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鑫城
【摘 要】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商业领域服务亦发挥到了日益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应用实践过程中仍然暴露一些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所以探究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变得必要且有意义。本文阐述了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从农村地区的金融体制的环境,信用问题及法律层次和人才缺乏等揭露了制约农村地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因素。同时也给提出了优化金融体制的机制,完善信用等级制度和面对人才缺乏对策,为供应链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供应链金融
一、农产品供应链及其金融定义
目前对农产品供应链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整个链条以农产品企业为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链的控制,完成从农产品的开采到产品消费过程,所涉及链上多节点间的共同协作。同时与传统的供应链不同的是,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十分突出。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就是农产品供应链的融资过程,在保持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户,加工商,批发商等各个参与成员之间法律和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抵御外在风险的能力。以农产品龙头企业为核心,根据供应链关系和农产品特点从而对供应链中参与者集中授信,捆绑,科学合理评价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供应链各节点主体的融资需求,使其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农产品供应链金金融同时改变了过去金融机构等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而是对链条资金的流动,组织并进行优化,弥补供应链上资金薄弱节点,对促进供应链起到有效整合及效率最大化。而供应链金融对于企业要具有生产规模、经济实力、技术优势、整合能力,这样一来使得从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运输者、销售者直到消费者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在整个供应链上尽最大可能减少阻碍,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消费的需求。
二、供应链金融起源与发展
供应链金融最初起源于20世纪初沙俄,当时市场行情低落时,政府推行鼓舞抵押贷款,农民可将待售的粮食囤积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然后用于农业再生产,一旦市场行情变好后售出粮食,这样一来筹集本金利息归还银行。20世纪初期,在上海也出现类似的贷款业务,最早由陈光甫创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展铁路押汇业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全球化的扩张,竞争的加剧推动着企业不但不满足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更视生产效率的提升,由此企业开始意识到通过企业间的互相合作,即有效的供应链来促进企业之间的互相合作,从而使参与整个供应链的企业都获得更大竞争与优势。Timme等(2000)[1]他们认为当供应链的参与者与为其提供金融支持的处于供应链外部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建立协作,且这种协作关系旨在于实现供应链的目标,同时考虑到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及进程、全部资产和供应链上的参与主体时,就形成了供应链金融。
而我国在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但是具体到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可追溯到2006年龙江银行大庆分行,其开始进行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与实践,在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农户,销售商和企业等,各个节点都被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对于发展当地的农业,农产业化水平起到推动的作用,并为当地的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但绝大部分农村地区中金融服务体系薄弱和供给不足,导致金融抑制问题十分突出。而杨维霞(2010)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供给缺失的成因,并提出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来化解我国农村融资难题。
三、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问题
1.融资和贷款难
目前为止,虽然近年来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在国家的响应下得到积极的反映,但是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依旧存在落后和服务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具体分析来看:第一,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贷款成本仍然很高,回报率低,风险大等问题,许多银行宁愿将资金投进非农产业,也不愿意将资金贷款给农户和农村地区微型企业,致使资金大量涌入城市。第二从农户贷款方面,农户虽然有土地和房子,但是在在农村,土地和房子可抵押的金额非常小,而农户其他可贷款的抵押物非常少。即使农民拥有充足的抵押物,农民也不愿向银行贷款,因为银行贷款的手续非常繁琐,申请时间比较长,致使农民更加倾向向私人公司求贷。另外,加上银行本身就不愿意承担风险贷款给农户,因为农户的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仍旧较低,跑路赖账现场在农村地区依旧常见。第三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和农场的关系较为松散,且银行对企业的交流和信用,财务信息等了解比较薄弱,各行金融机构贷款要求普遍比较高,企业可贷款的金额很小,致使农产品在企业流通仍旧效率低下,虽然在2006年12月银监会通过一系列改革放宽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来鼓励向农民和农村地区的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然而政策并未能改变农村金融体系的落后,其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供求关系在农村地区失去平衡。
2.信用问题及法律不完备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却没有良好信用环境基础作为支撑,信用风险在农村地区中尤其严重。在企业和农户中,部分人仍然缺少信用水平,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准的观念,一些农户及企业为了获得相应的贷款从而提供虚假信息或者有意隐瞒不利的信息使金融机构授信从而贷款,致使供应链各个节点尔虞我诈现象在金融市场氛围越发严重,这将导致金融机构呆账坏账,最终则很容易导致信用危机。
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在面对这样严峻的信用风险的问题,却没有针对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来维护供应链的稳定和保障信用环境,如果在链上中若有出现某企业和农户的违法和违约行为等,这将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面临风险扩散和处于不利的结果,很容易导致整个供应链的紊乱和中断。
3.人才资源的匮乏
其一,由于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人对于供应链金融缺乏系统的认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民普遍教育水平低下,平时缺少专业人士的培养,使得他们在对于农村的金融体系缺乏理解,对供应链金融的实践存在偏见。其二,对于农产品供应链中处于企业环节中,由于农村地区的人才向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流动较大,农村中的微型企业可利用人才资源的严重不足等,导致企业在农村地区的供应链金融的管理水平跟不上国家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水平,最终这也导致企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缓慢,供应链供给不平衡与失调。其三,虽然我国近几年加强并输送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体系的一大批的人才,但是真正了解农民,企业的人并不多,至于能对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整合的人才更是稀缺,这严重抑制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1.推动相应供应链金融政策
根据2016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令,尽快形成和完善一系列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机制及农产品供应链政策,提升产品竞争力,重点扶持一批创新示范企业,鼓励生产与合作,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而在金融政策方面,应加快修订《银行法》和《担保法》等和完善供应链金融相关法律制度,为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奠定基本的法律。在法律合同文本上,银行方也要明确参与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尽量使法律纠纷成本最小化,从而在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发挥充分的作用。
2.改善农村地区信用水平
改造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和树立一个良好的信用氛围,这离不开大众媒体的传播和信用体制的完善。第一可以借助媒体来传播相应的信用文化和相应的法规,增强农民和企业的法律意识,加强他们在信用水平的了解和认识。各地政府在适当使其举办一些诚信工程,应邀请农民,企业,银行三方进行相应的培训,开设交流会,拉近三方在信用问题上对彼此的了解。第二,建立科学信用评级标准和信用档案,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农户,企业建立等级评价活动,请专门机构来给企业做资信评级,针对不同群体推出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对于守信的农户或者企业实施贷款优先、利率较低、增加授信额度等优惠政策,对于失信者进行信用等级的拉低和惩罚,严重者将不给予贷款或者将依法来处理。虽然银行方面会失去一些潜在的客户而造成暂时的收益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信用风险一旦发生,则将受到更大的危机。
3.加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
银行与企业应与当地的高校进行长久的交流和合作。在企业方面,高校是技术和人才的摇篮,企业应加强与高等农业科研所进行合作,派企业相应的人才进驻考察和培训,学习新的科研成果。利用比较高的薪水和福利吸引农村金融方面的人才,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让他们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使企业减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政府方面,发挥地方政府在人才培育中的扶持、规范作用,有必要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不仅要加强培育人才,同时也要相应开展银行与农户企业活动的活动,通过三者之间的互动,传播合作共赢理念,提高供应链水平,让相应的金融机构深入对农户和企业的认知,更吸引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相应的人才培训来提高农户自我的农产品金融认识和相应的专业水准。
五、总结
本文在研究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普遍存在的金融体制,信用水平和人才缺乏的三难局面,根据农村地区的相关情况,合理地提供另外一种思路。这种新的思路结合国家政策和制度来促进农村地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从而提高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而针对农村地区的信用问题,新的信用评价标准和举措将科学有效地评判和评估企业和农户的贷款申请,减少了农村地区违法借贷现象,满足农户和企业的贷款需求,也对促进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和树立一个良好的信用氛围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人才培养有利于农村地区人民的金融意识水平的提升,减少了人才外流的现象,也为农村地区金融及生产技术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TIMME, STEPHEN G.WILLIAMS-TIMME, CHRISTINE. The financial -SCM connection [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2000,4(2):33-40.
[2]杨维霞,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初探[A].商业经济研究, 2010(15):64-65.
[3]李炎炎.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研究[A].商业经济研究, 2013(17):84-85.
[4]孙晓薇.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N].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3(06):29-29.
[5]王婷睿.供应链金融: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之新途径探析[A].区域金融研究, 2010(06):55-57.
[6]纪伟,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研究现状与评述 [A].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 37(6):99-101.
[7]王影,杨明娜,朱盈盈.供应链金融在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应用研究[J].特区经济, 2010(4):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