目前中国许多创业者认为拿到钱就成功了,而硅谷的创业者认为这仅仅是开始。
五、结语
10月14日是我们此次硅谷调研的最后一天。这天硅谷地区突然下起小雨,我们乘车在旧金山市区转了转,感觉雨中的旧金山别有一番景象,远望去硅谷笼罩在一片云雾中,就像硅谷的奥秘一样使人看不清、想不透,我想这也许就是硅谷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