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琦
从隋炀帝的用人看他的败亡
刘 琦
隋炀帝画像
隋炀帝杨广(569-618),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同时也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君主。他是征陈(南陈,557-589)的主要指挥者,在他的统领下,50万隋军一举灭陈,完成了国家统一。此后率军北上击败突厥进犯。《隋书》称赞他“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
杨广在位期间,修大运河,此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大运河都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业二年(606),杨广建进士科,奠定科举制度,寒门学子从此春还秋往,乌聚云合,打开了参政的大门,选拔了统治的人才,中国封建制度之后延绵上千年,这个制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就是这样一位君主,在位不到14年,就被部下缢杀在江都,身死国灭,不能不让人慨叹。隋炀帝的败亡,原因不止一端,用人失当,就是原因之一。
在杨广宠信的佞臣里,虞世基最为有名,他的特点就是善于逢迎。虞世基博学多才,书法还很好,但其逢迎的功夫,更胜过他的才学。杨广在避祸江都后,隋军失利的消息不断传来,虞世基参掌朝廷机要,事事先闻,他知道杨广最不喜欢听到这些消息,于是就将军事失利的表章修改一番再上报给杨广,虞世基的这种做法,使得杨广在很长时间里不能真实地了解外界的情况。李密率瓦岗军重兵围困东都洛阳后,当时镇守洛阳的是杨广的孙子越王杨侗,危急中,杨侗派属下元善达突围而出,冒险穿过瓦岗军占领的地带来江都报信,恳请杨广速返洛阳。杨广在听完元善达讲述洛阳的围城之惨状后不禁忧形于色。这时候虞世基却说:“这恐怕是因为越王年纪小而受了众将领的欺骗。如果真像元善达讲的那样,他又是怎么突破瓦岗贼军的重围而来到这里的呢?”杨广因此大怒:“你这个小人,竟敢当众欺辱我!”于是故意让元善达去东阳催运粮草。东阳正是起义军密集的地方,元善达到那里后很快就被杀了。这件事后,外面的人再也不敢向杨广谈起隋军同各地义军作战的情况了。
除虞世基外,杨素与宇文述也都是媚上的好手。杨素在隋文帝杨坚在位时,便不恤民力打造奢侈壮丽的仁寿宫取媚隋文帝。在杨广谋划废掉太子杨勇及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杨素更是与宇文述联合,揣摩杨广之意,出谋划策,帮助杨广夺得帝位。杨素早死,没有赶上后来混乱的时局,而宇文述却一如继往地扮演着他的佞臣角色。当中原地区群雄纷起,隋朝国势日蹙的时候,宇文述观察到杨广有避祸东南的意思后,积极建议杨广“巡幸”江都。杨广当时正为受到群臣反对他的南下计划而困扰,听到宇文述赞同自己的计划,当即龙舟南指,直下江都。杨广在动荡飘摇之际离开东都洛阳,是重大战略失误。洛阳是当时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在这里,就把根留住了,就能有效组织力量对抗起义军。偏安一隅,不仅带走了本来可以用来平叛的十万骁果军,而且损害了军心民心。后来骁果军久离故土,军心思归,纷纷逃亡,杨广对逃走的骁果军一律处死,结果引发骁果军叛乱,身死国灭,而领头的正是宇文述的两个儿子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读史至此,不能不让人感慨。
“国以人兴,政以人治”。用人用得好,就兴旺发达,用人用不好,就人亡政息,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道理。隋朝曾经名臣云集,猛将如云。比如高颎,以天下为己任,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竭诚尽节,进引忠良,苏威、贺若弼、韩擒虎都是他推荐,执政近20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隋朝的繁荣富庶,高颎出了大力。贺若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善解属文,博涉书记”,与韩擒虎一样,是平陈的名将,开国的功臣。即使像杨素与宇文述这样的佞臣,同时也都是骁勇战将。杨素在随杨广平陈中立有大功,还曾大破突厥军队,平定杨谅叛乱。宇文述在同吐谷浑军队的作战中也是战功卓著。虞世基参政时也曾提出过一些合理的建议。
如果这些人用得好,杨广不但不会身死国灭,还很可能创造出“大业之治”的局面。但这些名臣名将,杨广却容不下,用不好。杨广用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专门挑顺应自己意思的大臣,听不进臣子们的不同意见,尤其不喜纳谏。他曾直言不讳地对臣下说:“我性不欲人谏。”
616年,杨广决定第三次去江都时,建节尉任宗上谏,杨广将他杖杀。奉信郎崔民象再谏,杨广更为生气,削掉了崔民象的两腮和嘴巴,斩杀在大殿之外。大业三年(607),他以诽谤朝政为由,连杀高颎、宇文弼、贺若弼三位大臣,此后,纳言苏威免官,萧瑀被疏。名臣忠臣杀的杀,逐的逐,疏的疏,剩下的内外庶官,自然变得明哲保身,务相顺从。自此,言路堵塞,政务壅蔽,下情不能上通,上意难以下达,智者不能献其谋,勇者难以竭其力,凭空决策,一意孤行,哪有不亡的道理。
隋炀帝用人失当的根源在哪里呢?可以从杨广的性格上找找问题。杨广既有雄才大略,又有文章才学,他的名作《饮马长城窟》自有一种辉煌壮丽、气吞山河的王者之风。他的《春江花月夜》亦极见文采风流,颇受后人称道。虽然他有绝世之才,却没有容人之量。
他自负,谓当世之贤,皆所不逮。他曾骄傲地对身边的侍臣们说:“天下人都说我是继承了先皇的功业才领有四海之地,可是假设让我与满朝的士大夫们以才学高下进行选拔,我也应当成为天子!”
杨广恃才自负,对身边的一些有才华的臣子又心生嫉妒。杨广一朝曾有两个极负文名的才子,一个薛道衡,一个王胄。这两人后来都因得罪杨广而被杀掉了。杨广在杀掉薛道衡后曾恨恨地说了一句:“你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吗!”在王胄死后他也幸灾乐祸地说了一句:“这回看你还能写出‘庭草无人随意绿’这样的句子来吗!”
他寡情,元德太子早逝,他“哭之,数声而止,寻奏声伎,无异平日”。
他小气,对官帽看得很紧,对人论功行赏的时候,经常抑削就薄。
他多疑猜忌,临朝的时候对群臣不怎么讲话。连自己的儿子齐王杨暕都不相信,经常派人监视,听到他在宴饮,就说,“他做了什么这么高兴?”听到齐王忧悴,就讲“他一定在谋划什么”。父子之间尚且如是,何况他人。
林则徐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杨广空有天下,却没有用天下之材、尽天下之利的心胸,志大量小,骄矜自用,其身死国灭,也可以讲是咎由自取吧。
(责任编辑:亚闻)
(邮箱:2003xy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