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青岛

2016-12-21 22:07越声
小演奏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平度崂山民歌

越声

青岛的历史并不长,仅有一百多年,但由于其在近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与北京、西安、曲阜等文化古城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着不凡的文化底蕴与气度。无疑,青岛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最醒目的标识楼宇都是根据地形而建,红瓦屋顶错落有致,连同蜿蜒起伏的街道和葱绿的树木,构成青岛市区独特的地理景观。

平度民歌流传至今

青岛的音乐老师李老师告诉我,平度民歌这一民间小调之所以在青岛流传至今,都要归功于该小调早已纳入青岛的中小学教材,此消息让我很兴奋。

平度是青岛的卫星城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从已发现的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十多处遗址看,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平度民歌兴起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平度自古属齐地,我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中的《齐风》应该是最早的记载。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平度州志》记载,当时平度地区流行手板、琴瑟、磬、笙、箫、笛等乐器,乐谱有《春仲钟磬凤箫谱》《春仲笛笙谱》《瑟谱》等。清末民国初期,平度除了流行上述乐器和乐曲外,还有不少地方性民间小调,如《打秋千》《跑四川》《抗活调》《小寡妇上坟》《卖扁食》《送情郎》等,其歌词悲切,以曲调低沉者居多。虽然曲调的品质良莠混杂,但都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具体写照,因此流传至今。

平度民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如产生于清代中期的民歌有《倒对花》《十个字》《审青羊》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则盛行抗日歌曲、革命歌曲,如《打柳行》《打平度城》《想起了八年前》《黄河颂》等。

平度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如《小白菜》;有反映爱情的,如《绣荷包》;有反映风俗习惯的,如《观灯》;有传播知识的,如《对花》;有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有反映农民起义和革命斗争的,如《义和团》《老龙山马青天》《两目山小调》等。

广播里正播放着对平度市南村镇北顶子村七十九岁村民刘茂成的专访,刘茂成现场唱起了一首名叫《四季小唱》的小调:“春季里呀百草生,整好农具忙春耕……”老人说,他们小时候经常唱一些小曲,直到现在还经常唱,只是听的人越来越少了。

李老师介绍,平度民歌属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种语调的平度民歌是区域性农耕社会的一种表现,对于研究当地的生产发展以及民俗风情、艺术形态、民间艺术等具有历史传承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和谐价值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目前,青岛有条件的中小学已将平度民歌纳为教育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平度民歌的兴趣。

游览崂山太清宫

少年时读《聊斋志异》,对《崂山道士》一篇颇有印象,如今有机会来青岛一游,当然要上一趟崂山。

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过去最鼎盛之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如今,原有道观大多被毁坏,保留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最大,历史也最为悠久,难怪此地有“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美誉。

峻岭险峡,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在全国为数众多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而起的。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八十七千米,沿海大小岛屿有十八个,这些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在此碧海连天、青松怪石的所在修道,当然是修道之人的最佳选择。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也是全真道天下第二道场。道教返璞归真的内涵与崂山的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太清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前濒面海,全宫分为三个独立的院落,各自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

道家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其中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建筑风格淡雅简朴。其中,以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则有紫薇、银杏、牡丹、山茶等花木。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山茶花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大的花朵开满枝头,红的似火,白的似雪,花期长达三个月,而在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据说,这两棵山茶花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的。

三皇殿的院内有两株古柏,乃汉代所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有许多景点和刻石,因此也成了崂山游览区的中心。

当年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多次以崂山为背景。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当年蒲松龄与牡丹、山茶相对,孕育出优美的神话故事《香玉》,成为《聊斋志异》中的佳作。而太清宫的神水泉曾被人誉为“积年之疾,一饮而愈”。

据说,在太清宫看海上月出,浮光潋滟,玉壶冰镜,岸边清风掠竹,细浪轻拍,这便是崂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我们随旅游团出游,不曾在此夜宿,也就无缘一睹此胜景。我想,期待和想像也是一种美,就留待有机会时,再来此一赏“太清水月”的奇幻美景吧。

在青岛观德式建筑

青岛的大街小巷分布着康有为、洪深、梁实秋等许多名人的故居,它们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份,蕴藏着多重人文历史内涵。沿栈桥海滨前行,一幢凹字形石砌欧式建筑矗立在路北端,气势非凡,这是德占青岛时的首脑机关所在地——总督府,现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坐落在观海山上,背山面海,居高临下,天然造就了权力机构的肃穆与威严气势。

青岛有名的八大关因街名全带“关”字而得名,如山海关、嘉峪关、紫金关等,其景致古老而幽雅,视线所到之处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盛开的鲜花。那些带有各国风格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丛荫之中,一如童话中的蛋糕房子,颇具异国风情。在山海之间穿街走巷,我不由自主地驻足凝望,并被这些建筑所感动,这些承载着文化灵魂的场所诉说着历史的记忆,也倾注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青岛仅八大关一处就有二十四个国家特色建筑,这里曾经是国内外名人雅士云集的休养之地,建筑设计师们运用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筑就了八大关别墅的百年建筑传奇。在老青岛,放眼望去,几乎所有的民居都是红屋顶,甚至还有红色琉璃瓦被装饰在顶层的窗户上,天际线上蔓延的全是德式屋顶与高耸的塔尖。

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中,相比其他城市,青岛的建筑普遍都不是很高,且精小别致,这些建筑使得青岛独具魅力。由于这里曾经是德国的租界,所以遗留下来的老建筑以德式为多,参观这些德式建筑不免令人追忆那段屈辱的历史。

就以坐落在青岛老城区中心信号山麓的德式官邸总督楼来说,该楼由著名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始建于1905年,1908年竣工。在近百年的时光中,德式官邸虽历尽沧桑,但它的艺术价值依然烁目,客观地说,就历史文化内涵与建筑艺术价值而言,二十世纪在中国诞生的其他西方建筑恐无一能出其右。1996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其为“德式官邸旧址”。

总督楼外部建筑气势雄伟,外观为古堡式,隔音隔潮,且冬暖夏凉。部分外墙饰以花岗岩为装饰,正门墙上由淡绿色、淡灰色花岗岩石组成光芒四射的太阳纹饰,墙角伸出一根粗大的石柱,由之引出的锚链环系于太阳纹饰四周,以石料凿成帆结为装饰,在波浪式檐头上伸出一只诺曼底龙头,窄小的圆拱窗壁下镶有精雕的石制窗饰,用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成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

这座大楼底层为半地下室,有房间、储藏室、锅炉房、伙房,二楼有门厅、大厅、会议室、餐厅、房间和花房等,三楼为总督家眷的私房,客房和家仆住房均在四楼,顶层为阁楼。全楼共有大小房间三十个,其中主要房间十三个,各房间互相贯通,但又各成一体,内部装潢陈设异常华丽,每个房间的吊灯和壁灯造型各异,历时近百年仍完好无损,且各房间都安装了德国制成的壁炉和暖气片。

据介绍,1898年德国租借青岛,引发了城市的第一轮建筑潮,不同风格、多种流派的德式建筑奠定了青岛的欧陆风情,直接影响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的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八大关建筑群。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粗略地游览了几处德式建筑,其中有建于优美的汇泉湾畔一派南欧典型建筑风格的依尔梯斯兵营,有具有浓重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的俾斯麦兵营,有通体由粗面石块砌成呈现欧洲中世纪城堡式风格的观象台,有新罗马式风格的圣弥爱尔教堂,据说其塔尖曾是青岛的地标。此外,还有青年风格派建筑医药商店、德国中古时期新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水师饭店等。

至此,你可别以为看建筑没什么意思,建筑可是凝固的音乐,是千金也买不到的艺术珍宝。

小贴士

在青岛吃海鲜最好的季节是春、夏、秋三季,因为这个时候的海鲜肥美,滑嫩爽口。青岛盛产名贵的海参、扇贝、鲍鱼、海螺、梭蟹、石夹红蟹、鲅鱼、黄花鱼、琵琶虾、大对虾、加吉鱼等。著名的特色美食有肉末海参、原壳鲍鱼、油爆海螺、大虾烧白菜、崂山菇炖鸡、黄鱼炖豆腐、酸辣鱼丸、炸蛎黄、香酥鸡等。

猜你喜欢
平度崂山民歌
崂山茶品牌新形象发布
万物皆为灵 醉美崂山绿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第二个“平度”在哪里
崂山的溪流
发现平度之美
崂山寂境岭
“食在平度”举办美食大赛引爆全域旅游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