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韶明
早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碰巧两个闹钟都没响;平时街上空跑的出租车无数,偏偏这会儿全是有客的;到了活动现场,发现最重要的文件落在了床头……终于结束了一切,你大叹“真是倒霉的一天”,一摸口袋,家里钥匙没带!
有过类似的糟糕经历吗?如果没有,接着往下看。
超市结账,你发现另一队动作总是比较快,你换到另一队时,原来那队动作开始快起来,你站得越久,越发现自己站错了队;看电影时,想去WC,心想,可能错过这节也无关紧要吧,可是等你回来,却发现还是错过了关键镜头;你叫了快递,这一天甭想出门,你待在家里的时候,快递员迟迟不到,你刚一出门,快递公司打来电话,“家里没人啊”。
还有,等公车的时候,自己要等的车总是“最肉的”那一个,眼看别人等的车一辆接一辆开过,有的车次甚至来了好几趟,而你等的那趟却迟迟不来。等好不容易现身了,你发现,它们就跟约好了故意气你一样,居然“呼啦啦”来了好几辆。
糟糕的事总会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击中你最脆弱的一环,并且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不信,出门放口袋里两把钥匙,一把是家里的,一把是汽车的。来到车库,你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拿出了家里钥匙。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他和他的上司在一次火箭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墨菲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按这种方法去做。
换种说法,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
那是二十世纪中叶,到今天,这句话已经有了更多的变体:
早到了,会议却取消;准时到,却还要等;晚到了,就是迟了;约会时,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你刚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最不可能找到的地方……
怕什么来什么,越觉得不会出事,墨菲定律越让你知道小概率事件的厉害。
比方说,你放在高处的某个重物,一定不是仅仅掉在地上摔个粉碎,而是在你某天兴致勃勃收拾物件时,准确地落在你的脑袋上。
比方说,你开车出门,本来已经快迟到了,八成还猛遇红灯,等哪天你悠哉乐哉时间充裕,反而碰上了“绿波带”,一路畅通无阻。
做成功的事往往是最没价值的,而落下的却紧急而重要。
还有,你发现,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居然都花在找东西上。你写好的报告在U盘上,偏偏U盘消失了,你满世界地翻,厨房与厕所都找遍了,还是无果。等你终于放弃,重新写过后,崩溃地发现,那个鬼东西正安静地躺在电脑边,你的眼皮底下!
你越害怕失误,越想做得滴水不漏,越错得水漫金山。
和一个朋友吃饭,他抱怨自己的坏运气。
几年前,在上海有女友有新房,因为要出国进修怕短期内回不来,房子便宜出了手,女友也紧急分了手。他刚办完过户手续不久,房价开始大涨,后悔不迭之时,又被公司从国外召回。召回后即刻赶上人事变动,干脆跳槽去了另一座城市,却又因为不适应城市环境下决心回沪,已经联系好公司接收,迎面遇上经济危机。偏巧父母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个时候催促他既然决定回去,先在上海买房吧。
一切回到原点,以几年的时间、一段感情和多出的几十万房款为代价。
我们常常用“祸不单行”来形容一连串的失误,墨菲定律再次告诉我们,“祸”从来都不孤单,而且极有号召力,它出其不意,却常常让你损失惨重。就像凯卡波尔塔的小门,看似无意,却击得你溃不成军。
从理论上讲,这是概率在起作用,如同彩票,连着几期没大奖,最后必定滚出个巨奖来。灾祸发生的概率虽然也很小,但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爆发。
“墨菲”喜欢恶作剧,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律常常会叫你知道它的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律反而会帮你做得更严密些。你总被击中,最大的原因还是死角太多,如果平时比较注重消除安全隐患,把可能出现漏洞的地方及时填平,事故率也会大大降低。
要知道,“墨菲”偏爱心存侥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