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楗夫
长征中的人民兵工
王楗夫
土地革命战争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拦阻,尽管中央苏区兵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备战,但红军的武器装备不足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据1934年10月8日统计数据显示:从江西苏区出发的中央红军总兵力86,895人,仅携带步马枪29,153支、短枪3141支,重机枪357挺,轻机枪294挺,自动枪28支、冲锋枪271支、迫击炮38门。为解决作战部队枪支不足问题,另携带梭镖6101根、大刀882把、刺刀17,552把作为补充。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枪弹不足。红军仅携步马枪弹1,418,200发、短枪弹72,891发、手榴弹76526枚、重机枪弹151,509发、轻机枪弹及自动枪弹71,321发、冲锋枪弹67,709发、迫击炮弹2473发。如此紧缺的武器弹药供应,根本难以支撑打赢一场大仗。其他几路红军的装备情况与中央红军大致相似。而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有国民政府财政支持,以及上海、金陵、汉阳等地近代化兵工厂支撑,每一个步兵连都配有轻机枪9挺、步枪80余支,每个步兵营编配一个装备6挺重机枪的重机枪连、一个配有2门炮的迫击炮排。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占有绝对优势,且掌握制空权。国民党地方部队武器装备水平略差一些,但总体要比红军武器装备强。在远离根据地、没有外来支援、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要突破十倍于己的强敌围堵、实现北上抗日,面临着一场命运攸关的生死较量。
红军长征时,瑞金中央红军兵工厂只留下职工100余人,将工厂迁至于都县黄龙乡湖山村继续组织生产,支持驻留南方的红军游击队作战,其余560多名兵工人员被编入中央红军后勤纵队,分三批踏上长征路。第一批出发的60余名兵工技术能手带走各自的修理工具和两部上好机器;第二批出发的兵工技术人员带走一切可以带走的机器设备,并将无法带走的机器设备埋在地下;第三批出发的工人为不让敌人在此制造武器,毅然烧毁他们自己亲手创建的厂房。在踏上征程那一刻,他们含泪向着烈火中的厂房投去深情的一瞥。
红二、红六军团撤离湘鄂川黔根据地长征时,抽调部分军工工人组成修械所随军西征,其余就地疏散。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从川陕革命根据地横渡嘉陵江开始长征时,大多数兵工人员分批参加了长征。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兵工人员跟随红军游击队亦工亦战,转战于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广东等地崇山峻岭中,虽经百战而不散,纵陷重围而不绝,以草根和树叶充饥,最终突出重围,恢复生产,成为新四军军工建设发展的骨干力量。
漫漫征途上,面对天上飞机狂轰滥炸、地上敌军围追堵截,兵工厂的工人和技师为保护军工生产设备每天有人壮烈牺牲。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主力锐减,大量兵工战士血洒湘江。关于这一段革命历史,时任红军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的叶季壮回忆说:“当时中央红军有8万军队,而后勤人员就有3万多人。突围前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如做被服、印钞票、造手榴弹和子弹等。9月25日开始突围,随军的兵工厂职工有108人,还带了一些机器、无烟火药和一部分修枪工具。由于机器笨重,行军不方便,走了七天七夜赶不上部队。部队为不使后勤队伍落后过远,也放慢了行军速度。部队既要打仗,还要派一部分人来保护后勤队伍,这对于突围是很不利的。后来这些机器实在抬不动了,只好丢掉。”1934年12月4日,中央红军发布《后勤机关进行缩编的命令》,要求红军不再携带过多辎重,对不必携带的物资立刻抛弃或毁坏,以便于部队轻装前进。军工战士忍痛割爱,将兵工生产设备就地掩埋或毁坏,只携带简单的工具跟随红军长征。
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四道封锁线后,红军的武器弹药消耗过半。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支持,红军最终选择运动战而不是与敌人硬拼消耗,而红军主动发起战斗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缴获敌人的武器装备物资,实现对作战部队的及时补给。而在此时的运动战中,随军长征的兵工人员利用携带的简单工具和零部件,为红军作战修理枪械。他们一身二任,既要行军作战,又要修理枪械。每当部队宿营,他们就迅速架起门板或利用马鞍子拼组工作台,抓紧修理枪械。过草地时,野菜被吃光了,兵工人员就利用随身携带的钢丝制作鱼钩,钓鱼充饥。有时,兵工厂工人们手持钢枪,踊跃参战,成为冲锋陷阵的英雄战士。1936年,红二、六军团转移到湘黔边境龙溪口时遇到国民党的重兵追堵,兵工人员与红军将士一道投入战斗。贺龙得知这一情况后,批评供给部领导不该让兵工人员参战。他对兵工人员说:“打仗是红军指战员的事,你们的任务是修枪,这比打仗更重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后不久,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寻机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红军队伍得到一定补给,士气空前高涨。从此,红军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朝着抗日救国的道路迅跑。
缺乏武器弹药的红军只好将有限火力集中使用,形成局部优势,从而在生死关头发挥关键作用。5月24日,红一方面军在安顺场集中6挺重机枪和数十挺轻机枪向对岸守敌发起攻击,掩护17名突击队员成功渡河。29日,负责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指挥员杨成武将仅有的3挺机枪布置在桥头制高点,使对岸敌人受到有效压制。土城战役关键时刻,陈赓命干部团四营以重机枪掩护,命头戴钢盔的干部团一营二营,向着川军“模范师”郭勋祺部发起冲锋,击溃敌军。此后,头戴钢盔的红军干部团令敌人闻风丧胆。
失去兵工厂支撑的红军队伍,全靠拼死一战获得补给。红军抵达陕北前的一次重要缴获是吴起镇“切尾巴”战役和直罗镇战役。前者歼敌600,俘敌1000,缴获数百匹战马和大批武器弹药;后者歼敌一师一团,缴获捷克造马枪5000支、轻重机枪250挺、子弹26万发。两战两捷,斩获颇丰,为中央红军奠基西北创造了条件。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指出:“我们建立军事工业,须使之不助长依赖性。我们的基本方针是依赖帝国主义和国内敌人的军事工业。伦敦和汉阳的兵工厂,我们是有权利的,并且经过敌人的运输队送来。这是真理,并不是笑话。”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根据地时,看到的正是通过吴起镇战役和直罗镇战役这两次战役缴获刚刚补给的红军。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一文中写道:“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如果说这是难以相信的话,我可以作证,我所看到的正规军基本上是用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美国机关枪、步枪、自动步枪、毛瑟枪和山炮装备起来的,这些武器都是大量地卖给南京政府的。”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一杆杆红旗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一曲荡气回肠的信天游,让奠基西北的中央红军洗却满身征尘,领略到了山丹丹花开的灿烂光景,感受到回家般巨大暖流。两万五千里征程,上有飞机轰炸,前有敌兵堵截,后有追兵猛攻,红军“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息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天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时约剩7000人;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兵力约3400余人;红四方面军除牺牲的西路军2万余人保存下来约1.2万人;红二方面军长征胜利时人数为1.1万人。总计,红军长征胜利最后保留下来的兵力为3万多人。而与中央红军相伴随行的人民军工队伍同样付出巨大牺牲。他们在漫漫征途上一边做工、一边战斗,舍生忘死,忘我奋斗,绝大多数献出了宝贵生命,只有少数抵达陕北高原,看到了争奇斗艳的山丹丹花。
当年,中央红军兵工厂第一任厂长吴汉杰率领108名军工战士跟随中央红军长征,在途中亦工亦兵,英勇作战,到吴起镇时只剩7人。跟随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兵工厂工人有七八十人,到达陕北时仅剩1人。红四方面军通江兵工厂在毛儿盖地区参加北上的兵工战士有七八十人,只有14人到达陕北。然而,正是这些屈指可数的兵工战士,后来成为八路军兵工厂的领导骨干力量。在抗日战争大舞台上,浴火重生的人民兵工队伍再次赴汤蹈火,肩负重任,与人民抗日武装一道奔赴抗日战场,有力地支援和保障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创造了人民军工大发展的壮丽奇观。(山东省国防科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