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属高校当前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6-12-20 18:22李亚非魏汉莲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建设

李亚非+魏汉莲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本科教育已经走向了大众化,必须加快建设本科院校的导师队伍,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本科院校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未来成长,所以,导师队伍建设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培养本科导师的道德素养,提升本科导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工作发展的主要任务。但是在一些高校中,导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导师整体素质不高,职业规划不完整。本文就吉林省省属高校当前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提升导师队伍建设质量。

【关键词】高校;导师队伍;建设

对于本科院校来说,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自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以来,明确规定了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渐改善教书育人的传统格局,强调教学实践环节,大力投入建设导师队伍,扩大导师队伍规模,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一些高校中逐渐推行“导师制”,也就是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优质服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整体化发展,给本科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本科院校导师队伍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来说,导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专业技能熟练度,因此,只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才能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本文以吉林省省属高校当前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关键展开研究,以期能够提升吉林省省属高校的教学质量。

1 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导师选择具有随意性

由于吉林省省属高校的实践培训基地在一些条件上存在差异性,所以在选择导师时存在不同的标准,没有统一导师的能力和选择标准,所以,最终导致导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该校在选择聘任导师时,只是进行了基本规定,例如:要求专业导师具有从业证书和硕士学位,没有要求其它具体的条件,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种挑选导师的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期望值,在学生的眼中,对于导师的期望值也不一样。笔者通过对本校的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其中有82.3%的学生认为导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还有48.9%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指导能力和指导耐心,还有6.2%的学生选择了其它方面的要求,例如:希望导师能够带领学生开展校外实习和实践活动。

1.2 导师在实践过程中缺少和学生沟通

对于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目的的就是是未来就业,而导师的教学目的就是为大学生的实践就业提供服务,每届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是不一样的,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进而实践凑走能力,大学导师必须准确把握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作为吉林省省属高校的导师,要积极和学生沟通。通过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必须和市场实际发展情况相匹配,同时可以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吉林省省属高校在建设导师队伍时,导师没有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经常出现学生的实践和市场发展不能正常对接的现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过于重视教学进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实行一刀切教学,经常导致真正的天才被埋没,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1.3 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1.3.1 导师队伍人员配备不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发展,我国的各大高校在不断扩大学校规模,而吉林省省属高校作为全省重点高校,学生的人数规模在不断扩大,结果导致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导师队伍的人手不足,而对于新入职导师的培训工作也有所不足,经常出现一名导师身兼多职的情况,或者一名导师带多个班级。导师的事务工作增多了,所以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此之外,该校开始实施学分制政策,其后勤制度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导致导师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导师不仅要教导学生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让学生修满足够的学分,导师的繁琐事务增多了。

1.3.2 导师的年龄结构出现断层

目前,在吉林省省属高校中出现了许多青年导师,而这些导师很多都是从应届毕业生中挑选的,所以其年龄普遍偏低,缺少一定的教学经验,思想道德素质有所不足。还有一批导师是中年和老年导师,他们虽然具备充足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思想上不够开放,没有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无法和青年导师进行对接,一些教学工作仍然依靠老教师的经验开展。

1.4 导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该校导师队伍建设中对于导师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在考核时比较随意,更多地采用网络考核,由学生对导师进行评教,有些学生在评教过程中没有从客观方面去进行评教,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随意进行评教,所以导致考核结果非常不可靠,在考核教师的综合素质时不够全面,更多地针对导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忽略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考核目标存在一种短期性,一般是半学期考核一次,不利于导师的长期发展。考核方式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导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2 加强建设吉林省省属高校导师队伍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宣传,及时更新高校导师队伍的教育理念。

在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中,专业导师的教育理念,关系着导师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在建设高校导师队伍时,首先必须更新导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导师的思想觉悟,随着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发展,教师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

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导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进步而努力,努力完善大学生导师教育工作。在新时期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导师一定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导师不单单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业进步,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进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在加强高校导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各大院校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座谈会和讲座的方式让导师明确自己的责任,转换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2.2 调整高校导师队伍结构,促进导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目前,本校导师队伍不仅要担任专业课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还需要深入指导高校学生的就业发展。所以,高校导师队伍的工作负荷过大,一个导师需要带多个班级,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因此,需要在不降低导师的就业标准基础上,增加导师队伍的规模,不断吸收引进经验丰富的导师人员和科研人员,缓解高校导师人数不足的压力。这样也可以让学生能够公平地得到导师的指导,教学资源能够公平地分担给每一名学生,体现了公平教学的原则。在考核导师专业素质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导师的长远发展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综合提升导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 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吉林省省属高校当前导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迫切解决,只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才能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本校必须结合办学特色,全力培养导师人才,才能提升导师队伍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晓芹.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析——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3(05):5-8.

[2]薛红争,袁建,吕蕊芹.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探析——基于陕西省某省属高校的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3(10):29-30.

[3]王昆,任蓓蓓,林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9):85-88.

[4]鲍久圣,刘同冈,阴妍,杨善国.高校青年研究生导师队伍生存发展现状——以江苏高校机械学科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43-45.

作者简介

李亚非,现为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

魏汉莲,现为辽宁政法职业学院教师。

作者单位

1.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8

2.辽宁政法职业学院 辽宁省东陵区 110000

猜你喜欢
高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