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京
中图分类号:TL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10-000-01
摘 要 设备不符合项的处理是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比较关键的环节,即便是I类和内部不符合项,处理不好有可能影响工程的关键路径。本文结合近年来遇到的I类或内部不符合项判定和处理经验,对处理过程中部分易引起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质量保证的角度介绍处理相关不符合项的实践。
关键词 不符合项 质量保证
一、概述
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符合项。对不符合项的识别与处理往往会影响到设备的制造安装过程,对于重要设备或是严重的不符合项则有可能影响整个核电工程的进度。因此,设备不符合项的处理一直是核安全监管部门、业主、工程公司及供应商等各方关注的问题。
二、不符合项判定和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II类和III类不符合项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方面有着更加明显的影响,也更加受各方面的重视,但I类和内部不符合虽然项影响小,受重视程度不高,但在处理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内外部不符合项的判定,到底是否为外部不符合项?这个问题同时决定着管理介入程度到底应该有多深。
内部不符合项不是核电工程关注的重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分为两种情况:1)未偏离采购方所认可技术文件,仅偏离供应商内部标准或技术要求;2)偏离采购方所认可技术文件,但设备供应商确定为自行报废或改作它用的不符合项。前一种情况对工程本身而言实质上未产生偏离,后一种情况因设备本身未应用到核电工程中,也未对工程质量造成损害。从这点看,内部不符合项与核电工程本身并无关系。按供应商按内部控制程序自行处理即可,过多的插手或介入供应商内部不符合项的问题,实际上不能体现核电分级管理的原则。过多地注意供应商内部不符合项,将使不符合项处理的流程复杂化,不利于集中精力处理重要的不符合项。
上述规定实际上很明确的规定了内外部不符合项的判定界面,但实际上,很可能会面对很多较难判定的问题,比如,焊接不符合项。在RCCM相关规定中,准许在焊缝/产品/零件上(除规定的情况外)在同一部位可以进行两次补焊。这就引出一个问题:补焊是否构成不符合项?有观点认为不构成,因为规范允许补焊。也有观点认为构成不符合项,因为之所以要补焊就是因为一次焊接没有达到标准或规定要求。存在争议的根源在于相关标准或规范允许补焊。面对这类问题,我们也基本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即构成不符合项,准许补焊可以看做是准许返工或者维修。S7350即规定待焊坡口表面的焊接修补,制造商应提出不符合项报告(NCR)。但至于是内部不符合项还是外部不符合项,则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在很多工程采购文件中,设计方明确规定了可以进行补焊,那么则按内部不符合项处理。同时不同的业主,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有些业主会规定核级承压焊缝如果出现问题必须列为外部不符合项。当然如果两次补焊后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开启外部不符合项再做相关处理。
在实际工程中除机械类设备外,仪控类设备也会面临这样问题。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核电领域的不断扩展,DCS基本成为了各个核电站的标配设备,但在其软件逻辑编制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错误和问题,这也是软件编写的一个普遍现象,没有哪款软件一次代码编写成功率很高,都需要大量的测试和纠错过程。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按照标准规定,出现与采购文件不符的地方就要开启外部不符合项的话,那么整个DCS项目的管理成本无疑是巨大的,也是不可接受,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需灵活处理,在某一阶段内如果供货商自行检查出问题,并按照其内部规定的程序进行了处理,则免于开启外部不符合项。而在最终验收甚至货到现场后发现的问题则应严格按照外部不符合项处理。
三、辅助性的管理工具
关注不符合项,除了要保证工程成本外,另一个重要点事避免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而很多情况下不符合项本身的工艺处理时间不是很长,而NCR的审查时间却占据了整个不符合项处理的一大半时间,由于管理问题而导致了项目的拖延更是让人感觉到惋惜。目前各大核电工程公司都有先进的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NCR在审查上的时间,例如石岛湾高温堆示范工程随着信息化系统的上线和优化,其NCR的审查时间大幅缩短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短,不但节省了项目工期,同时相关问题也让更多的人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分享,避免同样问题的出现。但现在每一个工程都有供货商、工程公司、业主等多家单位参与,很多报告的审查流程要经过多个单位,在每个单位内部都有信息系统支撑整个流程,而各单位间则很少有直接对接的接口,这就从IT层面打断了NCR的审批流程。其实从技术角度上看,对接各个单位的信息系统不是技术难点,关键是要解放思想,实现更多的信息共享,这样才能进一步的释放信息化系统这类辅助管理工具对工程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对设备不符合项处理过程中易引起争议的内外部不符合项的区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规定很明确,但有时确实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在满足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灵活判定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后续处理。同时也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辅助工程管理,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国家核安全局,HAF0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