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6-12-21 19:15胡梦迪钟会
亚太教育 2016年35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对策分析大学生

胡梦迪+钟会

摘 要:大学生生命教育指依据学生生命特征、遵循学生发展基本规律展开的教育形式,了解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情况是高校有效展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方法,分别从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农林类大学选取2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缺乏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拓展多元化高校生命教育实施渠道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状况;对策分析

一、什么是大学生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出发点、完善生命发展、满足生命发展需求的教育形式[1]。大学生生命教育指依据学生生命特征、遵循学生发展基本规律展开的教育形式。在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出现的比较晚,主要包括渗透生存-独立成长-丰富发展、建议-内容-主线-体系-填充、活动探究-长效方法-整体方法论等路径。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方法,旨在展现真实的生命教育实施情况。其中,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60份,无效问卷17份,有效问卷243份,有效率93.5%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状况调查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定位现状调查

问卷显示,目前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生命教育课应该放在哪个课程板块”中,56%的被试认为生命教育课应该放在公共必修模块,28%的被试认为生命教育课应该放在指导性选修模块。在“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中,58%的被试希望联动社会、学校、家庭发挥合力,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生命教育;34%的被试希望通过讲座、座谈的形式获得生命教育知识;18%的被试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接触生命教育。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设置现状调查

研究表明,由于当前高校没有构建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因此,高校生命教育的展开大多依托于其他课程,或是零散的校园活动中。在“关于学校课程的调查”中,76%的被试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涉及生命教育内容;56%的被试认为思想政治课涉及生命教育内容;认为形势任务课和安全教育课涉及生命教育内容的被试分别为23%和79%;32%的被试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包含生命教育。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中应该包括心理教育、挫折教育、责任教育、生涯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安全教育和情感教育等内容。可见,大学生期待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比较多样,并在具体事件中发挥引领的作用。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保障机制现状调查

调查表明,93%的被试认同生命教育的课程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双重机制保障;43%的被试倾向制度保障;32%的被试强调教学环境与教学情境的保障;25%的被试重视教学硬件(教材等)的保障。

三、拓展多元化的高校生命教育实施渠道

(一)尝试设置生命教育试点公选课程

国内现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多是依托于其他课程的开展来渗透生命教育理念和内容。如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开设的《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课程;中南大学开设的《哲学思想与人文关怀》选修课;清华大学开设的《哲学与人生》选修课;还有各学校都在开展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这样的课程开展只能渗透生命教育的部分内容,而教育理念不能很好的传达。

生命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引入大学校园,一旦设置为试点公选课,它的成败就直接决定了未来生命教育在课程分类设置上的成败。因此,课程计划、教学模式、师资配备等方面的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要想拓展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渠道,这是必经之路。把生命教育课作为一门选修课开设,其关键是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进,在观赏影片、阅读相关书籍和角色扮演的同时,重点是学生与教师分享心得体会。

(二)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开设生命教育网络课

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一个主要方式是互联网。因此,高校生命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学,而应该把网络的便利条件加入其中。比如,可以采用微博、微信等方式展开讨论,以此宣传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和思想,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必要时开设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网络授课的好处就在于给课业繁忙的大学生减负,又满足了他们接受生命教育的需求,同时又尽可量的减少形式上的束缚,即积极心理学倡导的营造积极宽松的组织环境,以达到启发并挖掘潜能的作用。第二种比价有效的途径是在高校选择专门项目的领导者,把生命教育和大学生社团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命教育实践小组,构建生命教育网站,面向全社会宣传生命教育理念,传播正能量,调动学生和其他个体重新关注和认识生命、敬畏生命。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专门的生命教育研究专家对网站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高校生命教育网站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多样化生命教育

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体验生活,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当前,许多高校的班级在管理上都比较开放和自由,这种开放自由的管理模式给予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但其缺点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不多,班级凝聚力不强。同学们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圈子中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生命意义建构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定期开展班级和社团主题活动显得十分必要。生命教育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开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在活动中体悟生命,开发潜能。

对于生命教育而言,最好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多积极的体验式教育机会。而依托校园活动开展则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参与人员和资金等都不用担心,只要组织者能够设计好生命教育的内容即可。这种实施渠道实践性更强,连续性更好,形式更为多样,宣传更为广泛,只要用心做,一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8-11.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对策分析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