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环节着力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2016-12-20 17:17李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9期
关键词:县区卫生院公共卫生

李娟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三级网络的枢纽,是实现医改目标、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为改善乡镇卫生院现状.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应抓住4个“关键”,全而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

关键一选好院长,放活用人机制

乡镇卫生院既要为群众提供疾病治疗,又要承担当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加之人员较少,管理层级小,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未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所以乡镇卫生院院长的领导力至关重要,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医院的兴衰,是发展的关键。首先要选好院长,通过公开选拔、鼓励县级医院中层和优秀青年骨干到乡镇卫生院任职、鼓励当地优秀医务人员扎根基层、优先竞聘等方式,选择一批素质高、事业心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院长,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管理能力。其次是赋予乡镇卫生院院长自主用人权,实行事业单位招考和自主招聘两种方式补充人员,由乡镇卫生院根据需要自主进人,报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管理,放活用人机制,解决基层招不到人的问题。

关键二强化考核,放活分配机制

绩效考核是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指挥棒。好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能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人员的最大潜力,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

自2006年起,汉中市185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了财政全额预算,工资全额保障后,乡镇卫生院人员积极性、竞争性减弱。我市11个县区均实行了“财政预算到单位,绩效考核到个人”。县区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每年考核2次、乡镇卫生院对职工每月考核1次,考核分值为100分。

对单位的考核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院管理、群众满意度等方面,涉及门诊、住院次均费用、药占比、处方、病例书写合格率等评价指标。对个人的考核涉及工作质量、工作数量、群众满意度等方面。根据考核评分结果,由县区卫生局统一拨付绩效工资到乡镇卫生院,南乡镇卫生院根据月考核结果对职工发放绩效工资。

目前,在部分县乡镇卫生院实行了绩效和基本工资全部纳入考核,拉大工资分配差距,将以前“为单位干”变成“为自己干”,形成了比贡献、比业绩的良好氛围。

通过放活绩效分配权利,发挥绩效考核的“鲶鱼效应”.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解决基层留不住人才的问题。

关键三培育专科,提升技术水平

一个医院的特色专科、“拳头”科室既能体现医院的业务水平又能带动医院整体业务能力的提高。乡镇卫生院应充分利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65岁老人健康体检、健康档案管理等)采集的信息,根据近3~5年当地排名前5~10位的疾病、医院自身条件、群众需求等因素,不断加强乡镇卫生院重点专科建设。用1~2年时间建设2~3个重点专科,逐年完善加强,重点加强康复理疗、推拿按摩、疼痛科、中医科等成本少、风险小、群众需求旺盛的科室。通过重点专科建设,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方便群众。

关键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目前,困扰乡镇卫生院最大的问题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需要填写的报表、资料繁多,项目之间基础数据资料重复现象严重。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精力主要用于整理资料、填写报表,很难抽出时间深入村组面对面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导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应以市为单位加快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整合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信息资源,实现市、县、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减少重复,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真正解放基层医务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而对面为群众服务上,把公共卫生服务真正落到实处,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共卫生服务的好处。

猜你喜欢
县区卫生院公共卫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