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英 葛国平
心电图危急值管理患者357例分析
徐小英葛国平
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可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变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心电图改变[1]。如何建立有效的心电图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对于临床医师和医技人员意义重大。笔者在对近5年来心脏危急重病患者的管控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心电图危急值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 年12月记录心电图危急值的患者357例,门诊患者126例,住院患者231例。其中≥16岁350例,男性197例,女性153例,年龄16~95(68.3±16.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10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8例),心律失常66例,高血压病29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心功能不全6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脑卒中12例,头晕、黑矇11例,外伤骨折10例,肾功能不全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肺部感染5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其他80例。按2000年版世界卫生组织《人类年龄段划分新标准》作为标准进行分组,其中16~29岁(少年组)14例,30~44岁(青年组)16例,45~59岁(中年组)59例,60~74岁(老年组)93例,75~89岁(高龄组)150例,≥90岁(超高龄组)18例。另有新生儿患者4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1~23d;临床诊断:心律失常2例,新生儿窒息1例,新生儿黄疸1例。学龄前儿童患者3例,均为男性,年龄2~7岁;临床诊断:胸闷待查1例,发热待查1例,腹泻1例。本组资料排除急诊室及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常规心电图危急值表现患者。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患者常规心电图采用日本光电1550P型数字化12导联心电图机检测,24h动态心电图采用美国太空CF记录盒检测,运用Impresario软件分析系统进行回放分析,平板运动心电图采用美国Mortara公司X-ScribeⅡ平板无线遥测系统监测,由心电图专业医师分析诊断。发现心电图危急值时进行患者身份及心电图资料复核,由上级医师进行心电图危急值的确认,按照流程报告给临床科室并规范记录。汇总记录我院近5年的心电图危急值登记资料。
1.2.2心电图危急值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经院质控小组与临床科室协商拟定心电图危急值5大类项目:(1)心肌缺血损伤坏死和严重心肌损害心电图表现;(2)快速型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伴快心室率及缺血型ST-T改变,频发多源性及R on T型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3)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性停搏,二度以上窦房传导阻滞,全心停搏;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3.0s;(4)符合电解质紊乱心电图改变(如高血钾、低血钾)和长Q-T间期;(5)起搏器功能障碍心电图表现。
1.2.3观察指标分析患者心电图危急值资料来源(按照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心电图3种不同检查方式进行分类统计),记录患者处理情况,按照5大类表现及心电图危急值表现分析各组心电图特点。同时,分析新生儿及学龄前儿童患者心电图危急值表现特点。
2.1患者心电图危急值资料来源及处理情况比较心电图危急值来源于常规心电图表现患者166例(46.5%)、来源于动态心电图患者178例(49.8%),来源于平板运动心电图患者13例(3.5%)。其中,青年组和少年组患者以门诊患者居多(23例,76.7%)。心电图危急值报告临床医师后,即刻进行处置105例(29.4%),其中立即住院46例(占门诊患者36.5%),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5例,急诊安装起搏器18例,转心内科治疗14例,转上级医院诊治2例。
2.2各组心电图危急值5大类项目分析见表1。
表1 各组心电图危急值5大类项目分析[例(%)]
由表1可见,心肌缺血损伤坏死和严重心肌损害心电图121例(33.9%),快速型心律失常72例(20.2%),缓慢型心律失常147例(41.2%),3者总和达95.3%。此外,电解质紊乱和长Q-T间期17例(4.8%),起搏器功能障碍8例(2.2%)。
2.3各组心电图危急值表现分析见表2。
表2 各组心电图危急值表现分析[例(%)]
由表2可见,少年组以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及PSVT发生率较高,青年组表现类似于少年组,但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也较高。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急性心肌梗死、ST-T改变发生率较高。其中,中年组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高龄组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也较高。超高龄组ST-T改变、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
进一步分析发现,青年组和少年组的危急值多为病毒性心肌炎所致。中年组由运动试验诱发显著缺血型ST-T改变者5例,且4例伴有一过性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改变。18例超高龄患者中,除3例以胸痛、心悸、高血压就诊于心内科门诊,2例因胸痛、高血压住心内科病房外,其余13例(72.2%)均为非心血管专科病房患者,其中以外伤骨折入住骨科3例,以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入住呼吸科3例,因眩晕昏厥入住神经内科2例,因水肿入住肾内科1例,因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入住其他内科病房4例。
2.4新生儿及学龄前儿童患者心电图危急值表现4例新生儿患者均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分别为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1例,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各1例,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3例学龄前儿童,其中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Lundberg在1972年率先提出了危急值管理的概念,并将其表述为“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存在病理生理紊乱,如不及时进行适当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40多年来,危急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其管理也日趋规范。中国医师协会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出建立危急值报告与管理制度后,医疗机构危急值管理工作日趋完善,成为又一保证患者安全的保障[2]。近年来,随着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推进,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在医院的医技科室逐渐得到规范与落实,这为医技检查服务于临床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临床主管医师可在第一时间得知患者的检查结果,并迅速地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挽救患者生命,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事件的发生。但同时,心电图危急值标准各地并未统一,本省各地医院执行的也并非同一标准。为强调心电图危急值的重要性,在全省心电图专业范围内规范危急值报告标准及流程,省医学会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组织省内心电学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形成了《浙江省心电图危急值标准(试用版)》[1]。
我院在之前几十年的心脏危重患者管控中,采用的是危重患者的登记制度,与临床医师保持沟通与联系的同时,做好预后的随访与登记。2010年在省内医院等级评审规范要求下,我院医技科室开始按中国医师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管理要求,建立危急值报告和管理制度,成立了由院领导、医务科、质控办及各临床医技科室组成的危急值分级管理组织,制定了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明确了心电图危急值的项目标准,规范了心电图危急值的报告流程,落实了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记录本的记录规范和要求。
本组资料中,对心电图危急值进行分类统计显示,心肌缺血损伤坏死和严重心肌损害,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占危急值报告患者的95.3%。各年龄组心电图危急值表现存在明显不同特点。危急值报告后得到临床医师即刻特别处置占危急值报告总数的29.4%,立即住院占门诊危急值报告患者的36.5%,约1/3患者得到特别有效应答,充分发挥了危急值管理的安全保障作用。同时显示,老年患者特别是高龄、超高龄患者是心电图危急值高发人群,他们常常以外伤或昏厥等意外事件引起的继发损害和相关症状入住骨科及神经内科等非心血管专科病房。临床应高度重视这一群体,而心电图筛查是甄别高危患者的简便、有效措施。
危急值报告管理流程涉及诸多环节,从危急值的识别,到危急值的报告方式,患者的安全转接。只有做到多环节紧密相扣、无缝对接,才能保障患者安全。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推进,危急值的报告方式也日趋多样化。电话报告、短信报告、微信及网络报告等都可采用,特别是后者可依托信息系统发送,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加快报告速度,较之传统的电话报告,还可有效避免错听、错记的风险[3]。
[1]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浙江省心电图危急值标准(试用版)[J].心电与循环,2015,34(2)∶83.
[2]周炯,范靖,黄鹂,等.危急值管理与患者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1(3)∶200-202.
[3]游斌权,钟韧雷,阎晓勤.3种危急值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32-33.
(本文编辑:杨丽)
321000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心电科(徐小英)、ICU(葛国平)
徐小英,E-mail:jhrmyy2308574@163.com
(201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