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新经济

2016-12-21 08:52黄征学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动能业态信息技术

黄征学

发展新经济是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2016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新经济”。“新经济”再度引发社会热议。深化对新经济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的认识,把握新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对适应新经济、把握新经济、引领新常态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经济的内涵

新经济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新经济的内涵都具有差异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最初提出的新经济,是用来描述由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引致美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一高两低”)的宏观经济发展状态。这种从价格、就业、产出等宏观总量动态特点的角度概括的“新经济”,与我们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又紧密相关。我们现在提出的“新经济”,既与信息技术革命有关,又包括在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形态。21世纪的新经济是以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为依托,以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代表,以网络经济、生物经济、绿色低碳经济等为重点,多项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及其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型经济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经济发展,对新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都提出了明确的界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科技创新的会议上指出,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的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习总书记的讲话表明,我们所处时代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科技革命孕育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正蓄势待发。李克强总理也在多种场合分析强调了新经济的重要性。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新经济归结为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李克强总理认为新经济涵盖了一二三产业,覆盖了各种新的产业部门、各种形式的创新和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是推动增长和发展的新动能,是中国经济浴火重生、再创辉煌的希望。国家统计局从工作层面,要求在不断揭示以“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内涵、特征等物质方面的基础上,从量的方面对其规模、结构、速度、效益等做出统计上的界定。而支撑“三新”的是新技术、新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表现形式,以新技术、新市场主体为支撑力量的经济现象,即3+2现象。

从新技术、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微观视角来定义的新经济,与从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等宏观视角来定义的新经济,二者内在的逻辑具有一致性。即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和基础,后者是前者作用的结果和最终表现形态。20世纪90年代,如果美国没有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一系列新产品、新产业的诞生和扩张所带来的新动能,就不可能有长达十多年宏观经济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良好表现。目前,我国传统动能由强变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大力发展新经济,促进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形成新的“双引擎”,支撑新一轮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五新”是新经济的表现形式

我国目前的新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和分享经济,它以新技术为基础,以新主体为支撑,以新产业为引擎,以新业态为亮点,以新模式为重点,以互联网为平台,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共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共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新技术是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这股浪潮已对新技术的发展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信息网络、生物科技、绿色能源、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等处于重大突破的关口。量子通信、基因技术、纳米科技、石墨烯材料等应用前景广阔。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技术推动工业品生产由标准化、规模化、程式化向个性化、定制化和柔性化方向转变。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等科技制高点竞争日益激烈。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量子计算机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向更快速度、更大容量、更低功耗发展。这些新技术将不断衍生新产业、新业态,孕育发展新动能,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基础。

新主体是新经济发展的“源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使创新主体、创新组织、创新激励都发生重大变化,新主体、新组织、新形式正在加快崛起。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科研设施开放共享、智能制造自主性的设计都为创新提供新的平台,使创新门槛大幅降低,协同创新逐步深化。众创、众包、众筹、众智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创客空间迅猛增加,创新活动向民主化、个性化、开放化、网络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各类新型创新组织迅速成长,逐步成为新经济的创新主体。近几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双创行动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在中华大地持续涌动,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成为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源泉”。

新产业是新经济发展的引擎。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先导,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而新技术群和重大需求则是产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水和蒸汽的力量实现机械化;二次工业革命用电力实现大规模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上发展来的,有人称其为互联网技术革命或数字革命。它通过技术融合,模糊了实体、数字和生物世界的界限,用工业物联网、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它在很多领域对流程、产业场景、传统工艺和要素组合有颠覆性影响,形成了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3D打印)、先进材料、智能机器人、储能技术、绿色能源和生物产业等主导产业。除此之外,在生命科技、信息产业和纳米技术的交叉结合部,正在发生以“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并将催生新的产业。新产业产生新动能,新动能引领新经济,新经济支撑经济发展。

新业态是新经济发展的亮点。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得数字经济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加速渗透,跨界融合、产业链整合及企业组织方式变革成为新业态的本质特征。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催生出许多新的业态和新的经济成分,蕴藏着推动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强大动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新农业合作组织、绿色经济、新能源、电子商务、E国际贸易、快递物流、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智慧旅游、博客商业化、P2P、网络社区、垂直门户、软件服务、网络叫车、智能家庭、“慕课”、移动办公等等都属于新业态,这些也是新经济发展的亮点。

新模式是新经济发展的重点。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被打破,以免费经济、意向经济、方案经济、功能经济、社交经济、分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迅速发展,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业模式逐渐被“免费服务赚客户+增值服务赚利润”等新赢利模式取代。以分享住房、分享汽车、分享车位、分享图书、生活日用品交换等为基础的分享经济,对传统观念、传统理论、传统模式提出新的挑战,资源使用方式、资源管理方式、资源消费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商业模式蓄势待发。随着“商业民主化”时代的到来,分享经济将向金融租赁、物流运输、教育培训、广告创意等领域大范围渗透,并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商业模式。因此,本轮从交易领域兴起的新经济将持续把新模式摆在突出的位置,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点。

三、新经济带来的新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历经几次调整和变革,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转变,以新经济为主体的新动能加速形成,逐步成为引领全球复苏的新引擎。德国、美国等制造业强国,积极推进工业4.0、工业互联网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向各区域、各行业、各领域渗透,深刻影响人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经济对世界经济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理论表明,重大创新将摧毁旧产业体系,重建新新产业体系,产生新发展动力,引领经济增长步入新的景气周期。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增长能够率先复苏,与谷歌、脸谱、苹果、微软、IBM、英特尔等跨国公司提供新动力、发展新经济关系密切。德国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小,同样得益于新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德国工业4.0也应运而生。中国经济能一枝独秀,也与电子商务、物流供应、O2O、互联网金融等服务领域的新经济迅猛发展有关。随着新经济逐渐被世界各国认识、重视和模仿,以及跨国公司跨国界调配资源能力增强,智能制造、信息产业、大数据、分享经济等新经济将会加速向外扩散,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经济势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世界经济发挥重大推动作用。

新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既有拉动又有冲击。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迅速崛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发展,保持了美国经济十多年的景气繁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孕育的机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新经济领域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始领先世界,BAT在世界IT企业中也是举足轻重的。新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对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同时,新经济也对传统监管方式、旧的产业部门、旧的产业形态带来挑战,使其感觉受到威胁,或者既得利益遭受损失,增加新经济发展的阻力,因此,需要决策层、监管者以及旧的产业部门、旧的产业形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自己,用新思维、新理念对待新经济、支持新经济。

新经济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挑战。新经济时代,传统的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变革红利都将遭受冲击,经济民主化、金融民主化、商业民主化、创新民主化等加快发展,国界、边界等实体空间不断被网络虚拟空间突破,资源在全球调配更加顺畅、更加高效,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产业布局、经济布局在全球范围、区域范围内迎来新一轮调整,这都将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挑战。同时,在经济民主化时代,人的角色从被动的生产者或消费者转向主动的产消者,每个人都自觉地参与到价值共同创造中去,人们对何时、何地、如何生产与消费有了更大自主权,使人得以摆脱社会化大生产中机器的束缚,重归最本质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逻辑。这些都是新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适应新经济,拥抱新变化,迎接新挑战,是每个人应有的选择。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地所)

猜你喜欢
动能业态信息技术
平台经济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大足:做好三篇大文章 汇聚发展新动能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面向地方新业态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探寻新动能
大健康业态:购物中心的下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