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婧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分层;学生;教学目
标;练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2—0064—01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它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一、学生要合理分层
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层次,教师要深入了解全班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对地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A组为优等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后进生。考虑到C组学生数学基础以及数学能力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学生坐在中间,与A组学生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要强调的一点是: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教师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发展。
二、教学目标要分层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节、导向和控制作用。而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就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如何正确地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笔者认为,在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发展需要之外,教师既要考虑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也要考虑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在研究、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具有方向性的目标。笔者把握这样的教学原则:后进生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即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能力;中等生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优等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课后练习要分层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长期以来坚持分三个层次的作业,一是全班学生都要做的作业,即当天新授的内容必须巩固的知识。二是思考题,每日一题,给优等生做,中等生可以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三是根据实际情况让班上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做的基础题,多数以计算为主。每个层次题目的量并不大,学生是选择性地来做,所以并不会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知识本是一种积累,一个学期下来,优等生见多识广了,思维自然也开阔了,而且很多中等生也越来越喜欢做思考题,做基础题、计算题的后进生受到长期的训练,计算能力也显著得到提高,基础知识也牢靠了许多,明显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
四、对学生评价要分层
要让学生喜欢学习,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体验更多的成功,让他增强自信心。而分层评价就是在这一认知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全班学生的横向评价。这种评价旨在掌握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了解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及各层次总目标的差距。2.各层次内学生之间的横向评价。这种评价比较出各层次内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到鼓励和肯定。3.每个学生发展的纵向评价。这种评价能使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状态,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升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下降一个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氛围,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是多层次的,为了让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吃饱吃好,我们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