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青,倪立星,高春梅,谢洪军
(1.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林业局,山东 济宁272100;2.山东省曲阜市国有石门寺林场;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林业局)
悬铃木方翅网蝽防治技术研究
许 青1,倪立星2,高春梅3,谢洪军3
(1.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林业局,山东 济宁272100;2.山东省曲阜市国有石门寺林场;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林业局)
2009年首次发现兖州区悬铃木遭受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2014年全区范围内育苗地、行道树悬铃木普遍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为此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人工或喷施生物制剂防控,在节约防治经费同时减少了防治工作中劳动力投入,效益显著。
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特性;防治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Say)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原产北美,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的叶片。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均是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适生地。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叶片背面刺吸树木叶片汁液为害,受害叶背面取食后导致叶片组织失水,首先表现在叶脉周围,叶片正面形成许多密集的黄白色褪绿斑点,叶背面出现锈色斑,逐渐变黄枯萎,从而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害虫受惊后的迁飞以及排泄物对实施苗木管理人员侵害和污染衣物,城市行道树受害后影响绿化效果与观赏价值,破坏城市景观。该害虫还有成群入侵办公场所和居民家中的习性,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给人们生活也带来麻烦。悬铃木方翅网蝽通常于悬铃木树冠底层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兖州区重要道路两旁行道树几乎全部是悬铃木,傍晚当人们坐在悬铃木树荫下时,经常遭到该虫的侵扰。此外,该虫携带危险病菌间接为害,从而产生更大的间接潜在为害,传播悬铃木溃疡病和法国梧桐炭疽病。该虫被认为是具有为害潜能的危险入侵物种,2007年3月被国家林业局外来有害生物管理办公室公布为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2009年秋我们首次在兖颜路绿源公司门前2年生法桐叶片背面上发现受害状和虫体,经查证确准为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2010年开始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开展系统调查、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3年来对该虫生物学特性与防治试验研究总结如下:
设立有代表性标准地作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监测固定标准地,每天调查监测记录各标准各代各虫态、虫龄(成虫、卵、若虫、蛹)出现日期及发生量。在发现初羽成虫后,统计每天成虫数量,确定成虫始发期、盛发期、盛末期。成虫产卵后,每天从野外采虫枝解剖镜下观察,结合室内饲养进行,确定卵历期,卵孵化后,观察、记录若虫到化蛹时间段,确定若虫历期,根据化蛹后到成虫羽化期确定蛹历期。翌年,重复进行,对各代各虫态发生预测时间进行检验。
解剖镜、计数器、放大镜、虫情测报灯、饲养笼、高枝剪等
采用固定标准地和随机凋查相结合的方法设点实地每天或隔天调查,野外采集带虫枝室内观察。
样地选取:在兖颜路、济阳路、日东高速、新驿开发区、颜店镇前路的道路绿化;肉联厂院内、办公楼东片林;大嵫阳村、刘胡村育苗地等悬铃木不同林种设立10块有代表性标准地作为方翅网蝽监测固定标准地。
人为调查 调查采用固定标准地和随机标准地相结合的方法,标准地调查确定10标准株,并对标准株作标记,每标准株随机调查10片树冠不同部位叶片上的虫态及发生数量,成虫开始发生后用纱网罩住固定调查叶片并标记叶片,防止增加或减少,记录每天成虫数量的变化,确定成虫发生盛期(数量开始增加到开始减少的阶段)。同时采带初产卵的枝条对初产卵室内观察历期,卵开始孵化后计算若虫到化蛹时间段,确定若虫历期、蛹历期,每代连续调查、记录。
针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地不同林种采取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方法进行防治,人工防治。对各形式防治调查、统计、分析确定效果,进行效益分析,筛选适宜不同林种的最科学、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树冠喷雾:在全市范围内的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区选四块林种和立地条件相同,危害程度基本一致的林地,调查记录虫情后分别用10%吡虫啉、1%甲维盐、1%阿维菌素三种药剂高射程树冠喷1000倍、1500倍、2000倍液,一块喷清水作对照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施药前一天和施药后1、3、7、14、21天选10标准株,每株随机选10叶片调查虫口密度,统计虫口减退率,确定防治效果。育苗地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树冠喷洒6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方案和效果调查同上。树干打孔注射内吸性有机磷类杀虫剂。树干基部土下施药。烟雾熏蒸杀虫。人工消灭越冬虫。植物检疫过程中发现虫体进行消杀。
背负式喷雾器、高射程树冠喷药器械等、树干打孔注射机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青岛金正)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黑龙江平山林业)、1%甲维盐(青岛金正)、6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广西田园生化)、50%敌敌畏乳剂、吡虫啉乳油等
①树冠喷雾
车载式喷雾机树冠喷雾 选择在若虫期和初量羽化成虫期施药,选择早上无风时对树木高大的行道树进行高压喷叶,使药液穿透冠层并湿润叶片下表面,施药尽量均匀周到。
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树冠喷洒 防治不便于机械操作的育苗地。
②树干打孔注射有机磷类杀虫剂
防治工厂、机关、校园环境中的林木。
③树干基部土下施药
1.5 千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22.5千克细土混匀,均匀的埋在树干基部土中,利用吡虫啉内吸性结合浇水使植株吸收传导到叶片杀虫。
④烟雾熏蒸
郁闭度大,树木高大的林内用烟雾机防治。
⑤人工防治
秋季刮除疏松树皮层并及时收集销毁落地虫叶,减少越冬虫的数量。利用该蝽出蛰时对降雨敏感,春季出蛰结合浇水对树冠虫叶进行冲刷,或在秋季采用树冠冲刷方法来减少越冬虫量。
⑥植物检疫
对调运带虫的苗木或带皮原木严格按照植物检疫的规定,实地检疫发现后作杀虫处理。禁止带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悬铃木属植物调出、调入兖州。
该虫在兖州1年发生5代,固定标准地监测情况如表1。
表1 固定标准地悬铃木方翅网蝽监测情况表
续表1
由表1可见:该虫一般每年4月初,当温度达到10℃左右,越冬成虫从树干树皮翘皮处或树皮缝爬出转移到叶片进行危害,温度持续达到10°以上期间。成虫、若虫一直寄生在树叶背面进行生长和繁殖,繁殖能力很强每个雌虫平均可产卵284个。若虫活动能力弱,一般在固定处群集取食,同时在叶片上排泄大量黑色水渍状的排泄物。雌虫产卵时先用口针刺吸叶背主脉或侧脉,伸出产卵器插入刺吸点产卵,产完卵后分泌褐色粘液覆在卵盖上,卵盖外露。该虫还有一定的抗寒性,危害到每年的10月底,随温度的降低成虫于10月中下旬群集树干翘皮处或树皮缝或干基越冬。
我区10块固定标准地和随机调查汇总4-11月害虫发生期各代生活史如表2。
表2 各代生活史
由表2可见:4月上旬越冬成虫上树为害,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始见第1代若虫,6月下旬开始到9月下旬世代重叠,7~8月间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固定标准地调查、室内带虫枝叶培养、解剖镜下观察确定各代各虫态历期如表3。
表3 各代各虫态历期
由表3可见:卵孵化集中在产卵后的第10~15天,若虫羽化多集中在孵化后的第9~14天,第1代成虫寿命大约1个月。第1代若虫期12~16 d,世代历期约30天左右。
另外,从2009年我区首次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零星危害,到2014年几乎遍布全区可知该虫可借风或成虫的飞翔做近距离传播,也可随苗木或带皮原木做远距离传播,因其繁殖力强,世代多,防治较困难而快速扩散、蔓延。其寄主范围较为单一,主要为害悬铃木属植物。
兖州区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多采用车载式喷雾机树干喷药,药品选择至关重要,选用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生物药剂吡虫啉、阿维菌素、甲维盐试验,三种药品特点和作用机理分别为: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阿维菌素对昆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不能杀卵。作用机制与一般杀虫剂不同的是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γ-氨基丁酸,而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成虫、若虫与阿维菌素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因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所以阿维菌素致死作用较缓慢。阿维菌素虽有直接触杀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很小。阿维菌素在土内被土壤吸附不会移动,并且被微生物分解,因而在环境中无累积作用,可以作为综合防治的一个组成部分。速效性强,持效期长,安全,可在今后的防治中推广,若虫盛发初期使用。它具有超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公害等生物农药的特点。甲维盐高度安全,是一种难得的绿色农药,可以增强神经质如谷氨酸和γ一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从而使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功能丧失,扰乱神经传导,幼虫在接触后马上停止进食,发生不可逆转的麻痹。在环境中也不积累,可以通过Translaminar运动转移,极易被叶吸收并渗透到表皮,很少受环境因素如风、雨等影响。对害虫具有其它农药无法比拟的活性。
车载式喷雾器 10%吡虫啉、1%阿维菌素、1%甲维盐1000倍1500倍2000倍液树冠喷药防治效果如表4,
表4 3种药剂不同浓度树冠喷雾防治效果调查表
地点:1.0%吡虫啉药效试验在老城区文化路;1.0%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药效试验新驿镇开发区;1.0%甲维盐药效试验颜店镇镇前路。
由表4可见:1.0%吡虫啉是内吸杀虫剂,施药一天后就有较高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1.0%甲维盐既具胃毒又兼触杀,杀虫较慢,3~4天达到最好效果,超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公害。1.0%阿维菌素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施药3天后效果好。化学喷雾防治使用1.0%吡虫啉0%吡虫啉1500倍液、1.0%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1500倍液、1.0%甲维盐2000倍液树冠喷雾均可取得95%以上的防治效果。
人工背负式喷雾器防治 人工背负式喷雾器用60%吡蚜酮防治效果如表5,
表5 60%烯啶吡蚜酮不同浓度防治效果调查表
防治时间;2014年6月9日(若虫期)
地点;刘胡法桐育苗地
由表5可见:60%吡蚜酮由吡蚜酮和烯啶虫胺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复配而成;吡蚜酮具有独特的口针阻塞效应,害虫一经取食迅速抑制进食;烯啶虫胺可以快速阻断害虫神经的传导。两者复配防治效果最好,若虫期施药2000倍药液即可达到98.7%效果。结果表明:60%吡蚜酮.烯啶具有速效性快,安全,防治效果理想。尤其适用于不便车载喷药器械操作的育苗地防治。施药时人的防护措施要求很严格。
建设路息马地北门右侧5棵10年生悬铃木胸径分别为28cm、26 cm、28 cm、30 cm、26 cm,7月1日干基打孔注射吡虫啉乳剂5ml/株,7月3日,7月8日,7月11日调查 ,虫口由原来的25头/叶分别减退 到18头/叶、14头/叶、0.2头/叶。浙江林学院有4种药剂树干注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报道,作为参考指导类似防治。
6月7日,颜店镇刘胡村1年生悬铃木苗圃,20株苗基土中施100克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次日正常浇水,7日后调查,虫尚无受药迹象,18天后调查所有叶片几乎无活虫体,树干基部土下埋药对幼苗期防控效果想。
颜店镇大嵫阳村许洪良5年生悬铃木片林,郁闭度0.8,书高4m,8月16日上午用敌敌畏、柴油按1:3混合后烟雾机喷烟熏蒸,当日下午,调查虫口密度由施药前的32头/叶,降到0.3头/叶。
颜店镇高庄支部书记张秀茂的5亩3年生速生悬铃木苗圃,2014年10月8日调查虫口密度15头/叶,2012年秋、2013年春3次刮除树干翘皮、清理干净树下枯落物,2015年6月7日调查虫口密度0.8头/叶,人工防治降低虫口率94.6%。
苗木运输是该虫长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调运带虫的苗木或带皮原木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严格按照植物检疫的规定,实地检疫发现后作杀虫处理。
兖州区主要道路几乎全部以悬铃木作行道树绿化,且颜店、新驿等镇悬铃木育苗面积大,号称“法桐之乡”。因此,该虫的侵入无疑对兖州市近2000hm2法桐育苗地和近100km以悬铃木作行道树的城市绿化构成重大威胁。法桐育苗地受害后,苗木生长缓慢,提前落叶、生长中断、树势衰弱甚至死亡;悬铃木方翅网蝽有较强的扩散能力,随着该虫的广泛蔓延和虫量增加,连年的危害会造成树木死亡。科学防控势在必行。兖州区发生较重行道树通常采用树冠喷雾。树冠喷雾选择在若虫期和初量羽化成虫期施药,选择早上无风时进行高压喷叶,使药液穿透冠层并湿润叶片下表面。育苗地最经济、便捷、有效的方法常采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药防治。若考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采用效果较好、污染较小、用药次数较少的树干注射法进行施药。每株树注射用原药量按树木胸径而定,胸径25cm以上的5m L/cm,防治效果达95%以上。郁闭度大的林地,选择无风天气用烟雾机熏蒸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1)实地调查中显示,成虫盛发期,每叶片最多98头,聚集同一叶片,每叶片若虫最多108头,成虫产卵量如果按平均284粒计算,每雌虫产卵至少一次以上,且会产卵于不同的叶片,各虫态空间分布规律尚无资料查实确定。
(2)兖州各代、各虫态天敌控制率,受环境影响自然死亡率以及天敌种类无完整报道,尚待考证。
(3)利于大发生的环境因子(温度、空气湿度、极端温度)春季气候干燥时常大发生等尚待进一步验证。兖州几年受该虫危害,国内有学者称它还会传播悬铃木溃疡病和法国梧桐炭疽病,目前我区尚未发现这两种病害。
(4)悬铃木方翅网蝽一般不作远距离飞行,成虫翅膀很脆弱,但是,借助风力可以迁移几千米。多数学者认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长距离传播是通过人类活动进行的,自然蔓延、借助风力传播最大距离,一年自然扩散范围、面积尚待进一步考证。
(5)确定了不同树种(行道树、苗圃)适宜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可根据生物学特性、生活史规律,确定最佳施药时间段。
(6)对该蝽危害抗性强的品种的选择,还需进一步调查。
(7)吡蚜酮防治特效性在推广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国内尚无资料报道。2014年推广应用于苗圃地防治,效果最好。
(8)3年来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工作实践,根据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情况树冠喷雾防治,同一林地一年有了3~4次施药控制的记录,尚未有间隔7~10天再喷一次的情况,根据为害程度连喷2~3次,是否可达到全年控制效果尚待试验。
(9)打孔注药后虽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控制害虫大面积发生,但对4年生以下幼树是否影响生长或产生不良效应尚无考证。
S763.3
A
1002-2724(2016)06-0071-06
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