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明,林炎照,李广昌,黄一赐,林警周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 364000)
甘薯新品种龙津薯1号不同茎蔓节段栽培效果研究
林水明,林炎照,李广昌,黄一赐,林警周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 364000)
为研究龙津薯1号不同茎蔓节段的栽培效果,对一、二、三、四、五等5个苗段分别测定种植效果,结果表明:一苗段(茎尖30 cm)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2770.0 kg,极显著高于其他苗段;苗段越往基部产量越低,但二、三、四苗段间差异不显著,与第五苗段对比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生产上应尽量使用一苗段,适当使用二、三、四苗段,淘汰五苗段;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结薯时间、单株结薯数,以及薯块大、中、小比例。
龙津薯1号;苗段;栽培效果
龙津薯1号是龙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采用绫紫×龙薯9号杂交选育而成的紫色甘薯新品种,株型中蔓匍伏型,具有单株分枝数多、叶片较大、茎蔓较粗、生长旺盛等特点。为研究龙津薯1号不同茎蔓节段的栽培效果,笔者分别进行一(茎尖)、二、三、四、五等5个苗段的栽培效果试验,以期最大限度利用茎蔓,并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梅头村,海拔370 m,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作为水稻,黄底灰泥田,肥力均匀,pH值5.7,含有机质31.9 g/kg、碱解氮168 mg/kg、有效磷13.6 mg/kg、速效钾157 mg/kg。
1.2 试验设计
采用起垄栽培, 每小区种2畦,每畦种1行,畦宽1 m,小区长方形,面积13.3 m2。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甘薯茎蔓一(茎尖)、二、三、四、五等5个苗段,均取1.5 m 左右长作为材料,剪成茎尖30 cm、其他苗段25 cm的茎蔓,每小区种植70株,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另设1个区组作植株动态调查,分别在种植后30 d、60 d、90 d、120 d、成熟期进行,每次取10株,测定茎蔓产量,结薯数,薯块大、中、小比例,薯块产量。
1.3 栽培管理
于2015年6月25日种植。6月29日第1次追肥,每667 m2(下同)施复合肥10 kg,硫酸镁、硫酸锌各2.5 kg,硼砂1.5 kg。于7月27日第2次追肥,结合中耕培土施复合肥25 kg、硫酸钾15 kg。11月15日全部小区同时收获并测产。大田全生育期139 d。
1.4 统计与分析
采用DPS 数据处理系统对参试品种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
2.1 不同苗段对龙津薯1号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一(茎尖)的鲜薯产量最高,每667 m2(下同)达2770.0 kg,极显著高于其他苗段处理,增产优势明显。因此,生产上应尽量使用顶端苗,以获得高产。处理二、三、四产量分别为2243.5 kg、2166.5 kg、2126.0 kg,与处理五对比,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二、三、四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五产量最低,仅1217.0 kg。
表1 龙津薯1号不同苗段种植产量比较
2.2 不同苗段对龙津薯1号蔓薯比的影响
蔓薯比(T/R值)为茎蔓产量与薯块产量的比值,可以反映甘薯植株生长过程中同化物质向地上部和地下部分配状况。T/R值越小,说明同化物质分配到薯块越多[1]。从表2可以看出,越接近顶端的苗段T/R值越小,同化物质分配到地下部的越多,特别是种植前期差异更明显。处理一的T/R值最小,60 d的T/R值为5.50,同化物质分配到地下部的时间早、数量多,说明处理一结薯时间早、块根膨大快;处理五的T/R值最大,60 d的T/R值为50.30,90 d的T/R值为5.39,同化物质分配到地下部的时间推迟、数量少,说明处理五结薯时间迟、块根膨大慢。
表2 不同苗段种植对龙津薯1号蔓薯比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为调查10株的平均值,表3同。
2.3 不同苗段种植对龙津薯1号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在相同的密度和水肥管理条件下,大、中、小薯的比例不仅影响甘薯产量,同时还影响甘薯的品质和商品性。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一单株结薯数多,大、中薯比例最高,其大、中、小薯比例为1∶0.37∶0.36,产量高,且商品性好;苗段越近基部,大、中薯比例越低;处理五单株结薯数少,大、中薯比例最低,其大、中、小薯比例为1∶0.5∶1.33,产量低。
表3 不同苗段种植对龙津薯1号对单株结薯数和薯重的影响
3.1 一苗段(茎尖)产量达2770.0 kg,极显著高于其他苗段,说明甘薯苗尖优势明显。随着段苗越往基部产量越低,但二、三、四苗段之间差异不显著,与五苗段对比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生产上应尽量选择顶端苗,以获得高产;在薯苗较缺情况下,可适当搭配二、三、四苗段,但五苗段不宜使用,以防大幅度减产。
3.2 一苗段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其同化物质分配到地下部早且多,具体表现为一苗段结薯早、多,膨大快,单株产量高。
3.3 本试验结果与李明福等[2]对甘薯不同茎蔓节段栽培效果研究结论相近,但可能因品种差异,育苗的时间、天气、水肥管理不同,结果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是高水肥条件下,茎蔓生长快,可利用的苗段多,二、三、四苗段差异不显著;低水肥条件下,茎蔓生长慢,可利用的苗段少,二、三、四苗段差异较大。
参考资料:
[1]郭达伟,吴文明,梁金平,等.高淀粉能源型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2014,29(8):736-740.
[2]李明福,徐宁生,许建辉,等.甘薯不同茎蔓节段栽培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24):147-151.
(责任编辑:林芸青)
Planting performances of different vine sections of new sweet potato variety “Longjinshu No.1”
LIN Shui-ming, LIN Yan-zhao, LI Guang-chang, HUANG Yi-ci, LIN Jing-zhou
(XinluoDistrictSeedStationofLongyanCity,FujianProvince364000)
The vine of “Longjinshu No.1” were divided into 5 sections from top to base to study their planting performan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ction 1 received the highest yield, 2770.0 kg per 667 m2, which was very significant than those of others. The lower yield was observed following with the section was closer to the base of the vine. The yield of Section 2, Section 3 and Section 4 were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ut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ection 5. Therefore, in the productive practice, Section 1 of the vine was best for planting, and Section2, 3, 4 could be suitably used, but Section 5 need to be obsolete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on yield included tuberization time, tuber amount per plant, and the ratio of big, middle, and small tubers.
Longjinshu No.1; section; planting performance
2016-06-26
林水明,男,1972年生,高级农艺师。
10.13651/j.cnki.fjnykj.2016.0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