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蒋政 陈熙
绿色农业循环持续生态肥料大势所趋2016中国生态肥料高峰论坛在江苏南京盛大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蒋政 陈熙
一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农业逐步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化肥施用量大,化肥使用结构不合理且利用率低,因此造成的土壤面源污染仍在扩大。与此同时,国家出台“零增长”和“土十条”等政策。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意识到,优化化肥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生态肥料,或将是农资行业实现突围的一条出路。
11月3日,2016中国生态肥料高峰论坛在江苏南京盛大召开。大会以“绿色农业循环持续,生态肥料大势所趋”为主题,邀请多位专家系统阐述生态农业、生态肥料和减肥增效的关系,梳理生态肥料对土壤安全的保护作用,预判农资经销商的渠道变革,并邀请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分享生态肥料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中取得的经验和收获。
大会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主办、四川金象化工集团和山东创新腐植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来自农业部、中科院、行业协会等领导专家,以及化肥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合作社带头人等50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
什么是生态肥料?为什么要发展生态肥料?这是很多参会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
大会开始前,由央视制作团队特别为本届大会制作的视频震撼了每一位到场嘉宾。“贪婪”“欲望”“利益”“污染”“挥霍”“死亡”等6个冲击人们眼球的词汇在视频中被一一展示,挖掘并直击人性深处的弱点,引人深思。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一组数字:目前我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约5000万亩,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吨,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公顷,土壤被严重污染。同时,土壤污染在趋势上也正在由工业向农业扩散,由城区向农村蔓延、由地表向地下渗透、由上游向下游转移。
本次大会,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因事无法亲自到场,但他特别以VCR现场播放的形式与参会人员分享报告。他也认为,化肥使用过度,的确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承担过大压力。“当下,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已经开始打响。”他认为,“具体到肥料层面,要做好科学施肥。这不仅仅是肥料含量上,而且还要考虑到肥料形态和施肥方式上做大量工作。”
“对于农资行业而言,绿色生态肥料将获得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查迎新如是说。
究竟什么是生态肥料呢?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给出了答案。他指出,根据分级原则,可将肥料分为生态级、农田级和园林级。其中生态级肥料,是指能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不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作用、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一类肥料。
业内普遍认为,生态肥料能够维持农业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有效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显著提高作物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市场上许多新型肥料,包括海藻肥、腐植酸肥、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等都属于新型的生态肥料,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其中,微生物肥料在近些年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主任李俊表示,微生物肥料属于一种有机类肥料,是环境友好的生态肥料。近几年以每年10%的增度快速发展,它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能够提供或活化养分功能、产生各种活性物质、改良和修复土壤、促进有机物料腐熟、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
当下,业内将微生物肥料分为农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李俊分析道,从宏观层面上讲,化肥“零增长”政策、发展生态农业,离不开生物肥料;从中观层面上讲,国家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研发应用生物肥料;从微观层面上讲,生物肥料所体现的不可替代的功能性,决定了必须推广生物肥料。他预测,在“十三五”结束时,生物肥料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左右。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基础。生态肥料能够备受关注,也源自社会各界对于土壤安全的重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任刘建明说,我国农业正在由化学农业朝生态农业转型。只有保证土壤健康,才能保证农产品安全,进而呵护国民健康。而生态农业是治理土壤污染、改良土壤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生物质组成,具有养分功能、结构功能和环境功能。”他认为,当下土壤修复改良大都围绕着三大功能展开,并大力提倡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三元生态复合肥。
刘建明表示,土壤中矿物质元素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植物体中检出70多种元素,除氧、氢、碳、氮外,大都是来自土壤的矿物质元素;有机肥料特别是腐植酸肥料,能够增加有效养分,改良土壤,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植物抗性,最终增产提质;微生物肥不仅能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还能有效分解消解土壤中原已积存的化肥和农药。“大力推广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三元生态复合肥,将会是实现生态农业的有利抓手。”他说。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认为,决定土壤营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土壤腐殖质的含量。研究表明,土壤腐殖质中大约包含240种能刺激植物生长的物质,同时可以促进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当下多数肥料中添加的腐殖质对增加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作用较小,仅仅作为肥料添加剂存在。然而,他指出,一些生产企业对含有腐殖质的肥料宣传过于夸张且不接地气,最终影响农民理解和接受这种肥料。“当下,如何正确看待腐殖质,如何在基层推广含腐殖质的肥料,将是生产企业乃至行业面临的问题。”他说。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沈其荣认为,在农业上,各个不同的种植区域,应该用适用于当地种植条件的产品。目前行业各类农资产品太多,但是使用方法和使用量说不清,服务不到位,让农民把握不准,所以经常发生农资施用过量的情况。他强调,“助力科学施肥、规避急功近利。这也是我们提倡平衡营养施肥的原因。总之,我认为生态农资的未来前景光明。”
响鼓需重锤,好肥得力推。不过,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农资行业渠道和产品购销推广模式也迎来全新变革。
渠道之变,导致经销商迎来大变革时代。中国农资传媒三农调研咨询中心主任王旭波认为,当下基层农资流通呈现三大趋势:流通扁平化、产品一体化、流通渠道品牌化。这就要求基层经销商优化产品结构,打造爆品套餐;提高自身的精准农化服务能力,并用会议营销的方法改变粗放式营销方式。对于厂家而言,王旭波建议,要在战略上收缩市场与细分市场,增加区域市场的网店密度与单个终端店的效率。
农资电商异军突起,农产品购销助力农民。其中,京东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京东商城消费品事业部农业电商采销部总经理范天阳表示,京东依靠生鲜电商、工业品进农村、农村金融等三大战略,全力加速推进农村电商。目前,京东拥有超过1500家的县级服务中心、27万乡村推广员以及超过1500家京东帮。同时,京东利用物流网络、金融服务、品质电商、电商培训等全力帮助农民打通农产品上行。另外,京东打造覆盖全国的全程冷链物流网络,构建生鲜农产品电商流通主干线;建立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让农民可以“借鸡生蛋”;推动品质化和品牌化,让农产品也能卖出高价。
一亩田也在探索中前行。一亩田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彭南峰说,一亩田专注于农产品进城,解决针对性和专业性的问题;专注于B2B电商业态,解决业务规模和物流成本的问题;专注于用户体验,解决行业生态建设问题;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解决便利性问题。他表示,县域移动互联网构建农业生态,是一亩田的发展方向。这包括可追溯体系、农资服务、订单农业、地域品牌打造等内容。
会后,主办方组织与会嘉宾前往南京蓝莓山有机蓝莓生态基地进行参观考察。据悉,“蓝莓山”种植近1000亩有机蓝莓,全程不施农药、化肥,利用自然农法及有机类肥料进行种植。因“蓝莓山”出产的蓝莓品质佳、个头大、口味甜,蓝莓每125克价格高于市场价6-7元,在一定程度上也规避了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未来,“蓝莓山”还将产品链延伸,做蓝莓酱、蓝莓酒等加工产品。主打生态、有机、高品质的蓝莓产品,“蓝莓山”走在了生态特色农业的前列。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
重新认识并重视生态肥料
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我国的耕地质量和农业生态问题已经走上风口浪尖,打响土壤污染防治战迫在眉睫。在这场大会上,多位专家向大家系统阐述生态肥料与增产增收、减肥增效之间的辩证关系,梳理生态肥料的行业标准,预判农资经销商的渠道变革。同时,在大会展开的两场座谈中,各位嘉宾领导分别从生态农资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整合力量攻占生态高地这两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个时代赋予生态肥料的历史使命,以及生态肥料能够为这个时代贡献的力量。
绿色农业循环持续,生态肥料大势所趋。伴随着今年中央1号文件、农业部“一控两减三基本”和“土十条”等政策的出台,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对于农资行业而言,绿色生态肥料将获得市场发展机遇。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今天在这里举办2016中国生态肥料高峰论坛,就是要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讨论生态肥料,重新认识生态肥料,进而愈发重视生态肥料。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主任李俊
微生物肥料“四两拨千斤”
微生物肥料是环境友好的生态肥料,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能。微生物肥料研发重在有效创新。这包括依据微生物肥料的产品类型、功能特点和国家与市场需求进行的研发创新。它分为三大类:农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能够提供或活化养分功能、产生各种活性物质、土壤改良和修复、促进有机物料腐熟、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
微生物肥料的作物机理是多样性,是生命活性的制品;而恰恰生命活性是生物肥料多功能的根本、化肥养分转化的主导者、土壤健康与绿色生态的维护者、土壤质量与生产力提升的引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守护者。
近十年来,微生物肥料得到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近几年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发展,预计到“十三五”结束时,年总产量比现在翻一番,达到3000万吨左右。这归功于国家对生物肥料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生物肥料也在农业作业中逐渐显现出独特功效,同时生物肥料登记管理的规范与引导作用也非常重要。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任刘建明
三元生态复合肥全方位修复改良土壤
土壤是种植之根本,现有植物体中已检出70多种元素(微生物50多种),除氧、氢、碳、氮外,都来自土壤矿物质元素。土壤好坏决定食品品质。土壤是由矿物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而来。岩石风化成土的过程,从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角度看,实际上是岩石中矿物质元素活化过程,并由此形成土壤“自然肥力”重要部分。
我国自主发明的“水热工艺”,把成土母岩矿物质元素整体转化为有效养分。岩石自然转化为土壤能保留有效矿物质养分的3%,岩石经水热化学反应制成肥料能保留有效矿物质养分80%。这种肥料有三大功能:活化,把原料中所有矿物质元素整体活化为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营养形态;细化,新生成矿物颗粒为纳米-微米级微粒;膨化,把石头膨化为微孔发育疏松状态,类似土壤团粒结构。
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三元生态复合肥可以全方位地修复和改良土壤。2006年以来,新型矿物肥料先后在全国27个省市的100多个地区,在不同气候带、不同土壤类型,对80多种农作物开展了广泛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证明这一新型矿物肥料的有效性和普适性。新型矿物肥料,一是可以使粮食作物增产5%-15%,土豆等根茎类作物增产8%-25%;二是提高各种营养成分和多种中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养分吸收能力,增强作物的抗病虫、抗倒伏、抗旱、抗寒、抗盐能力;三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提高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四是修复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营养平衡。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
《肥料分级及要求》让生态肥料行标更规范
事实上,《肥料分级及要求》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肥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保证,把好肥料质量安全这一关,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肥料分级、分类管理,控制不宜使用的污染物通过肥料进入食物链,既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和确保粮食安全,又可以将合适的原料用在合适的植物、作物上,保证肥料原料的有序、合理利用。发达国家肥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质量控制有一整套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包括产品的生产、包装、认证、标识等,有一批相关法规来规范肥料产业,令该产业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现状较为混乱。正是基于此,《肥料分级及要求》应运而生。
《要求》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控制有害物质通过肥料进入土壤和食物链的途径,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按照有害物质的含量分级指导建立分对象施用等安全施肥规则。确保肥料可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污染原料的非预期使用。提高我国肥料安全质量水平,提升生产企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
该标准规定了肥料的分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和实施要求,将肥料分为生态级、农田级和园林级。我们说生态级肥料,即能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不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作用、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一类肥料。农田级肥料是能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的一类肥料。园林级肥料是能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园林植物生长、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的并可使用固体废物作为原料的一类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