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丽丹
内容摘要:“俄狄浦斯”三联剧和《李尔王》同样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堆满尸体的舞台,作为不同类型的悲剧作品,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同之处,如同为帝王悲剧、悲剧主人公心理变化相同等。
关键词:俄狄浦斯 李尔王
一.同为帝王悲剧
细细品味,两部作品在内容和情节上有极高的相似性。
1.悲剧主人公都是帝王。俄狄浦斯破解斯芬克斯之谜后成为忒拜城的国王,引发了之后的系列悲剧;《李尔王》同样也围绕国王李尔展开,而作品另一条线索的主人公葛罗斯特也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李尔王的影子。这或许可以归因于在当时的创作氛围下,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主要集中在君主、贵族等人身上,还没有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纳入到创作对象中,即使有也并没有在整个作家队伍中形成一条共同认可的创作道路。
2.帝王子女情节类似。俄狄浦斯因懊悔杀父娶母而刺瞎双眼后本想马上出去流亡,却被克瑞翁等人劝阻留在城内。随着日子过去他生够了气在家里过得挺愉快,克瑞翁又将他驱逐出境。此时他的两个儿子为了王位没有一个站出来说一句话。后来兄弟二人争夺王位,当知道只有父亲支持的那边才会赢得战争时,他们又都前来寻找被他们遗忘的父亲。幸而俄狄浦斯还有两个孝顺女儿,在流亡时,安提戈涅甘愿做他的眼睛陪着他一起风餐露宿。
李尔王同样有两个利益熏心的女儿,二人为了得到父亲的财产将自己的爱吹得天花乱坠,达到目的后又联手将李尔王赶了出去,不顾他在暴风雨中遭受风吹雨打。小女儿考狄利娅虽然未分到任何财产还被父亲赶了出去,却始终深深地爱着父亲。
可以看到,两位帝王的子女截然分成了无情无义和情深意重的两个对立面。无情无义的眼里没有亲情,亲生父亲、至亲手足都可以作为自己的垫脚石。情深意重的不论环境恶劣、财产多寡,都对至亲不离不弃。正是这样水火不容的对立加剧了悲剧意味,达到“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目的。
二.悲剧主人公心理变化相同
在《神譜》中,厄庇米修斯后知后觉却仍被派去分配礼物却遗忘了人类。这种后知后觉正是人的悲剧性所在。人世间有很多致命的错误,当意识到时可能为时已晚,任何宽恕、弥补都是有限的。先知先觉的普罗米修斯明知道厄庇米修斯会犯错却还让他去做,是为了训练他,让他在经过错误后明白真理,看到自己的有限性。所以真理不是从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后能够持守真理。俄狄浦斯和李尔王这两个悲剧,都体现了人类从蒙昧到找到真理的变化,并且两者都利用了眼睛与心灵的对比更为客观形象地使读者感知到这一点。
俄狄浦斯为改变命运而离家流浪,利用自己的智慧获得王位,并仍然想靠智慧来解除城邦的灾难,殊不知正是这他自以为的聪明使他一步步走进了命运的陷阱,往后来看,这不是聪明,反而是带着自傲的蒙昧。正如忒瑞西阿斯对他说的:“你骂我瞎子,可是我告诉你,你虽然有眼也看不见你的灾难,看不见你住在哪里,和什么人同居。……你现在虽然看得见,可是到了那时候,你眼前只是一片黑暗。”而当俄狄浦斯明白了一切刺瞎双眼自我放逐以后,他的心反而洞察了人间一切痛苦,拥有了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力量,这才是真正的光明。
李尔王爱慕虚荣、喜听谗言、不明是非,将两个花言巧语的女儿当做宝,却把坦诚重情的小女儿赶了出去,也不听大臣、弄人的劝告,直到他无依无靠被抛弃在风雨中时才明白自己的愚昧和小女儿的爱。被视为李尔王的影子的葛罗斯特也同样轻信小人之言,直到自己双目失明后才变得理智清醒。正如李尔王对他所说:“你的头上也没有眼睛……可是你却看见这世界的丑恶。”
三.悲剧类型不同
俄狄浦斯的系列悲剧是命运悲剧,尽管他努力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然而神强大的意志是人无法改变的。在这一时期的悲剧中,神话中的神已经退隐,不再清晰可见,但神示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开始强调人的理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是这种理性还不够深刻,无法给人设定生活的必要界限。因而,此时的悲剧在莫测的神喻和人的受苦之间寻求一种净化,悲剧英雄是在自身的受难中经验自身,在失去自身、离开自身、自身的被剥夺中经验神喻之神。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李尔王》虽也是一部帝王悲剧,但较俄狄浦斯而言,更侧重于家庭悲剧,且主要是个人造成的。悲剧的起因源于李尔王自己不辨是非、贪慕虚荣,整个悲剧故事在父亲和子女之间的种种矛盾中展开。此时的悲剧已经完成了从神的舞台到人的舞台的转换,神虽然仍作为被人祈祷的对象的存在,但在生活中的实际影响已大不如前,人的理性已经占据主要地位。悲剧英雄通过自身的受难所要经验的不再是神,而是生活本身。
总的来说,“俄狄浦斯”三联剧和《李尔王》作为不同时期的经典著作,在悲剧史上都是不可忽视的,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细细品味的。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